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哭声,又一个天使降生到人间。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刚刚得到自家的宝贝,升任成爸爸妈妈。从此我们会被人称为孩子的“父母”。随着孩子长大,上了幼儿园之后,很少有机构称呼我们为“父母”,“父母”普遍被“家长”一词所替代,到底“父母”与“家长”有什么区别呢?
我个人的体会就在于学习。父母是否接受学习,学习如何让自己成为合格家长。为什么这么说?在社会单元中,企业中有董事长,学校里有校长,班级里有班长,请问,哪一位“长”不是通过学习这道门槛让自己能力得到提升,担任着相关职务。我们有孩子的父母被称为家长,作为家长也不能例外,需要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家庭中合格的家长,这样才能顺利上岗啊……
有孩子的人总会对自己的子女充满期望。无论是什么样的期望,有一种期待,相信做父母、做家长的一定赞同。在《育儿基本》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小的时候,他们能成为自主、快乐的孩子,长大后,他们能成为独立、幸福的人。”
是啊!谁都愿意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童年,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长大后能独立自主的生活,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呢?
那么什么是自主?什么又是幸福呢?都说真理是朴素的,其实教育也是简单的,不需要什么大道理。
自主与控制
自主:就是自己做主,遇事有主见,不轻易让别人支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控制:掌握控制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者超出范围。
为什么谈自主的时候提及控制?因为很多家长想让孩子自主,但内心不相信、不信任孩子,便开始控制孩子,还给这种行为披上合理外衣,美其名曰引导、提醒。有些家长根本就分不清楚哪些事情让孩子自己做主,界定不出合理范围,再加上原则性不强,最后,控制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手段。等到需要孩子自己拿主意的时候拿不出来,家长只会暗暗摇头或者斥责生气。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把刚才提到的问题,家长首先想明白,学清楚,很多事情就可以得到解决。
《育儿基本》给出了很好的参考意见,帮助孩子形成自主意识、能力和习惯,家长需要做的3件事:
确立孩子自主范围
让孩子自主的范围有哪些呢?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父母可以建议,但不要控制。包括穿衣、吃饭、购物、兴趣、作业、外出游玩等……
有些涉及健康、安全的事情,需要家长评经验判断解决,可以和孩子商量,找到相对平衡解决问题方法,事后不埋怨、不抱怨。
想起去年孩子学钢琴,当我认识到既然学最好买琴的问题,便开始找朋友了解。从质量,样式,价格上选择了4款,回家和孩子说了妈妈选择的标准,让孩子选择一款自己喜欢的。最终孩子选择的并不是我心中最倾向的,但还是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高高兴兴的把这件事情办好了。
从小培养自主意识
满足孩子的需求,从婴儿开始。充分照顾孩子的需求与意愿,典型的例子就是“喂奶”。先让小婴儿在吃奶这件事情上,自己做主。原则是按需哺乳,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到了添加辅食的时候,提供可行选项,孩子慢慢地会变得能够自己做日常生活中的决定。到了上学的年龄,孩子就会做其他的选择—兴趣班,旅行目的地等,作为家长配合孩子,讨论结果,但绝不包办。
学会和自己的内心对话
在这点上,很多大人已经偏离了。所以就导致了家长经常告诉孩子,你的做法别人会这样看那样看,过于在乎外人的看法,让自己和孩子很少接受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能够面对自己的内心,才会想到“我是谁,我要成为怎样的人。”
《育儿基本》的作者是一对夫妻,夫妻俩在出版圈摸爬滚打了几十年。有着丰富的人生历练,二人共同创业的同时,养育着一对子女,还共同撰写育儿心经。没有高深难懂的专业词语,有的只是普通人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如同朋友邻居聊天般的话语。他们从自主能力涉及的方方面面,自主的生活,自主的阅读,自主的学习,自主情感等,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展示出来。其中的内容可能会认同,也可能会保留不同的想法,这些都很正常。
合上这本书,我会把好的建议精心做上标记,有空的时候多看看,和朋友交流想法。不同的做法也会在留白处写出自己的育儿理念,真希望有机会与作者交流。作者可能考虑到了读者的意愿,非常贴心的希望交流的朋友加微信入群讨论。这让我这样的学习者深表感谢。
“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希望我们每位家长都能总结自己家庭的《育儿基本》。
34@365
我是肥波教母。
一个在北京努力生活的小女子,服务于外企6年的上班族,喜欢阅读,喜欢分享,喜欢一切值得喜欢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