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读完,就已然有发现新大陆的即视感,忍不住想要分享出来。
许久之前泛读过一次,便有了全新的认知,获取到从未有过的充实和满足感,但只限于此,之后便全然忘记某些知识带来的改变,潜意识中依然觉得有用,但并未学以致用,所以决定再精读一遍,在微信读书分类中被定义为”神作“,可想而知,在众多读者心中的分量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其中,有多个观点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或者说是认识了大脑。
人类的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而理智脑是人类所独有的。
本能脑和情绪脑喜欢舒服和享乐,而理智脑是解决困难,倒不是说喜欢做不愿做的事,而是分管挑战,也是让我们成长的选项,是反人性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治好了我的焦虑。
焦虑是天性,是人类的默认设置。我们不必为此而感到自责和愧疚,因为每个人都一样。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成东青说:”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呆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你只有游,不停的往前游。“
呆在水里就如同处在舒适区,看似杀伤力不大,其实早已被吞噬,干掉你,只是时间问题。而我们只有动起来,稍加努力,就能看到成效,处在舒适区边缘,既有成就又有挑战,进步最快,也称拉伸区,不同于困难区,容易因畏惧而放弃。
高尔基曾说:“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
成为学习高手的方法——深度学习。
获取高质量的知识并缝接到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达到教授他人的目的,才能够成为自己固有的知识,进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当获取一个新知识,是否可以关联到其它已有的信息中,并付诸于行动,使自己有所改变。
李笑来曾说:”这个道理我还能用在什么地方“。使其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结,发散思维,让改变最大化地影响自己。
我终于找到读书记不住的原因。
处在认知圈边缘的知识,很容易让人产生触动,并能与现有知识进行关联,拓展到我们的认知体系,而有些知识非常有道理,但距离我们的认知或需求太远,无法对我们产生触动,也就很难进行关联,之后就很难再想起来,或许这就是记不住的根源所在。
李大钊先生曾教导过我们:”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不是靠意志力坚持的,而是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式。因为我们无法长时间聚焦,这是人的天性,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如此反复,才能把坚持坚持下去。
道理知道的越多,行动力反而越弱。就像写作技巧学了那么多,反而不知道如何下笔了。
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改变是在刻意练习中不断磨练出来的,只有践行一个又一个的道理,才能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