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永澄50天实验# Part 2 传送门:http://www.jianshu.com/p/842b6a5e37ba
#观察永澄50天实验-41天#
【文章】永澄:睡了40个小时的体验报告,类别:札记
【收获】
(1)已经发生的事情,懊恼也没有用,关键是将未来过好。
(2)不让坏习惯发生有两个简单的方法:一是不去让坏习惯发生的环境,二是用新的习惯取代坏习惯。
【感受】想要将事情做好,没有什么是容易的。看到永澄老师发烧了还想着参加活动,我就在回想自己是否也曾这样做过,答案是没有,从来生病都是第一时间选择休息,而且也不觉得有什么事情值得我拖着病体去参与。说明我对我的工作热情真的是还不够。而且,往往就是我这样的认知,做了这样的选择,造就了我现在的样子。也印证了一点点输入的不同,就造成了输出极大的不同。
【思考】
Q:你在面对人生中最重要的活动时,突然出现发烧的情况,在你还有能力坚持去做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呢?
A:至今为止我好像并没有遇到过这种状况,也许是运气好, 每次生病的时候也并不是最重要的活动时;也许是我认知的问题,没有将应该是很重要的活动看成是重要的。所以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关键是对最重要这个程度进行界定。而身体健康,在我的最重要清单之一,工作确没有......
Q:你最想要的是什么,为了最想要的你愿意付出什么?”
A:我最想要的全能的自己,但是这样太贪心。所以我思考了下,最想要的是能够不断进步的自己。为此,我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金钱。
#观察永澄50天实验-40天#
【文章】永澄:接下来,就是要一起实践跃迁了!,类别:札记
【感受】小章鱼儿,大美女,混学习圈,潜水很厉害,当了CEO,还是金融博士,太厉害了!!
【思考】Q:如果你又想跟着他人跃迁式的发展,自己内心的小我又跳出来说,那都是大神做的事情,我做不到的。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处理?
A:不得不说,以前包括现在有时候面对一些稍难的问题时都会有小我跳出来,让我退缩。包括看了小章鱼儿的事情,我下意识的问了自己,能做到吗?系统1直接给了答案,做不到。然后还直接给出了解释,因为我不想。但是我真的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吗,肯定不是的,只是潜意识认为自己目前的能力还差的太远。所以,解决的方案首先是要启动系统二,找到真正的问题的答案(目标),再针对差距去刻意练习,跟时间做朋友获取复利。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9天#
【文章】永澄:为什么“做多”是一件高概率错误的事情?,类别:理念
【收获】
(1)递弱:生物体在递变的过程中,生存能力会不断变弱。
(2)代偿:由于生存能力大幅度下降,为了可以活下去,就会增加很多全新的功能,来帮助自己应对生存风险。
(3)递弱代偿:任何一个系统,为了应对生存能力下降,都会通过“做多”(补充新功能)来让自己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并在更大的系统中继续活下去。
(4)熵减:a.增加系统功能,来对冲熵增,重新激活系统;b.通过开放系统和外部系统组合成更大的体系,来引入熵减,保持系统活力。
(5)真正高收益的策略通常是反直觉的。
【感受】今天文章中涉及到的概念和理论非常多,但是读起来并没有3月份刚接触老师的文章时的困难,看来是我的理解力提升了,值得庆祝。^_^
【思考】Q:你有没有过无意识做多的情况,然后导致你越来越困扰,甚至崩溃的情况?
A: 工作中经常遇到,有时候一些事情属于别人的任务,但是为了让我的任务最终成功变得更好,我就会将别人的一部分工作也做了,然后导致我自己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到最后根本没有时间将我自己的那部分工作做到更好。
Q:如果你现在用专注和开放的策略来解决,你会怎么做呢?把故事讲来听听吧。
A:现在,我会选择专注在我自己的工作部分,和我工作先关但是不属于我工作内容的部分,会放心让负责这件事的人做,但是在过程中加强沟通,适时提出我的需求。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8天#
【文章】永澄:成为幕布布道师,类别:诚荐
【收获】(1)思考 = 理解 + 分析 + 表达,幕布使用在表达端;
(2)万物互联下,陌生人协作才是最重要的能力,而组织协作就可以产生财富
【思考】Q:如果你想要借助一个平台实现自己势能的拉升,你会采用什么方法?
A:之前被问到过你加入一个学习社群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是迅速和群主产生联系。那么将答案迁移到这里,借助一个平台实现自己的势能提升,也是要和平台的官方迅速产生联系,能够彼此赋能。目前想到的方式有:足够的曝光量,比如输出作品,并称为热点(占领头部);通过自己的影响力,给平台赋能,比如宣传与推广。
Q:你如何识别哪个平台有机会,可以去站位呢?
A:首先是平台和我的价值观相符;其次平台提供的功能和服务是我可以用的上且能带来便利性的,我认同它的价值;然后就是平台针对的用户群体。
Q:如果你要通过幕布展现自己,你会怎么做呢?
A:像老师说的,幕布是思考(理解,分析,表达)的输出端,那想要输出好的作品的前提是我本身能够很好的展现思考。所以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排在第一,然后采用幕布记录这些训练成果,展现自己的进步。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7天#
【文章】永澄:茫然的时候,要重建你的意义感,类别:札记
【收获】意义,其实是价值的体现,如果意义崩塌的话,你的信念体系、能力储备、对行为和环境的认知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通常发生意义感问题的原因在于:
(1)在做事之前不思考清楚目的和意义。
(2)在做事过程中询问意义。
解决方案为:
(1)让自己这样处于随意的状态吧。
(2)强行建立意义感。
【感受】感觉每次老师分享的文章都能戳中我,最近做起事情来也是动力不足,觉得懒懒的不想动。不过原因倒不是因为意义感,而是前段时间一直出差,身体疲惫程度已经超过了精神能控制的极限,所以选择了休息一周。只不过在说服自己的时候和焦虑感斗争了2天。
【思考】Q:你认为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A:第一反应跳出来的答案居然是探索未知,我自己也没想到。但是这样明白的说出答案倒是能解释我平常的很多决策。
Q:你认为观察我的跃迁实验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
A:(1)培养秩序感。在此之前,不管在知乎,微博还是公众号上,我从来都是旁观者,不参与,不接触,保持距离。留言这个事情本身,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必要难度。
(2)开始思考。思考我过往的生活,回忆起很多以前发生的事,背后我自己的解释系统和决策系统是什么,这对我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是否还需要改进。
(3)探究跃迁的方式和套路。通过观察永澄老师的试验,希望能看到老师是如何实现跃迁的。
(4)实现自己的跃迁。
Q:跃迁对你来说的意义是什么?
A:就像老师最开始给出的楼层隐喻,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阶层,跃迁能让我到达新的楼层,看到现在的自己看不到的风景,以及认识不一样的自己。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6天#
【文章】永澄: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什么?,类别: 理念
【收获】(1)一件极度确定、一直传承、别人都这么做的事情,要思考是不是真的理所当然。
(2)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力管理的一种目标);能力管理是目的、知识管理是手段。
【感受】今天这篇文章就很好的展现了如何将看书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看书(包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学有所有才会有所得。我自己就常常苦于看了书,但是却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改变。既然老师现在分享出来了可以实践的地方,在我自己还不具备能力的情况下,暂且坐享老师的成果。
【思考】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原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后来发现它不仅不对,还挡住了你的发展?
我自己之前对于学习的态度就是这样的。认为学习就是听老师讲课,再认真点就是多看点书,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就是正确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思考和实践。老师的作用在于领航,我要学的不仅是他所讲述的知识还有他背后思考的逻辑,因为老师不可能永远都在,我总要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判断和决策依据,这样才是真正的成长。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5天#
【感受】今天的文章好感性啊~~!
【思考】在你眼中,永澄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眼里的永澄是一个很慷慨的人,看到共读群里小伙伴有问题,马上提出不要小伙伴自己内耗,有问题说出来,还专门写了文章分享。共读的时候,老师自己怎么思考的,如何看懂文章背后意思的,全都分享出来,毫无保留,让我收获良多。正因为老师的这种付出和真诚,让我感受到这次参与的共读活动和我以前所有参加过的付费活动的区别,也让我下定决心投入时间和精力,跟着老师成长。我想,这就是老师最有魅力的地方,通过自己的改变和成长影响他人,让在网络彼端的我也能在这种影响下持续前进。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4天#
【文章】永澄:如何用分形原理思考战略问题?,类别:理念
【收获】在更精确的尺度(更小范围)内所做的事情,和误差更大的尺度(更大范围)内所做的事情,是相似的。我们思考问题,必须从整体出发,是你整个视野范围内能够看到的整体:(1)分形用在整体战略视角上,让你可以避免陷入在小分形;
(2)如果系统没有给自己带来非线性收益,很有可能陷入在小分形里了;
(3)如果无法判断是否在小分形中,那就通过任务的不重叠性来判断。
【感受】感觉今天这个例子说的也是我啊>_<。前天在写自己的问题时还在想,应该如何提升维度,还在怀疑我用三层系统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因为感觉最后给出方案并没有和平常的由什么差别。原来是我还陷在问题里面,并没有跳出来。结合老师给出的方案,我的理解是:
(1)提高时间浓度: 上下班,出差途中可以用来听音频,这样就增加了可用时间;
(2)找到学习重点:必要难度有了,使用价值生成还在琢磨中;
(3)站在整体战略上思考:我参加所有的这些活动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成长,让所学的东西内化,能够运用。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在于保证数量,即针对每一个活动,每一天的内容单独去输出,而在于质量,将我所学的东西融汇在一起,高质量的去输出。
好希望也能看到永澄老师给W姐姐制定的整体战略和破局战术,这样可以拿来和自己调整后的方案再比较一下。
【思考】
Q: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很努力地在做事情,后来发现,自己在做小分形里的事情?这件事是什么呢?
A:有,其实蛮早就意识到我自己的一大问题就是过于纠缠于细节。例如之前领导布置的一个任务,分了好几个部分要完成,其中有一个部分我自己认为是和工作最相关,也最有价值,然后就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该部分上面,其他部分就没怎么用心做。但实际上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内容的一个输入,而所有内容都是一环扣一环,一步步推导形成最终的输出物的。
Q:如果让你对自己进行一次整体视角的规划,你会思考哪些事情?
A:我的理解是针对个人成长进行一次规划,目前我还说不出来,打算先看看永澄老师3~4月写的文章,再来更新此部分。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3天#
文章:永澄:怎么样,这么有启发的游戏,是不是一看就会啊?,类别:理念
【收获】由于大脑的自我欺骗的捷径倾向,人们总是倾向于高估自己,会觉得自己学会了,但是真到做的时候,就啥都不是。
四点启发:
(1)看一个人的能耐,就看其成果,要符合大规模陌生人协作的指标体系、识别模式;
(2)多做必要难度的事情;
(3)先精通一个领域,让谁都干不掉我,再考虑其他;
(4)参加一个学习类活动就立刻用到工作、生活里。
【思考】
Q:如果今天的文章可以让你审视自己,你是否出现过高估自己能力的情况?
A:出现过,尤其对于自己完成事情的能力和需要时间的判断,经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
Q:是否因为高估能力而导致出现问题,自己逃避或者推卸责任?
A:印象中没有逃避或者推卸责任,但是经常会感到焦虑和担心,会强迫自己面对问题。
Q:在未来的学习成长中,你怎么避免启发感带来的陷阱?在这次的《跃迁》共读活动中,你准备将自己的行为做出哪些调整?
A:避免的前提是我能及时感知到启发感带来的陷阱,目前能想到的方法是去思考。当对一件事情或者观点很认同的时候,去想想和我有什么关系,我能怎样将它用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
重新思考了一下参与活动的目的,最终要的就是通过活动获得跃迁。参与50天观察记录的目的也是获得跃迁的一部分。相比较而言,《快思慢想》共读是一个长周期的活动,而《跃迁》是短周期,且月底就会结束的活动,当两者有冲突时,应该调高《跃迁》的优先级,全力以赴参与。因此这次活动,打算做如下调整:
(1)每次参与现场直播,除了第一次参加的是直播外,后面几次都是回看,没能参与到互动,建立自己和老师间的联系;
(2)补齐之前的作业,目前为止,一次作业都没提交过;
(3)之后直播的任务必须当日完成;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2天#
文章:永澄:问题的唯一原因,用三层系统给出解释,类别:理念
【收获】
(1)问题解决的四个步骤:理解、判断、决策、改变;
(2)如何理解和判断:三层系统,从下到上分别是有效层,悖论层,解决层;
(3)在有效层中,任何小系统都是合理有效的,但是组合而成的复合系统可能出现悖论,如果要解决就必须增加维度,构成更高维度的系统来解决。
【感受】
看了今天文章中的例子,以及大家的留言分享,我能说我还是没有理解“通过增加维度来解决问题”么……感觉自己很笨...原因主要是对维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很模糊。
什么是维度,永澄老师给出的维度定义是时空坐标体系下的坐标轴数量,一维是一条直线,二维是坐标系,三维是空间坐标系,思维是加上时间。但是对应到这些问题中,每个问题里面有哪些维度?增加的维度是什么维度?我现在还是对应不上。
【思考】
Q:请使用三层系统的方式,按照套路分析一个自己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着找到问题发生的关键原因以及解决方案。如果依然解决不了的话,那给出你要解决问题的相关思路。
A:(1)理解:我现在的问题是《思考,快与慢》,《跃迁》共读的活动进度都落后了。
(2)判断:造成的原因是,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多项任务:参加了2个共读活动,参加了《attention and effort》的翻译,参加了“观察永澄50天的活动”。
(3)决策:根据RSQC做出决策,增加《思考,快与慢》的时间投入,延后《跃迁》共读的质量,加快翻译工作的进度(今日关闭这个任务)。
(4)改变:等待新结果。
三层系统:
(1)有效层:S1: 参加《思考,快与慢》共读;S2:参加《跃迁》共读;S3:参加翻译;S4:参加“观察永澄50天”;S5: 可用时间;
(2)悖论层: 时间(S1+S2+S3+S4)>S5
(3)解决层:
a. 改变小系统之间的关系。例如改变时间分配结构,使问题变为:时间(S1+S4)<S5, 时间(S2),时间(S3)趋近于0;
b.改变元素。将含有2个小时的S5改变成含有4个小时的S6。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1天#
【收获】这条规则是什么:有效的内容、清晰的结构、适当的表现。作业是否反映出了我的学习成果,是否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是否有全新认知和深度;是否表达感受,可以引发他人关注;是否清晰表达。
【反思】目前有认真完成的主要是《思考,快与慢》的作业,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反映出我的学习成果的,偶尔也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但是深度就不太有了。表达感受这方面一直是我的弱项,渲染力不足,以后要刻意训练。清晰表达这方面只能说是在进步中吧,看了一开始的作业,确实是惨不忍睹。本来准备每一篇都去改下,但想想还是算了,这样可以保留我进步的痕迹啊。
【思考】
Q:你有没有在哪个细节点上会对自己特别高标准要求,并因此而受到意外惊喜?
A:既然是在说写文章的规则,第一反应是大学的课程设计论文,每次都用较高的标准完成。这样带来的结果是,每次交上去的论文都能很快通过审核,有些同学的论文就会被打回来反复修改,反而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这样其实也体现了慢就是快。
Q:如果有,请讲讲这个标准是什么吧。如果没有,接下来,你准备将哪件事情的标准提起来,并且像我一样写下来呢?
A:这个标准是对论文写作的格式和内容的要求。格式方面对于缩进,标点符号,全文各级标题格式的统一,汉子/英文/数字的格式等都要全文前后一致。而内容方面则是对文中所用的公式,每一步都是能正确推导出来的,计算的结果,也能用给出的数据算出来。原本我以为这是写论文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我所参阅的大部分论文都没有做到这两点……
#观察永澄50天实验-30天#
Q: 请你通过任何方式去找寻到,当万物互联之后,会对我们有哪些影响?我希望你可以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思考,而不是随便找几条贴上来。请至少找到7条内容:
(1)工作方面,各种高科技的应用提高了有效沟通,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
(2)学习方面,各种在线学习提高了知识传播了速率,以及大大增加了知识获取的路径。另外,还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名师。老师授课也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影响。
(3)生活方面,购物,外卖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只要有网络,全球的东西都能买到。
(4)娱乐方面,VR技术带来新的娱乐体验。
(5)另外,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会非常庞大,从这些信息中获得知识,带来启发感,让人产生一种我什么都知道的错觉。
(6)每日获取信息增多,筛选有效信息的难度增大。
(7)由万物互联产生了更多的大数据,而对这个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又将影响我们的生活。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9天#
[收获]
(1) 维度是什么?就是坐标轴体系下坐标轴的数量,多一个坐标轴,就多一个维度
(2)高维和低维的关系是什么?高维的信息密度高,信息量;低维是高维的切片;高维在低维上的展开,对于低维的坐标系是无限扩张的。
(3)系统是什么?是一组要素彼此作用、依赖形成的复杂整体。
(4)复杂系统是什么?就是多维度的自组织系统。
(5)为什么有的问题就是无解?一定会存在一些悖论,在系统内是完全无法解决的。
(6)无解的问题怎么解决?增加维度,站在更高维度的系统层级(书中将其称之为“跳出系统”)来看待原有系统,
Q:请尝试着找出自己曾经解决掉的一个极其困难的问题,并且把这个问题是什么、你原来卡在哪里、如何用升维的方式解决、增加的新维度是什么故事说来听听吧
A:我经常会陷入这样一个循环,就是问题无法解决——找资料——存着以后看——问题没解决——找资料,每次遇到问题就总觉得资料找的不够多,还要再找,其实问题是我找到了资料都没看, 那些资料对我来说相当于是0。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这个习惯,然后就会在找资料的时候迅速看一遍资料内容,如果有用就做个备注并简单描述内容,没有用的就直接丢开,解决问题的效率就提高了很多。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8天#
Q:目标的25个问题所归属的类别里,你能否得到做方案的一个基本套路?
A:可以。套路都在小标题里:澄清目的和意义,外部环境,现状分析,目标设定,跃迁战略,跃迁重点任务,保障措施,自我激励。
Q:如果你可以,那我想问问你,如果我没有问这个问题前,你会不会思考这个问题?你为什么不思考这个问题?
A:不会。没有系统的考虑过问题,一般都是想到什么做什么,没有规划,同时也没有记录和反思的习惯。
Q:通过这个过程,你未来准备怎么做?
A:第一步肯定是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跃迁共读的活动回答这25个问题,制定一份属于我自己的跃迁发展方案。然后就按照方案一步步去实施,实现跃迁。有精力的条件下,研究永澄老师提问的思路,刻意练习自己提问的能力。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7天#
Q:《跃迁》共读活动你如果想给自己设定一个标准,分别是最低标准、普通标准、神级标准,分别是什么?
A:
(1)最低标准:完成书籍阅读、收听领读音频和大咖分享;
(2)正常标准:完成一份个人跃迁式成长的实施方案;
(3)神级标准:正常标准+活动感受输出+其他作品输出。
目前我正在参与的活动有《思考,快与慢》共读,以正常标准为最低要求,像神级标准看齐。此外,参加《attention and effort》翻译,目前已到最后校稿阶段。综合考虑,《跃迁》共读决定以正常标准来完成。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6天#
[收获]执行者分初级执行者和高级执行者,初级执行者的战术执行能力是最关键的,高级执行者要思考如何将管理者要求的任务用更好的战术实现。不管是哪一种,执行者通常是跟战术和具体战争环境打交道。
管理者,最重要的任务是根据目的,来设定相关的战略。主要思考的问题是目标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思路整合资源,将目标实现。
Q:你能否说清楚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
战略,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
战术: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
采用类比的方式来说,战略就是决定我们车该往什么方向开,而战术是研究我开什么类型的车,路上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才能最快到达目的地。路走错了,车再好永远到不了目的地;路走对了,但车半路抛锚了,或者走山路你却开一辆跑车,也同样到不了目的地。战略需要战术的执行力来保证,战术需要战略方向来指导制定。
Q:为什么我们要谈战略问题?如果让你对不同的事情形成战略,你有没有一个固定的战略形成套路呢?那是什么呢?
战略是比战术高一个尺度的指导依据,它解决了WHY。目前,学习永澄老师建立的决策原则:做高概率正确的事,边际成本递减,黑天鹅高发地等等,这些算是目前形成的套路吧。
#观察永澄50天实验-第25天#
在这个时代,拆墙已经不够了,我们要一起来拆掉天花板,跃迁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去。
[收获]
1. 知道的系统的概念,它是一个可以实现某个功能的黑盒子,当有输入的时候,就会有输出。现实世界其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有很多人好像不费力就可以获得巨额收益,因为他们使用的复杂非线性系统。
2. 跃迁的本质是将你的系统换成非线性系统,但基础条件是必须积累足够的能量。关键方法在于选择,和陌生人大规模协作。而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合作,就要学习他们的范式。
3.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打造自己的模式,嵌入到非线性系统中,通过正确的努力,获得更高概率跃迁的可能。
#观察永澄50天实验-第24天#
跃迁的基础,就是看你是否有一种自增长的积累模式。你得有那种可以被别人识别出来的模式,才可以更容易地对接到大规模陌生人协作网络中去。
看到文章的开头,第一反应就是小A好厉害,怎么有时间做这么多的事情呢,而且好几件事情在现在的我看来都是蛮不容易的,瞬间一种弱势心理形成了。
接下来看到老师说的模式,不太明白什么是模式。翻了下跃迁的目录,没找到直接相关的,于是搜了百度。模式是指从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核心知识体系。模式(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但这个定义用到老师的文章里似乎不合适
于是又参考了心理学大辞典的说法,模式只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是刺激的组合。模式可分解成各种特征,特征是组成模式的各个元素或成分以及元素或成分之间的关系。对事物的辨别是按整体特征进行的,每个事物可依其本质特征而形成一个整体模式。
从这个概念出发,有能有一点点能理解老师说的模式的意思了,但还是不能完全理解。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3天#
[收获]僵固式心智,认为遇到问题是非常倒霉的事情,他们认为任何事情必须按照自己设想去推进。成长型心智,懂得一个基本道理,任何事情是否能够达成取决于两个条件:事物发展状态&自己的资源和能力。问题已经发生了,你不可能更改它,但是,只有不断地把未来过好,才有可能提升对过往的评价。成长型心智的信念:1.情绪是发现问题的钥匙。2.一定要有自己内心的标准。3.你已经做到了自己当下的最好。4.只有笨蛋才成天看自己的过去。
Q:你是否有僵固型心智的表现,你的日常行为模式中,有哪一个特别明显的僵固型心智的表现?
A:经常觉得我老公说的都不对,做的不好。每次跟他聊天,说他什么,只要他一反驳,我就认为是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其实很多时候是我说错了。
Q:它影响了你什么。如果你找到它,你准备如何直面它和它斗争呢?请把这个故事说给我听。
A:每次聊天的时候,如果我们有观点不合,我也应该带着“绿灯思维”,去问自己,是不是我的观点表达的不清楚,是不是我在下结论的时候有些情况并没有了解清楚。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2天#
[收获]反思是根据感受来分析问题,通过问题来找寻原因,通过原因来找到解决方案。
Q:你最需要反思的是什么,它让你感受是什么,这个感受有多不好?
A:我最需要反思的是最近的时间使用,想做的事情太多,比如参加了《思考,快与慢》的共读,要补完之前的课的作品,参加了《attention and effort》的翻译,每天要翻译2页,还在读跃迁的书,另外正在看《认知心理学》,补充点基础知识。但是问题是时间确永远就是那么多,从能挤出时间的地方挤时间,最终选择了压缩睡眠时间。这样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休息不足,导致注意力在一段时间工作后很难再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低下,任务推进缓慢,形成了负循环。人也因此变得焦躁。
Q:原因是什么,你要如何解决呢?
A:原因是加入共读活动后,看到老师的成果,看到群里小伙伴的分享,发现差距太大,想尽快做到很好,也能被人夸赞。将这句话写出来,发现其实除了想和别人比较这个问题以外,想要获得他人夸赞也是一个问题。针对这个2个问题的解决方式:一是要和自己比,比前一天的自己更优秀,就是一种成功;二是要自我认可和自我奖赏,达到了自己定的标准,就要自我奖励,而不是期待别人的认可。一旦没有得到别人认可,就不断提升目标,这样只会让自己丧失心理边界。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1天#
[收获]如何成为高手的小套路:持续当第一。第一就是,你所处领域中,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那个人。
积累方式:
(1)停止一个期待,那就是“快”;
(2)扎实把你对标的人的生平看完;
(3)在自己的小领域中做到第一。
如果你成为第一,就要抓紧时间扩大你的领域,在更大的领域里当第一,而不是沾沾自喜,记得“持续”当第一。
Q: 你有没有做第一这样的信念,并以此去做过某些事情,还得到了结果?
A: 有,从初中到研究生的整个学生阶段,我都一直有做第一这样的信念,并且长期保持在第一的水平。但是我对第一的信念并不坚定,有时候会放松,更谈不上扩大领域了。导致自己并没有抓住时机跃迁。
Q:为什么对标领域中最顶级的人,容易帮助自己跃迁呢?
A:对标领域中最顶级的人,对标的不是他做的具体事情,而是他在选择做这个事情时的决策原则以及假设。是在学习高手的暗箱,是少做多得的本质,而只有实现少做多得,才有机会跃迁。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0天#
Q:做卡片整理,明明是件很慢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做呢?
A:卡片是是素材层次,是用来积累的一种工具。它非常简单,只要把你大脑的内容写出来(手写或者打字),就可以形成卡片了。卡片层次需要投入的时间很少,每天都能生成3张以上,只需要一个人来做就好了,不需要投入多少认知。但通过卡片的联结,整理,就能形成好的文章,进而形成好的作品。
Q:你在日常判断时,会不会把'慢'做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判断标准,如果慢就不做了?如果你一直求快,你真的快了么?
A:说实话,是,往往有时候直接在系统1的控制下就想求快,但往往花费了更多时间,事情还没做好。就像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
Q:你能否说一个自己慢慢来但是最后飞速发展的故事呢?
A: 在写毕业论文时一开始花了大量时间去找相关研究的论文,并且花非常多的时间去消化理解,最后在写自己的论文时从量到质都有很大的飞跃。
Q:最后,你要不要做卡片积累呢?
A:要做,但是目前对于信息管理没有任何基础,需要不断实践。先好好消化下相关的文章,参考9章卡的方式进行分类:一张反常识卡 + 三张术语卡 + 一张人名卡 + 一张金句卡 + 一张行动卡 + 一张任意卡。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9天#
[收获]为什么一样努力的人,结果却不同?关键原因在于复杂。任何输入端的细微变化,就会带来输出端的天壤差别:
1.请停止在果上努力的愚蠢行为。
2.只有你能对你的结果负责任。
3.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采用高标准。
越是有人监督的时候,自己越是可以放松一些;越是没有人给你要求,越是要高标准、严要求
通过建立秩序感来增强自己的自制力,这个感谢留言的小伙伴,看了他们的分析才想起来。我决定高标准完成共读,每次共读后都要输出幕布笔记和简书文章。在今天的文章中,我终于理解了什么是因上努力,之前一直以为是向上努力,蠢爆了。原来是在原因(输入和系统)上努力,只有找到发生在原因上的问题,并作出改变,才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8天#
看了至少有5遍了,依然还是觉得很难,很多地方都看不懂。但先记住一点,心理目标是个体在学习、生活或工作中有选择地建构起来的指向未来的一种心理动力状态,它是动机的心理基础,体现个人的价值取向和意义追寻。
你是否持续设定目标?我之前有持续设定目标,但是工作后就没有了,因为觉得和周围的人差距太大,定了目标也觉得自己达不到。我希望接下 来给自己定的目标更多关注自己的变化和成长,与他人无关。目前的目标就是高标准完成共读!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7天#
仔细看了一下流程图,有些疑问:(1)我理解的是有无时间处理,在下面这条信息处理路径中,对于无时间(处理),放到信息暂存库,但是不经过价值判断,就直接做成了卡片,少了一道信息筛选的过程。(2)有价值部分进入被动部分后就结束了。(3)兴趣库的来源是哪里呢?(4)为什么上面那一条路径有初级消化,但是下面没有?
通常情况下,我遇到问题大部分时候是直面去处理。但是我处理问题的时候没有固定的套路,以至于有时候重复发声的问题又要重新整理思路。最大的收获是要开始建立解决问题的套路,在重复的问题上花费更少的努力和注意,这样面对复杂问题时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经理去研究降维。
#观察永澄50天-16天#
不给贵人赋能,贵人不会来提携你,努力进入到价值交换网络的节点上,多给自己的贵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实现他们期待的价值,那就是我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最佳途径。
看到这篇想起李笑来分享的《遇到贵人的科学方法》,里面有提到若干方法:乐观的人更容易称为他人的贵人;贵人更容易遇到贵人;能帮助他人进步的人是真正的贵人;乐于分享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正在做正确事情的人,更容易获得贵人相助。活在未来的人更容易遇到贵人,因为别人能在他身上看到未来。
我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贵人是我研究生的导师。在我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让我有机会带着实验室的同学们去广西的企业做项目。最开始由导师一点点告诉我项目申报书应该怎么写,后面又指导我项目应该怎么做,任务如何分配,总结报告怎么写,汇报的时候应该怎么说。其实当初是我自己把自己硬塞给他的,后来因为我做事还是非常细心和踏实的,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现在能跟着永澄老师学习成长,我想也来自于我希望改变的愿望非常强烈。所想必有所得。
#观察永澄50天-15天#
你想不想要改变?想,非常想,想变更更好的自己!如何做?先确定期待,调整RSQC,然后找个贴心的人,陪你走完这段艰难的路。
[思考]你有没有过坚持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但是别人却冷嘲热讽,甚至他人不需要努力就比你还好的时候?
这个题对我来说有点超纲了,想了半天都没有完全符合题目要求的经历。因为我坚持过的事情没有太多,而那些坚持了的事情,也并没有受人嘲讽。于是我抛出了这个问题和我老公讨论,想藉由另一个角度来寻找答案,但是最终话题被引到了改变上。他说觉得我最近变了,现在的我心态变的更积极,情绪更平和,行为上正能量更多,对工作中发生的问题看得更开了,也不再纠结于细节,也不再老是和别人比较。我想这些都是参加共读,跟着永澄老师每天思考带来的变化。开心~
#观察永澄50天-14天#
支持使用个人进化系统,“进化”定义为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而“成长”指长大、长成成人,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而我想要的,不仅仅是成熟,还有不断发展,向上跃迁的能力。
[思考]你有没有过一直坚信的信念,认为它一定是对的,但是最后限制了你的发展?
我一直觉得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只要自己能做的好,就应该帮忙。迁就别人,放弃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关系;被要求做这做那,结果耽误自己的事情,也不要紧。但现在却越来越觉得这样不好,也不对。从古典老师那里知道了心理边界的概念,它是个人所创造的边界,通过这个边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和被允许的行为,以及当别人越界的时候,自己该如何回应。一个人只有知道什么在圈内,能够被控制,什么不能控制,才能专注于能控制的部分。建立心理边界,放手不可控的部分,专注于可控的部分,成为更好的自己。
#观察永澄50天-13天#
如果没有必要难度,效率永远上不来!你设定的标准决定着你的人生。以感受困难的方式来学习,比较起感觉相对轻松的学习来说,其长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思考]我在写硕士论文的时候做过必要难度的学习,由于研究的是设计理论的部分,需要用大量的公式建立力学模型,还需要研究对应的算法。最后完成了一篇近4万字的论文,还被评委省级优秀毕业论文。现在想起来还是蛮值得骄傲的。工作后倒是很少做必要难度的事情了,自已为是占一部分,牵引力不足占一部分。每天生活落入的完成任务的错误逻辑中。现在又重新开始了,加入注意力与努力这本书的翻译,对于我来说就是必要难度的事情。加油!
#观察永澄50天-12天#
(1)学习目的:将自身价值进行封装,形成使用价值,可以进入大规模协作网络,尤其是陌生人主导的协作网络中做出贡献。(2)问题:没有对系统进行更新换代。(3)原因:傲慢和自以为是,就是因为水平太低导致。(4)解决办法:确定研究锚点;限定兴趣边界;强化入库要求;多种消化并行;特别强调输出。重整知识管理系统。
[思考]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蠢爆了呢?你有没有感觉自己蠢爆了的时候,如果有,那是件什么事?
一般都是在事情发生后,再回想起来的时候觉得自己蠢了,原因大概是在做的时候头脑冲动,做出了违反自己本意的事情,回想起来懊恼不已,觉得自己蠢爆了。再就是过了一段时间,自己认知升级了,原来觉得做的对的事情,换个时间换个角度就觉得自己蠢爆了。我经常有觉得自己蠢爆了的事情,尤其在工作中。比如最近在工作中,一个提议被否定了,而且领导还给出了明确的处理思路,但自己就还是会觉得自己的提议还有路可走,非要挣扎一下,往往浪费了时间,也没有取得成果,过程中自己还很纠结,还带点小情绪。
[思考]事后,你自己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蠢爆了和跃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有,之后在遇到同样类型的事的时候,就会多想想,为什么我的方案不被采纳,为什么领导按着这样的思路做,试着将自己提到更高的位置上去想事情,情绪就会少很多。觉得发现自己蠢爆了就是一个触发器,然后就想去找到自己哪里蠢,之后进入原因分析,为什么蠢,怎么解决这个蠢,最后得到认知升级的奖励。套用甜面包热汤模型,每次触发一次,就提高了触发器的灵敏度,次数多了,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就跃迁了。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1天#
范式,每个时代、每种文化、每种思想、每个地域、每个学科都在遵循着共同的理念、方法、工具等。是将人群划分的一种方法,如果你想进入某一个群体,那么,你就要学习他们的范式。
《科学革命的结构》里说,范式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由这个信仰展开,最开始想到的是佛教和天主教,然后想到的是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但感觉都不太适合和讲给一个从来没听过这个词的人听。最后想到中医和西医作为类比。学中医和学西医的人理念就不一样,在查找病征时的方法工具也不一样,西医主要通过各种化验,中医则是望闻问切,治疗时用的药物也不同,比如说对于激素不平衡的问题,西医就会采用直接注射激素,或口服激素类药物,但中医则是通过中药调节,让身体恢复到平衡状态,能够自己调节激素平衡。而第一个成功结合中西医方法作为治疗手段的人,我认为就是范式的突破。
Q:过往生活里,你有没有出现过范式更新的事件,如果有,那是什么?
A:有,曾经觉得要学习东西都能在网上找到免费的资源,不外乎就是多花点时间。但是现在觉得时间是有限的,而且非常宝贵,与其将时间浪费在搜索免费资料(其中很多并没有用处),不如花些钱直接找到要学习领域中的牛人,直接学习他的方法。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0天#
成长=学习+思考+实践。思考=理解+分析+表达。理解力的训练必须分两步走:先用作者/他人的原话来获得对对方的理解,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遍。分析能力的训练有结构分析、要点分析和其他类。如果前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没有得到训练,是无法提出好问题的。
[思考]“过往,你在思考上出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经思考就提问。遇到问题,习惯性张嘴就问,或者因为恐惧就什么都不问。面对决策时,大部分时候采用捷径思维,比如选大学和找工作,完全没有结合自己的决策原则,导致于现在想要思考人生,但是发现根本不知道怎么思考。好在现在跟着永澄老师共读,每天仔细研究公众号,在慢慢建立自己的决策系统。
[思考]如果接下来你要开始培养思考能力,你希望从哪里开始才能做少得多?
(1)持续跟进《思考快与慢》共读活动,最近两次虽然都在5点起来了,但是中途太困又睡着了,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需要改进。
(2)重新规划可用时间,真正开始做了,才发现输出作品时花的时间比预计多得多。
(3)每周增加一次复盘反思输出,和高手对比,不断修正自我。
[思考]如果40天之后,我要招募一些思考力强的伙伴加入我的跃迁学习小分队,你要在40天里做哪些准备?”
(1)完成观察永澄50天实验,周末思考老师公众号文章背后的关联,做结构化的分析。不用担心错,显性化以后总会有方式接近正解。
(2)克服恐惧,将自己暴露在正向黑天鹅高发的地方。能给别人创造价值,也能给自己带来更多成长的机会。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9天#
今天干货太多,学起来有点费力,主要收获如下:
• 时机把握:什么时候该积累、什么时候该交换、什么时候该变现?
探索期该考虑积累,主要是积累知识,经验和能力。建立期也需要积累,这个时候是将将整个领域结构化起来,划定边界、提升高度。
在建立期就要通过成果输出来积累势能,进入价值交换网络中。
发展期就是进入价值变现的时候了。
• 关于积累:如何积累、如何高效积累?
价值积累包括问题导向,范式归纳和标准设定。如果想要高效积累,则要考虑多元网络策略。
• 关于交换:在什么样的体系下交换?你和世界耦合的程度如何?
暂时回答不了。
•关于变现:是关注即时变现还是延期变现?是渐进收益还是非线性收益?如何才能更好变现?
关注非线性收益。如何做:决策原则,导师支持、全力赋能、势能运作。
[思考]你觉得你现在正在什么期?如果你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里,只做好一件事,你要做什么?
我觉得我现在还处于探索期,虽然已经工作3年,但还是觉得很迷茫。从我自身角度讲包括探索和试错较少,缺乏积极主动性来改变自身的不足。从环境角度讲,身边都是工作经验大于5年以上的人,没有上升的可能性,同时也没有导师支持和赋能(不过这个的前提也是我展现出了价值,能吸引到导师)。下个阶段做好的事是能力的积累,跟好《思考快与慢》的共读活动,并持续输出。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8天#
今天主要内容是,为什么要学目标管理。主要价值为:1.职场脱困,搞定工作。2.一个套路,节省时间。3.思路清晰,值得投资;4.校验假设,判断真实。今日问题:如果一个知识特别有用,你为畏难而逃还是思考会怎么做?曾经的我肯定会回答会做,但是在实际做的过程中,会畏难而逃。现在的我,会先思考我为什么要学,学了有什么用,和我是否相关。如果确定要学(定义目标),则开始考虑我学习后想要达到的标准(确定范围),分析目前自己的可用时间(估算可用资源),然后制定学习进度计划(制定计划),识别并规划风险管理。完成规划后开始按计划执行,过程中增加反思来控制进度及风险。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7天#
今天讲的三大工具可以和项目管理结合起来,思维导图是将任务分解成工作包,omniplan构建项目路径,且可以看出关键项目路径,便于控制会影响节点的工作包。todolist帮助完成每个工作包的执行。你是否为某件事做过规划:旅游它为什么值得你去规划它:希望出去玩的时候减少意外状况的发生,获得愉悦和满足感如果你现在想要再为某事而做一次规划,那件事会是什么呢:个人底层逻辑和概念库的构建。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6天#
越是看上去容易的,越要输出;越是看上去难的,越要输入。这句话已经看到多次了,在各个大V那里都有看到。以前只是觉得说的好有道理,但是终究感触不深。现在坚持思考后留言,坚持共读后写输出,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某一天的作业本来想写能力圈的,搜了老师公众号里的很多关于能力圈的文章,看完觉得差不多懂了,动笔才发现居然写不出来,我说不清楚能力圈,说明我还是没有真正将这个信息内化。上周六坐同事的车子,车上在放关于诗词的东西,主持人说到古代有的诗人为了写一首诗会花上一年时间,每次字都要反复琢磨,这种对字词的思考只有写的时候才能感受到。你不说不做,根本就无法精准地阐述简单道理背后的丰富内涵。
我目前在尝试积累工作中的模板,和一些专业的知识点,但是目前还是初期,都是一个个零散的。昨天初步用脑图将涉及到的一级结构画出来了,接下来就是一步一步去填充,丰满,我坚信那将会给我带来质的飞跃。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5天#
看了老师给的拓展点,发现我自己听了并且记下来的只有30秒电梯法则,结构化表达公式,MBRT模型中的奖励是动机的满足感这三点,也是醉了。看来重听一遍非常有必要啊。
最近一次体会慢下来就是快,是在考PMP的时候,当时在做完练习题的时候,将每道题在书上的原始出处都找到了,开始花的时间非常多,但是通过这种做法将很多没注意到的知识点都找到了,而且整体信息在这种不断去翻查理解的过程中都串了起来。这么来过一遍后模拟考试和考试的时候做题速度都很快,而且正确率非常高,知识点在的印象也非常深。
现在参与攻读活动,我也慢,不过有点太慢,影响到进度了。虽然每天都准时参加共读活动,但是输出的作品才到#Day3#,做的时候还是太容易纠结质量的问题了。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4天#
秩序感是自己内心对于某一确定目标按要求和标准达成的自我要求程度,简单来说,你给自己定了事情并且按照自己确定的要求去执行并完整,秩序感就很强,反之,秩序感就很弱。秩序感不好,很有可能会形成一种难以突破的格局,也是共读活动中老师提到的天花板。秩序感的价值是帮助你高效走到该板块的边缘,跃迁至下一非连续性板块上发展。像现在这样,每天认真阅读老师的公众号并留言,就是培养秩序感的一种方式。思考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其实在学生阶段,我还是一个内心秩序感非常强的人,对于自己定的目标,都可以高要求高标准的去完成。但是现在却成了一个秩序感很差的人。为什么呢?我有这样一个假设,在学生阶段,我还没有能力养活自己,所以要不断学习,变得更好,这样以后才会有能力养活自己。而现在我已经工作并且有能力养活自己了,所有我可以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生活,想做什么就做,不想做就算了。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假设,导致我本来已经建立的秩序感逐步被破坏,掉进了自己给自己挖的深坑,爬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为什么现在会感觉自己甚至不如学生时代的自己,不是因为工作,也不是因为环境,是我自内心秩序感缺失,没有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3天#
看了老师的爬楼隐喻,我心理构建的模型时还给每层增加了迷宫,跃迁就和游戏通关一样,需要找到这层楼的出口才可以发现楼梯,进入下一层。但是下一层又是不同的迷宫形式,即每层楼的玩法不同。有的人在一层迷宫中,以为生活就是这样,从不曾想过跃迁;有的人误打误撞找到了迷宫出口,到了第二层,以为只要多走就能出去,但这其实是低水平勤奋;有的人通过观察环境,总结失败的经验,找到了底层逻辑,就能迅速通关,实现多次跃迁。我的楼层升级体验,我觉得从学校离开,来到上海工作算一种吧。由于来的是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公司,大部分人都是有工作5年以上经验的人,他们的想法,看问题的方式都非常不一样,对刚入职的我是非常大的一个冲击。低水平勤奋则是每天忙忙碌碌处理工作上的各种问题,但是没有像永澄老师说的那边做一个标准化流程话的东西,事情解决了,工作昨晚了,但是觉得自己并没有成长很多,和周围人的差距依然很大。
#观察永澄50天实验-02天#
跃迁,从一个连续性到下一个非连续性的板块,才是飞速提升的根本原因,想要跃迁,就要做高概率正确的事情。高概率正确,第一次认真思考,是在《思考,快与慢》的共读活动中,老师提到他的决策依据,是要做高概率正确的事。当时就有疑问,怎么来判断一件事是高概率正确呢?现在看来是包括积累自己的能力圈,做能产生复利的事,考虑边际成本递减,去往正向黑天鹅高发地。老大给出了一个学习路径,即亲身体验---获得感受---提炼认知---关联原有认知---提炼形成理论---推演到其他领域进行验证。我想现在做的就是前面四步。相信经过这50天,我也能爬出洞穴,去看到真实的世界。
#观察永澄50天-01天#
今日重点,知识一定要显性化,显性化以后才能知道自己哪里是真的理解的,哪里还需要改进。这个写论文是一个道理,看书和看别人的文章时,总觉得跟简单,等到自己写了才发现有很多细节的地方没弄明白。也只有完成初稿后才会有终稿,最终稿,最终稿改1…
其次,对于重复的工作一定要建立模板和调用的库。我现在之所以每天都在忙,就是在最开始没有建立这样的标准化流程,导致每次新项目开始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在重复的问题上,看似工作跟努力,其实是低水平勤奋。建立模板和库对于我来说就是重要不紧急,但是高概率正确的事,既然如此,那就从现在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