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辩论,立马闪现在头脑的是辩论会、辩论赛,赛场上辩手激烈地为各自所持观点辩护,思维高速运转为自己寻找证据的同时还需要仔细聆听对方观点的“漏洞”。辩论赛上人们辩论的往往是一些热门话题或是一些常规论题。通过一场辩论,把问题更加清晰地呈现,孰是孰非,大家心里已经很明确了。同时,一场辩论也锻炼了辩手们的思辨能力。回到现实生活中,辩论还时常存在吗?对于社会热点问题、敏感话题,人们的辩论似乎大多在心里,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有的已“根深蒂固”,偶尔遇见“对手”(持不同观点的人),几乎都以“面红耳赤”相争,“不欢而散”收场。读《优雅的辩论》,让我们真正认识辩论的意义,正如书中所说“辩论的真谛不在于辨明是非曲直,而在于缓和言论,避免曲解;辩论的最高境界不在于输赢高低,而在于发人深思,以开放的心态达成妥协”。
书中选择了14个长久以来都争论不休的问题,就正、反方展开辩论。堕胎,死刑,安乐死,同性婚姻,移民,动物权利,警方欺骗,陪审团否弃权,毒品合法化,传承录取,宗教和国家,爱国主义,言论自由,企业责任等所有问题的辩论不是要给我们什么正确答案,是要在“优雅的辩论”过程中让我们互通有无、信息对称,学会批判性思考,养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来看问题。
读罢全书,掩卷沉思,每一个问题的辩论过程不再清晰如初,深深印入脑海的是这其中的批判性思维和多角度思维。想着想着,不禁想到我们要培养给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如今,培养学生的这一思维能力已迫在眉睫。“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过去时,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发现式学习,是真正的学习样态。课堂上,我们教师要用问题驱动着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阐述、倾听、辩论。更加简洁的表述是:要说和听。如何优雅地听、优雅地说,《优雅的辩论》告诉了我们。
学会“听”,是为优雅的“说”迈出了第一步。很多时候,我们在一起谈论问题,更多地关注表达自己的观点,迫不及待地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当遇见和自己不一致的观点时,又忙着争辩,却忽略了去倾听对方的观点。课堂上,小组讨论时,同样是这样的场景。小组里,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在忙着说,缺少了仔细的“听”。要引导学生学会听,听懂了,听明白了,才能有针对性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在听的过程中,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听出对方观点的闪光点,听出对方思考方式的精髓,不一定赞同对方的观点,但,要尊重对方的阐述。很多时候,面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我们不需要解释得过于深奥,但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学会倾听是一种尊重,一种礼貌,很重要,也很关键。要想说明白,先要听明白。
优雅的辩论——安静地听,礼貌地说,不是为了追求孰是孰非的结果,而是为了明白对方的观点,寻求解决的方案,谋求最大交集。优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无论所辩何物,学会了优雅再开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