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设计思维?因为我们目前要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正如《哈佛商业评论》所言,“在大型组织中,一种转变正在悄然兴起,设计的地位在不断提升,无限接近企业的核心。但这种转变与美学无关,它的核心是将设计的原则应用到人们的工作方式中。这股新潮流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当今技术和业务与日俱增的复杂性。复杂性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有的公司产品核心是软件,而它需要与硬件整合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并且最终的成品要让用户觉得自然和谐,简单易用,这是一个更艰巨的挑战。”(参考《设计思维演进 哈佛商业评论 2015年第9期》)这一点在格力和小米的竞争及市场表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前者的思维仍旧停留在大工业时代,而后者已经是互联网时代的设计思维了!
作为设计师,要有用户思维,即要能发现用户的问题,从而通过设计的方法加以解决。用户的需求,或者说问题,有时候很明显,有时候却很隐幽和迷糊。因此,设计思维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比如,我们知道火车站卖糖葫芦的老太太的需求是什么吗?如果仅仅靠我们自己的主观经验,很难准确把握,因此需要做用户研究。在研究火车站卖糖葫芦的老太太的需求时,学生们通过观察老太太的行为,深入访谈,以及随老太太回家调研,逐渐勾画出老太太本人从生活到工作的全部面貌,最终得出她最大的需求是:(1)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2)害怕城管没收她的东西。这些需求,如果没有深入了解,我们谁能想到!针对以上需求,提出的解决方法是老太太设计了3条最佳逃跑路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如果我们关注并研究老年人的需求时,就会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的需求并非大键盘和老年机,而是希望得到外界重视,发挥他们的价值!所以,现在我们可以发现,有些老年人主动给非洲贫困地区孩子做老师。
因此,设计思维关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是重中之重,甚至于,在设计思维的培养和教育中,往往仅仅定义问题就要上一学期,即培养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定义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维步骤和原则
设计思维的核心价值,是一套从“人”出发,把“人“的需求放在中心,在透过一连串的设计流程,把”需求“变成问题的解决方法。设计思维实践起来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1、Empathize 同理心。站在用户角度,扮演用户出境等,去体会用户的需求;
2、Define 定义问题。发现问题之后,找到设计的解决方法。
3、Ideate 发散问题。针对特定问题,发散并提出解决方案。
4、Prototype 原型速做。针对第3步提出的方案,制造简易原型,这是用最低成本,如A4纸、剪刀、胶水等快速制造原型。
5、Test 测试。利用第4不制作的原型进行测试,以迅速发现问题,快速迭代
通过以上一连串的设计流程,我们就能把需求变成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设计冲刺:谷歌风投如何5天完成产品迭代》一书中,作者所推广的设计冲刺方法,就是设计思维的最好体现。设计冲刺是谷歌风投独特的五天式流程,可以通过原型设计和用户测试来解决关键问题。它是商业战略、发明创新、行为科学、设计等等领域的“超级精选专辑”,而且还被改造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团队都可以参照实施。
星期一,描述问题,选出集中解决的着力点。星期二,在纸上列出所有的备选方案。星期三,做出艰难的抉择,并将选中的方案转化为可测试的猜想。星期四,制作真实的原型。星期五,进行真人测试。
以书中酒店服务机器人Relay为例,其是为酒店递送服务设计的。他们面对的问题很关键和急迫,因为它们开发的机器人下个月就要完全投入使用,开始为真正的客人服务,而这种初次亮相将决定他们产品的成功。但现在,他们不知道自己该为用户提供哪些功能性服务,比如他们担心客人可能不喜欢递送机器人,它会不会给客人带来困扰甚至惊吓,让机器人为用户送毛巾会不会让用户觉得很怪异,机器人该怎样跟客人交流?超过什么程度的人性化会让人受不了,机器人和客人一起搭电梯会不会很奇怪?这些问题都是事关紧要、成败一念之间的问题,而且在酒店开始验收之前,他们只剩下几周的时间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团队成员空出一个星期时间,专心投入其中。并且设定了Deadline,即星期五进行真人测试,因此,他们只有四天时间设计并制作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周一,讨论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史蒂夫将团队的关注点放在用户满意度上,这是酒店严格衡量和检测的因素。同时,将整个交互过程想象成一个故事场景,以类似于用户体验地图方式思考。
周二,团队从发现问题转到解决问题。取代吵吵闹闹的头脑风暴,每个小组成员独立思考自己的方案。
到周三时,会议室的墙上已经贴满了草图和便签,他们一共收集了23个备选方案。针对这些方案,他们采用投票和结构化讨论来迅速、安静、没有争论地做出决定。测试将会包括设计师提出的大胆想法:给机器人设置一张面孔以及哗哗哗的音效,还包含一个更加有趣同时也备受争议的想法:当机器人高兴时,它会跳段舞。
星期四,制作真实简易原型,为周五测试的真实测试做准备。
周五,测试。他们邀请真实客户进行实际测试,真实效果非常好。当客人看到机器人时,都表现得很有兴趣。
书中有很详实和落地的方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了解!甚至,用这套方法,实践一次工作坊,学习设计冲刺,再适合不过!
除了以上设计思维的具体实施步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设计思维的三个方面:(1)用户的需求是什么?这是发现问题和定义问题的过程。(2)产品如何在市场上生存?这一角度将考虑产品的成本,与竞品相比的优势等。(3)技术上是否可行?这要求我们设计时要考虑产品的实现。 运用设计思维,我们要在以上三者中找到最佳平衡点,使利益相关方全部受益
从以上角度而言,设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如何画图,如何建模,如何做实物模型,而是从整个系统角度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前者是“匠”,是在整个环节中的一个点,甚至就是一个“螺丝钉”!而后者是要要有系统思维,在整个链路发挥作用。这样,设计将不再是整个系统中被边缘的一环(仅仅是表达的方式),而是趋近决策的核心。所以从更多的层面而言,设计是一种管理。
从这个角度而言,设计是一种组织方式,是幕后的,是隐形的智慧。当然,从结果而言,设计并非主导,而是辅助性的,是帮助科技达成其目的的一种方法。就像老师上课形象地比喻,设计与科技的关系正如法国圣女贞德起义画像一样,科技是举旗登高一呼的贞德,而设计则是贞德身后眼神萎顿的士兵。所以我们要认准设计的定位和作用,不要盲目夸大;
柳冠中 的生活方式说提出,设计是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种创造不是“不破不立”的暴力方式,而是通过设计人们的动作及行为方式,间接的引导人们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比如明代椅,其实坐起来并不舒服,但那种端庄典雅地椅子,要求人们坐得端庄,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正形、正心”,从而维护礼家那一套治国治人理念!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现在讲的设计扶贫也是,不是去帮助贫困地区设计产品,而是从本质上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因此,从更深层次而言,设计是组织和管理者,是驱动和策划者,是把整个上下游整合在一起的全链路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