当我们年岁渐长后,会渐渐发现“决定”仿佛已经成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当然,做决定也成了家常便饭。而理智且正确的决定能够使我们的人生更加顺畅,我们应该学会既不人云亦云,也不一意孤行,在面临抉择时不妨去参考前人的见解,吸收他人的意见,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聆听自己心灵的声音。
在鲁迅上课时,老师播放了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士兵砍头示众,鲁迅看到这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无用功。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目标,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唤醒了中华儿女。在这个危急存亡之时,鲁迅仍能做到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明确了自己心中的目标:唤醒中华儿女,振兴中华。在这个昏暗的世界中不被外人打搅,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了决定:弃医从文。事实也证明了这个抉择是明智的。
假如爱迪生没有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一门心思在实验室中研究,那会有后来那么多伟大的发明吗?假如乔布斯不曾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辍学去追寻自己内心的热爱,那会有今天的苹果吗?假如孔子在父亲去世后没有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被外人的歧视所打扰,一心学习,他又怎么会成为这震惊中外的伟人?假如马化腾在qq创立之初没有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因资金问题将qq卖掉,又怎么会有如今成功的腾讯?
当然,聆听心灵的声音不是一意孤行,更不应该屏蔽外界的声音,两耳不闻窗外事。我们应该用智慧去判断这些决定是正确与否,在自己决定的基础上,加以他人的建议,完善自己的抉择,形成自己正确的认知。
“当选择变为一种抉择时,自由对人来说无异于刑罚。“我们不应在试图得到那我们所认为的理智的抉择,正确的答案时犹豫不决。在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布利丹的驴子"。故事说一位名叫布利丹的哲学家养了一头驴,这头驴和别的驴不同,它喜欢思考,凡事走喜欢问个为什么。有一次主人在它面前放了两堆体积、鱼织都一样的王草、给它做午餐。这下可把宅给难住了,因为这两堆干草没有任何差别,它没法选择先吃哪一堆,后吃哪一堆,最后,这头驴子面对两堆草料,饿死了。所以,抉择不等人,我们或许永远都得不到正确的抉择,只要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觉得这个抉择正确,那就永远都不要回头,坚定地走下去。
英国人约翰列侬曾说:所有事情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在我们漫漫的人生长河中,无论我们做什么抉择,都要聆听内心的声音,加以他人的建议。无论抉择过后结果好坏与否,事情到最后都会变好,我们应在做错抉择后不气馁,继续向着远方的灿烂,吟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