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友人闲聊,谈及她的人生观(我想要的东西很多,但我清楚自己的能力在哪里,太过难为自己的事我不会去做。我也不会想着“苦一苦以后就好了”,因为每一个“以后”都是每一个“当下”构成的,每一个“当下”快乐了,未来也就快乐了。等你苦过了这个阶段,熬过了这些日子,可能你又会又更高的目标想要实现,又开始为了那个煎熬),我觉得有几分道理,也再一次开始思考诠释“朋友”的涵义。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思想的碰撞、心灵的共鸣;朋友是不经意的想起、随时随地的相聚;朋友是坐到一起很自然、不尴尬、不做作地的乱侃;朋友是那个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常为你制造惊喜和感动的人,是那个纵容你坏毛病适时出现推动你前进的人,是那个不分时间地点互相倾吐的人,是那个即便话题无聊也陪着你的人……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无法一一说尽朋友的内涵。
常常询问自己“什么是真朋友?”,是无所顾忌交谈甚欢话罢后意犹未尽,还是厚脸皮挤牙膏式的欲说还休?是关键时刻耳提面命,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润如酥的天街小雨,还是只能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各行其事莫衷一是,还是促膝相坐侃侃而谈?由于自身性格的原因,我总是在追寻与被追寻的怪圈里打转转,总是在确信与怀疑的忐忑中徘徊……
有人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交友需谨慎,不要把无谓的时间浪费在不值的人身上,即“无效社交”。从自我的角度,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我自是认同并坚决践行。但能不能换一种思路?是不是可以通过别人花费在你身上的时间来判定其对你的重视程度?(当然出发时就带着明确目的的功利性交往不在之列)
接下来,还得思考另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人家花在你身上的时间是出自真心还是被逼无奈?我想这个还是应该看细节吧?比如每年记得你生日送上惊喜的,看日志空间了解你心情不佳主动开解的,半夜无聊侃大山随时回应的,说走就走临时起意玩乐的……如此种种。我们都无法否认她(他)对你的付出和在意,即便期间可能有一些瑕疵,与其说是吹毛求疵,倒不如说是彼此不可或缺的调味剂。有诸友如此待汝,汝欲何求甚?
始终用自己的认定而不顾实际去评价他人的用心,会因认知的偏颇失去公允之心;始终用自己的感受而不换位思考,会因行为的极端将朋友亦推亦远;始终用自己的节奏去衡量别人的行动力,会将自己陷入左右为难、欲罢不能的深渊。以上想法的存在,势必影响到与朋友的关系,为什么不退一步,拥有该有的海阔天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