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白杨师姐写作营
有一天,我给陪孩子读诗社群的孩子写了一篇文章,我大学的同学宁宁,便在我的文章下留言:“娜娜,期待你出一本自己的书。”
我出书,开玩笑吧!
我怎么可能会出一本书,那都是作家的事情,我一个八线城镇里的一名小职员怎么可能做到。
人,要有梦想,万一梦想实现了呢?
每天晚上,我都喜欢安静的坐在台灯前,翻开自己喜欢的书,用笔画画,在书的旁白处写下读书的体会与感悟,合上书,打开电脑,在键盘上敲下自己的心情,敲下今天的新知,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的脑海里边常常浮现出,我最喜欢的一名作家——杨绛先生。
《我们仨》 杨绛 2016年8月29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人,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穷途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后记,清心欲寡的文笔,让人读起来心里很平静,复杂的世界里也可以拥有于是无求的简单与安宁。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杨绛 2016年7月15日
真没想到我这一辈子,脑袋里面全是想不通的问题。
我已经走到人生的边缘边缘上了,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没有了”。
我生来是好人,没本领做恶人,吃亏就吃亏吧。尽量做些能做的事,就算没有白活了。
后记,读完杨绛先生的这本书,就觉得才疏学浅是怎样的尴尬,老先生讨论了“人”“神”“ 命”延伸了到“人生价值”“活着的价值”“人类实苦”......虽然似懂未懂的看完文字部分,却因没有理解文意,有些遗憾与焦虑,开始看不懂的几章,读完才略知,是老先生先讲了原理,后列事实、再讲道理,只不过是原理部分根基深厚,我这个佯装几分文艺的初学者所不能领会的。
只记得,老先生说:《论语》其实是很好玩的。我只有吐吐舌头的份了。老先生在九十高龄时写的这部书,如果,可以,等我九十高龄的时候再回来看看这部书。
如今,杨绛先生不在了,但是他的作品依旧那样鲜活的躺在我的心中,这便是文字的生命力。
有些人不在了,但她好像还活着。
有些人生来,但好像从没有活过。
回首,往事如风、如霜、如烟笼。从一个孩子如今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从一个怀揣梦想与大刀阔步的远方、却因回家乡照顾父母而半路急刹,现实与梦想之间的鸿沟如影如幻,那些开心的、痛苦的、不能回想的故事,最终以爱之名,源源流淌。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也想写一本书,关于女性成长为职场励志宝妈的一本书。
以爱之名,
让那些迷茫,不知所措、不知所向的她们,找到可以栖息的地方,
让那些身经百战,嘶声力竭的她们,重新穿上盔甲、披上战袍,重新出发。
书名《以爱之名 重新出发》
作家: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