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16年除夕钟声敲响的时候,我很认真的回顾了整个2016年,发现竟然没有印象特别深刻有意义的事情,整整一年过去了,不知道是绕了一圈还是原地踏步,我只知道,自己没有长进。当你发现时间一点点的过,而且越来越快,而自己还是原来的样子。那种感觉,真的很恐怖。
于是, 2017年我给自己的要求是——转变。
从坚持养成良好习惯开始,改变自己。
但是,开始的时候是困难的。
说好坚持早起,当闹铃响起,睁开眼睛看见窗外还是漆黑一片,想“今天太累了,算了,明天再早起吧……”
说好坚持跑步,一年要跑1000公里,按计划有时候一天要跑8公里,当跑到4公里的时候,想“才跑了一半路啊,太难了,跑不动啊,算了,明天再补上吧……”
说好坚持写作,坚持了三周,发了三篇文章,发现点击率不高啊,想“好难写啊,又没几个人看,算了,有想法再写吧……”
但是,每一次,我都告诉自己,不可以算了,要放弃做一件事太容易了,随随便便都可以找到很多理由让自己放弃,我知道只要放弃过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坚持,就是在这种一次又一次的将就中被摧毁了。
坚持做一件事情,之所以难,是因为要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迎接新的挑战。而在舒适区以外的每一件事都会让你觉得不舒服。所以坚持一种新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实际上就是和自己固有的习惯做斗争,这能不难吗?
这么难,为什么还要坚持?
坚持,并不等于就能通向成功,或者就能成长多快,它只是帮助你塑造一种新的行为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会让你每天都跟前一天有所不同。
坚持,是希望自己能有所改变,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人生,是为了在年老的时候能对自己有所交代。
布罗妮.韦尔的《弥留之际最后悔的5件事》中提到,人们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认为的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鼓足勇气去过另一种生活”。
坚持去做一件事,就是为了让自己更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雷军说过一句话:很多人不过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我觉得,以大部分人努力的程度,其实还轮不到拼战略的地步,能坚持在战术上勤奋就已经超过大部分人了。所以,对普通人来说,坚持一种新的习惯就是成长的捷径。
怎么才能不容易半途而废?
如果你继续看到这里,那说明你是相信坚持能带来良好效果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坚持的过程中,在一种新的习惯形成之前,大部分人都掉进半途而废的坑里了。
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近段时间以来的学习,我想分享4点体会:
足够的渴望:对坚持要做的事情要有足够的渴望,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获得什么?为什么要去做?对目标足够的渴望才能支撑你度过坚持最开始的那段难熬的过程。
对我来说,我渴望自己变得更好,而坚持跑步、阅读、写作,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让我更接近这个目标的很好的办法。如果你只是因为大家都在跑步,所以也去跑步,那么我相信,你一年跑不过100公里。
设计反馈机制:很多人都会写日记,但是不知道自己写得好不好,也不知道哪里写得不好,更不知道应该怎么改进,所以很多人写着写着就放弃了;相反,如果你写的文章发布出去,点击量不错,有人点赞,或者是有人看了给你提建议,你知道如何改进,那么你就会有动力继续写下去。
想说的是,如果在坚持的过程中,我们付出的行动没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我们就无法搞清楚效果如何?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下一步应该怎么做?那么我们就会很难坚持做下去。
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给自己设计反馈机制,让自己看到效果。比如跑步的时候装个咕咚,看着总里程一点一点的往上蹭,就会有成就感;减肥的人,只要一站上体重秤,看到数字变低了,就会继续加油;写作的话,不断将文章发布到公众号或者简书等平台,来检验写作的效果,是一种很好的反馈方式。
找到榜样:如果身边的人都在努力的践行和成长,你就不敢轻易的放弃,因为没有人愿意被拉开差距。所以,去寻找有同样需求和目标的人或者环境。
如果身边找不到的话,加入社群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我加入的猫小灶群里,优秀的人很多,而且他们总是在践行,不断的分享、交流,这种压力让我产生的“焦虑感”,使我不敢再像以前那样任意放松我自己。这种感觉很累,但是很爽。
采用喜欢的方式:同样的一件事,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能更好的度过前期的那段难熬的时间。
比如跑步,可以边跑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可以送给自己喜欢的运动服和跑鞋,反正能让自己跑得更轻松更舒服就好。
又比如写作,不管是坐到咖啡厅,或者在家里,或者戴着降噪耳机在地铁里,只要能让自己写得更自在,感受到写作的乐趣都可以。
可以给自己设计各种各样的仪式感,只要你觉得喜欢和舒服,并且不妨碍你做坚持要做的事。
最后,送上一段经典语录,愿君共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