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清单-《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125个笔记

本书的赞誉

如果说自卑是人类与世界互动的必然结果,那么勇气就是人们在追寻意义人生中的必然能力。

本书的名字《被讨厌的勇气》,承担这种自由和责任,需要无畏的勇气。这种勇气,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关键词,也是我们人生问题的最终解药。
——知乎专栏作家 动机

推荐序二 自我的枷锁和解放

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第三个束缚,来自未来。很多人目标远大,觉得只有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人生才真的开始,现在的生活还不叫“人生”,只能算是在通往人生的路上。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就把现在贬低成了实现未来的工具。但现在却是我们唯一真正经历和拥有的。正如《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所说的,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阿德勒的哲学同样强调当下的意义,认为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推荐序三 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引言

世界极其简单,人们随时可以获得幸福。

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与任何人共有的世界。

或许你也知道,井水的温度是恒定的,长年在18度左右。这是一个客观数字,无论谁测都一样。但是,夏天喝到的井水感觉凉爽,而冬天饮用时就感觉温润。温度恒定在18度,但夏天和冬天饮用的感觉却大不相同。

问题不在于世界如何,而在于你自己怎样。

哲人:我乐意迎战。那咱们就好好辩论一番吧。你的立场是“人无法改变”,对吧?
青年:无法改变。目前,我自己就在为不能改变而苦恼。
哲人:但是,同时你自己又期待改变。
青年:那是当然。如果可以改变,如果人生可以重新来过,我甘愿跪倒在先生面前。不过,也许先生会输给我。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青年自幼就缺乏自信,他对自己的出身、学历甚至容貌都抱有强烈的自卑感。也许是因为这样,他往往过于在意他人的目光;而且,他无法衷心地去祝福别人的幸福,从而常常陷入自我嫌恶的痛苦境地。

为什么人家都“期待改变”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大家都无法改变。假若轻易就可以改变,那么人们就不会特意“期待改变”了。

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也就是说,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是这样吧?

也就是说,你的朋友是先有了“不出去”这个目的,之后才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不安或恐惧之类的情绪。阿德勒心理学把这叫作“目的论”。

哲人:不是装病。你朋友所感觉到的不安或恐惧是真实的,有时他可能还会被剧烈的头痛所折磨或者被猛烈的腹痛所困扰。但是,这些症状也是为了达到“不出去”这个目的而制造出来的。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它既可以在接电话的瞬间巧妙地收起,也可以在挂断电话之后再次释放出来。

为什么那么急于得到答案呢?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应该是自己亲自找出来。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答案只不过是对症疗法而已,没有什么价值。

至少我不想变成别人,也能悦纳目前的自己。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你现在首先应该做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要有“摈弃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决心。

但是,如果要改变对世界或自己的看法(生活方式)就必须改变与世界的沟通方式,甚至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请不要忘记“必须改变”的究竟是什么。你依然是“你”,只要重新选择生活方式就可以了。虽然可能是很严厉的道理,但也很简单。

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也就是说,目的论之类的学说只是一种诡辩,精神创伤确实存在。人既不可能忘记过去,也不可能从过去中解放出来。

哲人:你认为对她来说最害怕的事情、最想逃避的事情是什么呢?当然是被自己喜欢的男孩拒绝了,是失恋可能带来的打击和自我否定。因为青春期的失恋在这方面的特征非常明显。

我所能做的就是首先让其接受“现在的自己”,不管结果如何,首先让其树立起向前迈进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把这叫作“鼓励”。

就这些吧。你为什么讨厌自己呢?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呢?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哲人:承认就是很了不起的态度。但是,请你不要忘记,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但是,那种事情根本就无法做到。

之所以感觉孤独并不是因为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他人、社会和共同体所疏远才会孤独。我们要想体会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

我再重复一遍:“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际关系,如果这个宇宙中没有他人只有自己,那么一切烦恼也都将消失。

也就是会认为人人都是随时会愚弄、嘲讽、攻击甚至陷害自己、绝不可掉以轻心的敌人,而世界则是一个恐怖的地方

只要过去作为过去存在着,我们就得生活在过去所造成的影响之中。

只要你变了,周围也会改变。必须要有所改变。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不能等着别人发生变化,也不要等着状况有所改变,而是由你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

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

与一个不信任自己的人处在同一个空间里,那就根本不可能保持一种自然状态。

哲人:现阶段能说的就是不能够逃避。无论多么困难的关系都不可以选择逃避,必须勇敢去面对。即使最终发展成用剪刀剪断,也要首先选择面对。最不可取的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止步不前。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自由是什么?我为什么不能获得自由?真正束缚我的究竟是什么?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巨额财富,人就能够获得自由呢?我认为不是,也相信不是。我认为人的价值、人的幸福不是可以用金钱买到的东西。

在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这并不是虚无主义,而且正相反。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哲人: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而且,请你记住,假如说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即使神并不存在,即使无法得到神的认可,我们也必须要活出自己的人生。而且,正是为了克服无神世界的虚无主义才更有必要否定他人的认可。

想要取得别人认可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采取“满足别人的期待”这一手段,这其实都是受“如果做了恰当的事情就能够得到表扬”这种赏罚教育的影响。但是,如果工作的主要目标成了“满足别人的期待”,那工作就会变得相当痛苦吧。因为那样就会一味在意别人的视线、害怕别人的评价,根本无法做真正的自己。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与此相对,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如果这样的话,那肯定就避免不了冲突。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仅此而已。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哲人: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如果孩子选择“不学习”这个选项,那么由这种决断带来的后果——例如成绩不好、无法上好学校等——最终的承担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也就是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倘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

青年:辅导顾问不改变被辅导者的人生吗?哲人: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最重要的是,孩子在陷入困境的时候是否想要真诚地找父母商量或者能不能从平时开始就建立起那种信赖关系。

苦恼于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父母往往容易认为:孩子就是我的人生。总之就是把孩子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总是只考虑孩子,而当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自我。

“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当然。但请你这样想,干涉甚至担负起别人的课题这会让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而苦恼——这种苦恼源于人际关系——那首先请弄清楚“这不是自己的课题”这一界限;然后,请丢开别人的课题。这是减轻人生负担,使其变得简单的第一步。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别人如何看自己,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那都是对方的课题而不是自己的课题。先生您是这个意思吗?

哲人:这就是与阿德勒心理学的根本原则紧密相关的讨论。如果生气的话,就根本无法冷静思考。认为“因为有那样一个上司,所以无法好好工作”,这完全是原因论。请不要这样想,而是要反过来这样看:“因为不想工作,所以才制造出一个讨厌的上司。”或者认为:“因为不愿意接受无能的自己,所以才制造出一个无能的上司。”这就成了目的论式的想法。

当时他接着说道:“命运不是靠传说决定而要靠自己的剑开拓出来。我不需要传说的力量而要靠自己的剑去开创命运。”

青年:即使亲子关系也需要保持距离吗?
哲人:当然。你刚才说课题分离是肆意践踏对方好意。这其实是一种受“回报”思想束缚的想法。也就是说,如果对方为自己做了什么——即使那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事情——自己也必须给予报答。
这其实并非是不辜负好意,而仅仅是受回报思想的束缚。无论对方做什么,决定自己应该如何做的都应该是自己。

阿德勒说:“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阿德勒心理学中有反常识的方面:否定原因论、否定精神创伤、采取目的论;认为人的烦恼全都是关于人际关系的烦恼;此外,不寻求认可或者课题分离也全都是反常识的理论。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所以才说不出“做自己喜欢的事”之类的不负责任的话!

这一点请你一定好好理解。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以及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别人,这是一种对自己撒谎也不断对周围人撒谎的生活方式。

分离课题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相反,干涉别人的课题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哲人:也就是说“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青年:什、什么?!
哲人:是你被某人讨厌。这是你行使自由以及活得自由的证据,也是你按照自我方针生活的表现。

虽然不想被人讨厌,但即使被人讨厌也没有关系

那就是只做“把马带到水边”的努力,是否喝水是那个人的课题。

人际关系“王牌”,握在你自己手里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课题分离想法的确有用,上一次也确实接受了。但是,那岂不是一种非常孤独的生活方式吗?分离课题、减轻人际关系负担,不也就意味着要失去与他人的联系吗?最后岂不是要落得遭人厌弃?如果这叫做自由,那我宁可选择不自由。

在只关心“我”这个意义上来讲,是以自我为中心。你正因为不想被他人认为自己不好,所以才在意他人的视线。这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而是对自己的执著。

我”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公,同时也是共同体的一员、是整体的一部分。

哲人:例如,在法国使用的世界地图上,美洲大陆位于左端,右端则是亚洲,被绘制在地图中心的是欧洲,是法国。另一方面,如果是中国使用的地图,那么中国就会被绘制在中心位置,美洲大陆在右端、欧洲在左端。也许法国人在看中国版世界地图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不协调感,认为自己被非常不当地赶到了边缘,仿佛世界被任意切割了一样。

无论是你还是我,我们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用自己的脚主动迈出一步去面对人际关系课题;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

人绝不会,也不可能离开共同体“独自”生活。

自卑感原本就是从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只要能够对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那就根本不会产生自卑情结。

被表扬是得到他人“很好”之类的评价。而且,判定某种行为“好”还是“坏”是以他人的标准。如果希望得到表扬,那就只能迎合他人的标准、妨碍自己的自由。另一方面,“谢谢”不是一种评价,而是更加纯粹的感谢之词。人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能够对别人有所贡献。

人怎样才能够获得“勇气”?阿德勒的见解是: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还是共同体感觉。具体来说就是,把对自己的执著(self interest)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建立起共同体感觉。这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纳。是的,这两者有明显差异。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而另一方面,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毫无缺点的人根本没有。

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就是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

哲人:是的。接受不能更换的事物,接受现实的“这个我”,然后,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这就是自我接纳。

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即使没有足以构成信用的客观依据也依然相信,不考虑抵押之类的事情,无条件地相信。这就是信赖。

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很简单。你现在认为“无条件地信赖别人只会遭到背叛”。但是,决定背不背叛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如果对方讲信用我也给予信任”,这只不过是一种基于抵押或条件的信用关系。

哲人:如果关系浅,破裂时的痛苦就会小,但这种关系在生活中产生的喜悦也小。只有拿出通过“他者信赖”进一步加深关系的勇气之后,人际关系的喜悦才会增加,人生的喜悦也会随之增加。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真诚接受不可交换的“这个我”的自我接纳;主张应该毫不怀疑人际关系基础,从而做到无条件的他者信赖。

人际关系不顺利既不是因为口吃也不是因为脸红恐惧症,真正的问题在于无法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却将焦点聚集到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这就是缺乏人生和谐的错误生活方式。

工作狂则是只关注人生特定的侧面。
也许他们会辩解说:“因为工作忙,所以无暇顾及家庭。”但是,这其实是人生的谎言。只不过是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本来家务、育儿、交友或兴趣应该全都给予关心,阿德勒不认可任何一方面突出的生活方式。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请不要把人生理解为一条线,而要理解成点的连续。看似像线一样的人生其实也是点的连续,也就是说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是的,是“现在”这一刹那的连续。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

人:如果人生是一条线,那么人生规划就有可能。但是,我们的人生只是点的连续。计划式的人生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果真如此吗?也许是这些人在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活在“此时此刻”吧。也就是说,不是活在“在路上”的人生之中,而是时常活在“此时此刻”。

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并且,暮然四顾时常常会惊觉:“已经来到这里了吗?”

但是,所有的人生都不是终结“在路上”,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

用别的话说也可以理解为“把过程本身也看作结果的运动”,跳舞是如此,旅行等本身也是如此。

跨出家门的那一瞬间,“旅行”已经开始,朝着目的地出发途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旅行。当然,即使因为某些事情而没能够到达金字塔,那也并非没有旅行。这就是现实性的人生。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你是想要通过关注过去或未来为自己寻找免罪符。过去发生了什么与你的“此时此刻”没有任何关系,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假如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那就根本不会说出那样的话。

生活方式说的是“此时此刻”,是可以按照自己意志改变的事情。像直线一样的过去的生活只不过是在你反复下定决心“不做改变”的基础上才貌似成了直线而已。并且,将来的人生也完全是一张白纸,并未铺好行进的轨道。这里没有故事。

是的。人生很简单,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情。如果认真过好了每一个刹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令其过于深刻。

因为过去和未来根本不存在,所以才要谈现在。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了什么而活?当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阿德勒的回答是:“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所以阿德勒在说了“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之后还说:“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只要不迷失这个指针就可以,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就可以获得幸福。

哲人:也就是,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在了解了阿德勒心理学的我的眼中,世界已经不是曾经的世界了。
青年:如果我改变,世界也会改变。我之外的任何人都不会为我改变世界……

不,这不对。你认为“想要在10年前了解”,那正是因为阿德勒思想影响了“现在的你”。谁也不知道10年前的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就应该现在听到这种思想。
青年:……是的,的确如此!

再送给你一句阿德勒的话:“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

“世界很简单,人生也是一样!”

后记

人生中有时候无意间拿起的一本书就会完全改变之后的人生。

浅显易懂的语言、深刻睿智而又简单实用的思想,那种否定心灵创伤、把原因论转换为目的论的哥白尼式的转变,使之前一直被弗洛伊德派或荣格派言论所吸引的我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根据苏格拉底或柏拉图等希腊哲学进行说明的岸见先生的阿德勒心理学告诉我们:阿德勒不仅属于临床心理学的范畴,他还是一位思想家和哲学家。例如,“人只有在社会背景下才能成为个人”这样的话简直就像是黑格尔,比起客观事实更重视主观性的解释这一点又是尼采的世界观。此外,与胡塞尔或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相通的思想也有很多。

转书友:摘录书中的17条金句/观点:

1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
2.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
3.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现在的状态取决于你赋予既有事情的意义。
4.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5.我们无法改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并且,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中。
6.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
7.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8.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
9.怒气终究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10.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11.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
12.人只有在能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13.如果能够真正拥有贡献感,那就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
14.人生是连续的刹那。
15.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16. 不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只有你是你自己的时候,才能吸引真正喜欢你的人。17. 在生活中,人际相处大概就是喜欢,讨厌和无感的三种态度。被讨厌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你怕被人讨厌吗?我曾经很怕,去剪头发遇到理发师嘘寒问暖,又拿吃的又倒水,就不太好意思拒绝办卡。同事麻烦你上班的路上给她带杯咖啡,为了等咖啡,你每天都要早10分钟出门,却不好意思和同事说。我们总是害怕被别人讨厌,于是活成了别人的期待,但是,却委屈了自己。其实,比起别人如何评价我们,我们更应该关心自己过得如何?
在《被讨厌的勇气》当中,有这样一句话,被人讨厌,它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命运,只有你拥有了这种被讨厌的勇气,才可以换得自由。这本书的作者岸见一郎采用了对话的形式,为我们介绍了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哲学思想。阿德勒曾经是弗洛伊德的追随者,但是后来因为观点不同而分道扬镳。弗洛伊德把现状归因于过去的经历,而阿德勒则认为你的现状,不管成功还是痛苦,都取决于你自己。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梦想成为作家,却从来不动笔。
他们总是有各种理由,工作太忙,没有灵感,他们只是想通过没有动笔的方式,保留自己能做成的可能性。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童年和过去的经历影响着我们的潜意识,而阿德勒则认为,过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过去的看法。
梦想成为作家的人,只要不动笔,就永远不会经历可能失败的痛苦。
阿德勒认为,人们通常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而其实,愿意接受自己能力不足,才能更可能认清自己。
从自我肯定变成自我接纳,是变可爱的第一步。学会展示最真实的自己,才能不被外界的标准框住。
再比如很多人以自己长得不好看,所以没对象为借口,让自己陷入到一种无限自卑的情绪中。
而阿德勒则认为,这只是一种逃避人际关系的借口。这类人一旦遭到拒绝,就会以自己不好看为理由安慰自己。
阿德勒说:“一切痛苦都是因为你想干涉别人的课题。”
别人喜不喜欢你,是他们的事,我们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你,更不能干涉别人去喜欢谁。
如果一个人讨厌你,你让他从讨厌变成喜欢是很难的。
每个人生活都很累了,为什么还要去花精力和时间去干涉别人?我们能做的,只有尊重自己内心。
不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只有你是你自己的时候,才能吸引真正喜欢你的人。
你有没有发现,“人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在生活中,面对被讨厌,没必要太过悲观,毕竟人际相处大概就是喜欢,讨厌,和无感的三种态度。被讨厌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被讨厌的勇气》一本值得深读的书。
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人生三大课题:交友、工作、爱。(做好课题分离)
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幸福,但是并不等于所有的人都幸福。我们需要获得幸福的勇气,在社会意义中让自己感觉到自己有价值。
世界很简单,人生也是一样。愿此生平凡而不平庸。
人最终的结局都是死亡,那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百年以后,没有你也没有我,我们奋斗一生带不走一草一木,我们执着一生带不走一丝虚荣爱慕。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争吵,没有时间伤心,也没有时间斤斤计较,我们只有时间去爱,去享受。挣钱只是游戏,活着才是胜利,快乐才是真谛,健康才是目的,愿所有真情都不被辜负。

你最应该成为的人,其实是你自己。
我们都害怕被讨厌,从而让另一个“做自己”的口号束之高阁,从此,众人皆是我亦是,众人皆非我亦非。
很多人从小时候开始,都被灌输着要讨人喜欢的信息,讨父母喜欢,讨亲戚喜欢,讨朋友喜欢,讨同学喜欢,讨老师喜欢……
总有人教我们如何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人,却没有人教我们做自己。从未有人教过我们如何获得“被讨厌”的勇气。
在阿德勒的哲学课《被讨厌的勇气》中,通过自我启发的方式,都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阿德勒、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大家,如果你听说过原生家庭、童年创伤这类的心理学观点,你一定也熟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阿德勒就这些行为作出分析,通过自我启发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本《被讨厌的勇气》其实作者不是阿德勒,而是阿德勒的追随者岸见一郎,他通过在哲人与青年对话的方式,用阿德勒的思想,正反两方的辩论,最后青年得到启发,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

全书中,青年和哲人的辩论进行了5个晚上,因此本书分为5个章节,每一章节对应当晚青年与哲人谈话的内容。
全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看。
第一,人的一切行為都有某種目的。
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如何看待过去。我们对过去的看法其实是可以改变的。
过去是自我突破的第一道障碍,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那么便会依靠原因来解释事物,这样一来,就很容易陷入决定论,认为现在乃至未来的很多事情都是由过去决定的,很难改变。
这样一来,过去就成为很多人不思进取、不做改变的理由和借口。
一个人之所以不幸,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而是因为自己缺少获得幸福的勇气。
第二,人的一切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但是人际关系往往错综复杂,缠绕无比,阿德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题分离’的说法。
何为课题分离?
通俗的说就是“我的事是我的事,你的事是你的事”。
再通俗一点就是“关我屁事,关你屁事”。
阿德勒提出,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其实都是因为他人的课题,你妄加干涉,或者是你自己的问题,被他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做好课题分离,很大程度上就避免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所以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你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整个人就会变得轻松起来,自然也就更容易变得幸福。
第三,人生的意义只在当下,在此时此刻。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而释迦牟尼说:人只有活在当下,身心都投入,此时此刻才算真正的活着。
阿德勒提出:如果你的人生没有目标,那也没有关系,人生其实很简单,不要搞得那么复杂。人生要认真而非深刻,不要老想着能到哪里就到哪里,而是不管到哪里都要认真的过好此时此刻。
作为反常识观点的集大成者,阿德勒并不需要我们对他的观点表示认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重要的并不是接受并认同他的观点,而是通过自我启发,找到看问题的新角度。
获得被讨厌的勇气,从而获得幸福的勇气。

被书友安利来的,内容还不错,小小的遗憾是没有太多惊艳到我的点,大概这要感谢我妈,里面大部分论题都是我妈经常跟我讨论过的,有时候我真的是用星星眼看我妈,在我心中她就是我的“哲人”,总是用通俗易懂贴近现实的道理和例子给我无数启发和思考,也提醒我避免了很多弯路,我真的很感谢也很崇拜她哈哈哈。
我就像那个莽莽撞撞的青年,而我妈就是那个心态宽和的“哲人”,很多时候经历了自以为是的叛逆过后,终于发现听妈妈的话才是最幸福最明智的决定。大概和她爱读书爱看新闻有关吧,看事情真的透彻,做人做事都简单很多。希望我也能沉淀自己,不断修正心态,日后我也可以成为我孩子的明灯哈哈哈哈哈!!然鹅理想诚可贵,一到现实我就废(。í _ ì。)弱弱的为自己加油。

阿德勒和本书的两位作者都否定精神创伤论、原因论等等,我倒不是非常承认这种论调,过分强调主观能动性还是比较危险的,毕竟我们一直学习的是马哲,物质才是第一位的,精神和意识是建立在客观世界基础上的,但是阿德勒的这个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面对生活,这一点来看,借助它积极的方面引导自己的生活方向,那还是很可取的~
记录一下对我比较有启发的点,不断重温提醒自己( ' ' )
1.原本主张的对错与胜负毫无关系。如果你认为自己正确的话,那么无论对方持什么意见都应该无所谓。但是,很多人都会陷入权力之争,试图让对方屈服。正因为如此,才会认为“承认自己的错误”就等于“承认失败”。
2.因为不想失败,所以就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结果就会选择错误的道路。承认错误、赔礼道歉、退出权力之争,这些都不是“失败”。追求优越性并不是通过与他人的竞争来完成的。(之前看过一句话,成年人之间很难真心实意的被彼此说服,如果说服了,那大概率是你的观点符合了对方的利益。总之,很多时候争锋相对到了最后,争论的目的早就不是那个相悖的观点了,而是成年人的胜负欲在作祟,这确实就没太大意义了)
3.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这种真的是理想模式!!)
4.干涉甚至担负起别人的课题这会让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而苦恼——这种苦恼源于人际关系——那首先请弄清楚“这不是自己的课题”这一界限;然后,请丢开别人的课题。这是减轻人生负担,使其变得简单的第一步。
5.别人如何看自己,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那都是对方的课题而不是自己的课题。
6.分离就是这么回事。你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所以才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那么,人为什么会如此在意别人的视线呢?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你还不会进行课题分离。把原本应该是别人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
7.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8.分离课题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相反,干涉别人的课题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
(分离课题这个概念不错,不要轻易被他人干涉自己,也不要动辄干涉他人的选择和想法。做你想做的“善”,满足感是自己给自己的,不是别人回应了才能拥有。还有抛开别人的课题太对了,关你p事和关我p事可以解决世上80%的问题,不要被随便哪块小饼干就影响自己的课题(σ≧∀≦)σ)
9.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不要欺骗式肯定,而要包容式客观。盲目地给自己打气其实挺无聊,也只能获得虚假的自我安慰。理智看待自己优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非完人,能坦然面对和包容自我的缺点,才能汲取来自内心深处的力量。)【最后第10点是一位书友的话,引用过来,这也是我妈妈最近跟我讨论的话题,也是我现阶段在努力学习的课题(•̀ᴗ•́)و ̑̑】
10.看到青年的话,感觉他特别像网上的一些断章取义的喷子,对他人的话上纲上线。而哲人却并不会为之愤慨、跳脚,大抵是因为他个人修养够好、心态平和,个人课题和他人课题分得很清楚;同时也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思想有足够的自信,不会因为他人的不赞同和攻击产生愤怒,而是可以去平和地阐述自己的想法,且不在意是否会说服对方,因为他不会把个人价值建立在他人是否同意自己的观点之上。之前我写过一个一星书评发表自己的看法,遭到好多那本畅销书拥护者的驳斥,我之前还总要去回复,我妈听说了就批评我,说我是愤青,杠精,我特别委屈,明明我是受害者,在自己的书评里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咋了,是杠精们来找我抬杠的好吧,而且看到她们的话漏洞百出我真的忍不住去回复啊!
结果我妈就说,你可以不认可那本书的作者,为什么不接受有人不认可你的评价。

你们争辩了半天,时间浪费了,谁又认识谁,谁又佩服谁,你们是职业批判家吗?都不是,争赢了有人给你们颁奖吗?也没有。那就不要你一句我一句,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用在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上。别人抬杠你不理会,这才是不同于你瞧不起的那些人的最大优势。还教育我,人要有这种心胸听得进他人不同的言论,有道理的就学到心里,没道理的就当没看到,不要丢了自己的素质和胸怀。以后到职场上社会上这种事更多,如果现在就无法承受这些,以后就很容易吃亏。 我!感觉自己书白念了QAQ果然还是太嫩了啊!!!为自己的愚蠢默哀。。。人生路还长,希望自己能越来越理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人性的弱点》知道了:热情要留给懂你的人,感情要留给爱你的人。

读《鬼谷子》知道了:即使没有过错,也会在不经意间得罪人。

读《狼道》知道了:不要把秘密告诉给好朋友,因为好朋友也有好朋友。

读《羊皮卷》知道了: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因为运气差的人根本笑不出来。

读《墨菲定律》知道了:教会你不要相信任何人的人,永远是你值得信任的人。

读《被讨厌的勇气》知道了:原来,不喜欢被讨厌,不是只有我;原来,不怕被讨厌,需要勇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302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563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433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628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467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54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77评论 3 38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419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725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68评论 2 31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4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87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94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3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05评论 1 25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41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946评论 2 33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