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晋城樊登读书会军哥,笔名文友仁,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15篇。
应书友要求,摘出原在微信里讲过的《悦读论语》,特别是易被误读的,加以修改,以飨读者。
《论语为政篇二》第十一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朱熹先生《论语集注》:温,寻绎也。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若夫记问之学,则无得于心,而所知有限,故学记讥其“不足以为人师”。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其注解为:皇侃《义疏》说,“温故”就是“月无忘其所能”,“知新”就是“日知其所亡”。
李里先生《论语讲义》注解:“温”,温习。“故”,我们常说“故事”,指过去发生的事,“故人”,就是过去遇到的人。把你过去做的事也好,读过的书也好,或者遇到的人,拿来温习、重温,你就会有新的认识,新的体会。
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从文字上去解释,大家都知道,意思就是温习过去,知道现在的,便可以做人家的老师了。这是照表面文字上的解释,但实际上我们如结合人生经历和体验,就会有更深一步体会。
譬如讲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二十五部大史,真不容易,倘使读历史的,目的并不在拿学位,那么为了什么呢?
为了“温故知新”,认识了过去,就知道未来,这样,“可以为师矣”,过去就是你的老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前面的成功与失败,个人也好,国家也好,是如何成功的,又是如何失败的,历史上就很明显地告诉了我们很多,读一个国家的历史有助于我们去预测一个国家的未来,即所谓的“鉴往知来”,如果能够通回顾总结历史即可预测知晓未来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综合以上所注,我更倾向南怀瑾先生注解。
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角度不同,个人感受差异也很大。
作为普通人,我们难以鉴别,最好的办法,是多读,精读,比较着读,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文章、译注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