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溜娃,和各种娃爸娃妈,娃祖父母闲聊,上哪个早教、上不上早教、学什么特长等话题,总是不绝于耳。
慧儿妈:“我也不知道这样对不对,孩子三岁了,给她报了游泳班,舞蹈班,英语班和绘画班。也不知道她喜欢啥,就想让她都接触接触,早点启蒙,哎,不过这班都太贵,真是烧钱呐。”
乐瑶妈,孩子五岁:“这孩子,平常怎么都好,一到让她练琴,她就来犟劲,开始是她自己喜欢弹琴,才给她报的钢琴,现在又不爱练,真是不知道该不该继续逼她练下去。”
巧巧爷爷送孩子来上英语班,巧巧三岁,埋怨到:“小孩这么小,学这些干啥,能学会啥,好好吃好好玩得了,废这钱。”
昨天送恬恬去游泳,自家爷爷也唠叨:“游这玩应干啥,游一次一百多,还就那么一会,不就水里扑腾几下,然后洗个澡,在家洗呗,这钱干点啥不好。吃它喝它都比这强。”
……
(2)
这样的纠结和牢骚你没少听到吧,也许作为爸爸妈妈的你也正经历这种种类似的纠结,家里的老人也会时不时的在耳边这样唠叨。
到底该不该给孩子上早教,该不该报一些舞蹈,钢琴,英语之类的特长班,孩子本来挺爱跳舞的,怎么学着学着就不爱去了呢?
做个猫妈熊爸,给孩子放养吧,释放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每天无忧无虑的尽情玩耍,任由她发展,这样行得通吗?
做个虎妈鹰爸,硬逼着孩子进行刻苦的训练,甚至孩子因此而痛苦难过,也坚持如此,“我这样逼着孩子学,是不是错了?”
(3)
无数爸爸妈妈曾这样拷问过自己。
关于早教和特长,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怎么做?先和大家讲讲我身边的故事。
我是个没有什么特长但却非常喜欢唱歌跳舞画画乐器的人,从小到大我都是个学霸,父母也觉得学习考上大学才是首要任务,也根本没有培养我们什么特长的思维。
于是在别人眼中,我总是那个学习成绩第一,读书超牛的优秀生。
可是当有一天,我需要在特长一栏填出自己的特长时,我痛苦了,“我有什么特长,刻苦读书学习算吗?唱歌会唱,但不专业,跳舞,绘画,钢琴,一样不会。”不填吧,丢人,填吧没有,那种尴尬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我羡慕那些有真正特长的同学。穿着漂亮裙子,在台上翩翩起舞的“孔雀”女,一身休闲装弹奏吉他帅爆了的帅哥,一席西装着身,十指纤纤弹奏美妙音符的钢琴男女,都让我无限神往。
有时我会埋怨父母,小时候为什么没让自己学点特长,只会一味的让我读书,以致自己没有艺术特长而言,尤其工作以后,没有一技之长的自己总是觉得平凡的不能再平凡,尽管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不错,但就是缺点那种让别人刮目相看,肃然起敬的东西。
每年年会的时候,都是自己最怂的时候,人家一曲吉他独唱,一首英文Rap,一曲青衣独舞,一串爆笑编剧,让平时本不出众的自己一举成名,倍受赞誉和恩宠。而自己也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
于是想着自己学点特长,但迫于工作和时间的压力,一直没能系统学习,尤其是有了娃以后,更是把自己的艺术成长搁置在了最后,纵有一身愿望,苦于不能实现。
也有人问我,你养俩娃,还有时间每天写公众号文章,你可真厉害,其实我是在逼自己。
从小我就喜欢写作,喜欢和小孩子打交道,喜欢教育这一行当,因此即使每天熬到深夜,甚至凌晨爬起,我也会强迫自己坚持,不为别的,只为能让自己有个自己喜欢的一技之长。
(4)
再说说我的好友小美,她人长得一般,身材也算中等,但从小学习美术和钢琴,而且技艺超出一般水平,尽管没有考过什么特别高的级别,但也算一直坚持,小有成就。
她并没有像我一样考取优质的一流大学,而是在三本读了四年,但是工作以后,凭着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本专业的工作领域大显身手,如日中天。
尤其是当公司要办各种party,出游,或年会的时候,领导都会第一个想到她,好机会多了不说,更是让她成为了公司里那个无法让人取代的人。
她也曾经抱怨自己的父母逼她,但现在她很感谢她的爸爸妈妈在她曾经想要放弃的时候,逼着她坚持练习绘画和钢琴,让她拥有现在可以匹敌常人的资本。
就像央视一姐董卿,也公开表示感谢爸爸曾经逼迫她背诗和看书。
尽管我并不推崇董卿爸爸的教育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逼迫的确让董卿受益匪浅,不但让她觉得一天不读书就会像三天不洗澡一样,更让她的知识渊博广泛,使得她能够主持好“中华诗词会”这样的节目,并在工作中大放异彩。
某种程度上来讲,她说她还是感谢自己的爸爸的。
(5)
所以,我们不用做什么猫妈熊爸,也无需非要把自己逼成虎妈鹰爸,我们只需要给孩子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给予他们不断尝试的机会,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天赋。
因为如果连试都没试过,接触都没接触过,孩子怎么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哪方面有天赋呢?
因此,适当的早教和兴趣班还是要接触的,但不建议一次购买太多课时,尽管通常购买越多课时性价比越高,但对幼儿来说,还是以多接触,多体验不同丰富的课程为主,这样更有利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和天赋。
无论是绘画,乐器,游泳,舞蹈还是表演,给孩子提供广泛尝试的机会和条件,这才是我们父母应该也是有责任做的。
(6)
一旦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天赋,就需要坚持,努力和付出了。
因为只有努力了,才能把兴趣和天赋变为特长和资本,才能体会到兴趣的更深层意义,才能成就不一样的自己。
这时就需要我们爸爸妈妈帮助孩子不断的克服学习训练路上的各种障碍,坚持不放弃,就是所谓的“逼”孩子。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强行的逼迫孩子,逼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
中央音乐学院的周海宏院长曾建议,用带孩子去游乐园的心态看孩子练琴,把自己当做孩子的啦啦对,给孩子鼓劲加油,而不是充当教练,处处指导指责,吹毛求疵。
让孩子在训练中获得亲情感,快乐感,成就感和优胜感,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坚持下去,并真正的把兴趣和天赋变为特长。
(7)
中国外交官曾这样回忆,在一次中美两国外交官的聚会中,美国国务卿赖斯谈得一手好钢琴,很多美国官员也尽显艺术才华,各种才艺表演。而我们参会的外交官没有一个人有拿的出手的才艺。有人会后曾表示,如果真是没办法必须上台的话,他就只好讲一个段子了。
因此,在任何一个社会层级上,获得社会生存的竞争优势就尤为重要,而获得这种优势的资本往往不是你的学习有多好,成绩有多高,而是你有什么优于常人的艺术才华。
0到6岁的婴幼儿阶段,艺术教育的启蒙必不可少,而在以后的童年阶段,青少年阶段甚至成年阶段,对孩子艺术特长的挖掘和培养更不应该是茶余饭后,可有可无的角色。
(8)
也许,孩子们需要的,亦或是我们也需要的,只是让原本平淡无极的生活有那么一丝跳跃和光亮的,让平凡如一的自己有那么一点点不平凡的资本,而这份资本绝不是只凭兴趣就能获得的,它需要你为之付出不断的努力和坚持,并在学习训练的路上攻克乏味的瓶颈期和疲劳期。
因为,任何一杯茶喝得久了,泡的次数多了,都会慢慢的不会像之前那样浓烈了。
但是当你把茶喝成白开水的味道,并逐渐体会到白开水的好处时,你就会很庆幸自己曾经喝过那杯茶,也很高兴自己曾经忍耐了白开水的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