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右补阙辛替否上疏,认为:“自古因失道而破国亡家的,口说不如亲身遭遇,耳闻不如亲眼目睹。臣请以陛下所亲眼目睹的事来说。太宗皇帝(李世民),是陛下的祖父,拨乱返正,开基立极;官不虚授,财无枉费;不多造寺观而有福,不多度僧尼而无灾,天地保祐,风调雨顺,粮仓满溢,国库充盈,蛮夷率服,享国久长,名高万古。陛下为什么不效法他呢!中宗皇帝(李显)是陛下的兄长,抛弃祖宗基业,去满足女人的心意;无能而拿俸禄者数千人,无功而得封邑者一百余家;造寺不止,浪费财货数百亿,度人无穷,免除租赋的人有数十万,花钱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少;夺取百姓口中之食,去供养那些贪婪残暴的官员和僧尼,剥下百姓身上的衣服,去装饰寺庙的外观,于是人怨神怒,众叛亲离,水灾旱灾接踵而来,国库民财全部枯竭公私,享国不能长久,自己也身遭大祸(被毒死)。陛下为什么不吸取他的教训而改正!
“最近一段时间,水灾旱灾相继而来,加上霜害和蝗灾,人民没有食物,却没听说朝廷有所赈恤,而为二位公主造道观,用钱一百余万缗。陛下怎么不计算一下,当今府库的积蓄有多少,朝廷和地方的经费是否还有剩余,就轻率用去一百余万缗,去建造那无用的道观呢!陛下族灭韦氏一家,却不能去韦氏之恶,忍心离弃太宗之法,却不忍抛弃中宗之政吗!况且陛下与太子在韦氏当权时,日夜忧危,对他们切齿痛恨;现在幸而铲除了他们,却不改正他们的作为,臣恐怕又有对陛下切齿的人了。既然陛下的作为跟韦氏一样,当初又对他们有什么厌恶要诛杀他们呢!
“当年先帝之怜爱悖逆庶人(安乐公主),宗晋卿为她建造宅第,赵履温为她修建园林,耗尽国库,榨干民力,宅第建成了,她还没来得及住进去,园林也建成了,她还没来得及逛一圈,就身受杀戮。如今这些建造楼堂馆所,崇尚奢侈的事,必定不是陛下、公主之本意,也是有宗晋卿、赵屡温之流的人在旁边怂恿劝说,这不能不注意观察。陛下不停止这项工程,臣恐怕人们的愁怨,不减于先朝之时。人人都知道这是自取祸败,却不敢说话,因为说了就有刑戮之灾。如韦月将(事见公元706年记载)、燕钦融(事见公元710年记载)之辈,先朝诛杀,陛下赏赐,岂不是因为陛下知道直言有益于国家吗!臣今天所言,也是先朝之直言,请陛下明察。”皇上虽然不能听从,但是嘉许他的真切和正直。
28、
御史中丞和逢尧摄理鸿胪卿,出使突厥,对默啜说:“处密、坚昆听到可汗与唐朝结亲的消息,都会归附。可汗何不身穿唐朝冠带,让诸胡知道,岂不美哉!”默啜许诺,第二天,戴上头巾、身穿紫衣,南向再拜,称臣,派他的儿子阿史那杨我支及国相跟随逢尧入朝,十一月八日,抵达京师。和逢尧以出使有功,升任户部侍郎。
29、
十一月二十二日,令天下百姓二十五岁服役,五十五岁免役。
30、
十二月三日,任命兴昔亡可汗阿史那献为招慰十姓使。
31、
皇上召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问他阴阳术数,回答说:“道的意义,就是减少再减少,以至于无为,岂肯劳心以学术数呢!”皇上说:“调理自身,无为自然是高境界了,治国又如何呢?”回答说:“国家就如同自身,顺物自然而心无所私,则天下自然得到治理。”皇上叹息说:“广成子(黄帝时期的隐士)之言,也不过如此。”马承祯坚持请求回山,皇上批准。
尚书左丞卢藏用指着终南山对马承祯说:“此山大有佳处,何必一定要回天台山呢!”马承祯说:“在我看来,此山不过是一条当官的捷径罢了!”卢藏用曾经隐居终南山,在武则天时接受征召为左拾遗,所以马承祯这么说。
华杉曰:
皇帝李旦的毛病,两条,很典型的两条,读客可以对照检查自己有没有。一是不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老去外面找绝招;二是一切都为了求福报,而不是有信仰和志向。这两个毛病,是一个毛病的两面。
李旦千山万水把道士召来,只为问他阴阳术数。前面辛替否上书,道理和建议都说得很清楚了,他也知道说得很对,但是一条也做不到,把道士找来问有没有什么其他办法把国家搞好。他建佛寺也好,道观也好,都不是他的信仰,只是许愿求福报。许愿不是宗教,因为许愿不是信仰,是和神佛做交易,什么神都拜,就是跟所有的神都交易,是对神的践踏。那神接受你的许愿,则只能证明他也是个骗子,所以你最终也没有福报。
不求福报,只求信仰和志向,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