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米绪尔
“所有人都以为他死了。”在读小说《幻影书》[1] 第一句话时,夜已深,野猫的叫声和远处街上跑车的轰鸣声,袭走了睡意,我以为看上几页,过会儿就困了。
他是小说《幻影书》的主人公海克特·曼,上世纪二十年代好莱坞默片喜剧演员,有一天他离开公寓,像出门散会儿步,从此下落不明,如同人间蒸发似地消失了。
小说的开始是以美国汉普顿大学教授齐默的第一视角来叙事的。一九八八年,齐默写了部学术专著《海克特·曼的默片世界》,出版两个月后,他收到了一张署名为海克特·曼太太的邀请信,齐默便以平淡的语气回复:我很乐意同海克特·曼先生会面。但我如何能确认他还健在?这个回复还真够冷的。
这个悬疑式的开头奏效了,我好奇海克特是个怎样的演员,以至于齐默为他著书立说?他为什么失踪?如果他还活着,又为什么要在隐藏整整六十年后才露面呢?
It’s a long story. 先从海克特如何闯入齐默的视线说起。那是一个寒冬深夜,齐默独自窝在家里,终日酗酒已经让他变得对一切麻木不堪,无意中他看到电视播放的老电影里一名身穿白色夏装的小职员,“留着撇黑色的小胡子,正立在柜台前清点一沓钞票,他效率极高,动作快如闪电,表情全神贯注但又透露出某种狂躁不安。楼上,装修工正在给银行经理的办公室安装新地板。房间对面,一名漂亮的女秘书坐在办公桌上一台巨大的打字机后边涂指甲油。一开始,似乎没有任何东西能让海克特分心。但接着,渐渐地,一连串的锯屑开始掉到他的夹克上,几秒钟后他终于瞥见了那个女孩……他就开始像来回转圈一样,在工作、虚荣心和欲望组成的三角形之间转来转去:一边忙着继续点钱,一边要保护自己心爱的外套,一边还迫不及待地想跟那个女孩眉目传情。时不时地,他的小胡子便惶恐地抽搐一下,就像是插入情节的一声叹息或一句旁白。但与其说这是一出混乱的闹剧,不如说是一曲流畅的交响乐——外在物件、内在大脑和身体语言完美地融为一体。”齐默不禁笑出声来,暂时忘记了妻儿意外丧生给他带来的痛楚。
海克特用肢体语言将内心欲望与外在障碍的重重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无疑同卓别林一样具有非凡天赋。他在《银行出纳奇遇记》的滑稽表演让试图自杀的齐默突然意识到自我还有一部分想继续活下去,决定去看看这位默片时代最后一个重要演员的电影,作为一剂止痛药来挽救自己彻底奔溃。后来,他以此为主题写成了学术专著《海克特·曼的默片世界》。
齐默跑遍了北美和欧洲各地的收藏机构,看了海克特所有的十二部电影,我也随着随他的视线,看到海克特在银幕上塑造的角色,私家侦探、魔术师、侍者、司机、推销员、舞蹈教师……
海特克饰演的一名剧团道具师,为了演出所要的道具,跑到镇上疯狂的偷盗桌椅、灯具、餐具、手枪、钻石项链和烤猪,他一边行窃与老女人逢场作戏,一边看上了镇花(警长的女儿)真情流露……这部名为《道具师》的电影也许是海克特自身经历的映射,他在好莱坞最初做的就是道具师和布景师,拼命地干活来为自己挣得一席之地。这个一文不名的平民小人物,雄心勃勃,靠在喜剧片客串一些小角色,最终获得机会执导并主演自己的电影。
海克特在最后一部电影《隐形人》里饰演一位商业巨头公司总裁,被公司某高管诱骗喝下魔药,变成无法让人看得见听得见幽灵般的隐形人……就在高管阴谋得逞攫取他的职位,从保险箱拿到公司股票时,变成隐形人的总裁在珠宝店肆无忌惮地把柜台一扫而空,一出栽赃嫁祸之计,成功地让高管锒铛入狱,最后魔药失效,他在镜子里重又看到自己,却好像从未见过这张面孔。在影片最后一个镜头里,他被吞入一片黑暗之中。我猜想这是暗示海克特将面临一场毁灭还是别的什么?
海克特失踪事件当时成了报纸头条新闻,记者获悉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已跟他商洽签订一份拍摄三部电影的合同,大好前途正等着他,不可能自杀,其他种种猜测无一得到证实。而时隔六十年后,在署名为海克特·曼太太写给齐默的第二封信上,竟然说他“离开好莱坞后又编导了一系列电影……他已经年近九十,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遗嘱要我在他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毁掉那些电影及其底片,我不知道他还能撑多久。”海克特作为将死之人重新露面,小说开头的悬念也快解开了。
看到这章结束,我已经读了几小时,书里《道具师》和《隐形人》的人物、动作、情节等描述近两万字,居然还写了景别,摄影机位和拍摄视角!这哪是小说,这明明就是电影剧本嘛!
齐默回复第二封邀请信,还是固执地要确认海克特健在才肯动身,真见鬼!然后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莫名其妙突然闯进了齐默的家门,她叫阿尔玛,是海克特电影摄影指导的女儿,自称正在给海克特写传记,竟然拿出枪对着齐默胸口,逼迫这位公认的海克特电影权威,为她的著书做见证人,赶在海克特死前见上一面,顺便看他后来拍的电影,不然阿尔玛六年多的心血就要白费了。
小说接下来以阿尔玛的第三视角讲述了海克特为何离开好莱坞和之后的经历——他目睹前女友意外死亡,因种种原因为避开警方调查仓皇出走……三年里,海克特从斯波坎、蒙大拿、芝加哥、克利兰到桑达斯基,同齐默一样饱受灵魂折磨,也一度试图自杀来结束生命,直到有一天他在银行劫匪的枪下侥幸还生,遇到后来成为他妻子的芙芮达,才回到生活正轨。
海克特和芙芮达婚后建了一个农场,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谁料不幸再次降临,海克特无法承受八岁儿子意外死亡的打击,几乎精神失常。 芙芮达深知电影对海特克来说是唯一真正想做的事,他一直想着剧本创作、摄影机位、灯光设置……于是夫妇俩开始在农场拍摄制作电影,这时电影已经他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纯粹为拍电影而全心投入,并不想公之于众。可惜,齐默赶去与海克特见面后,只来得及看了一部《马丁·菲罗斯特的内心生活》。
“影片以一个缓慢而有条不紊的、穿越房屋内部的移动镜头开始。摄影机沿着墙壁滑过,漂浮在起居室家具的上方,最终停留在门前。这栋房子是空的,一个银幕外的声音告诉我们,稍后门开了,马丁·弗罗斯特走进来,一手拎着行李箱,另一只手拎着一袋食物。就在他踢了一脚身后的门把它关上的时候,那个画外音又继续响起来。我刚刚花了三年时间写完了一部小说,我觉得很累,需要休息。斯贝林夫妇决定去墨西哥过冬,他们提出让我住到他们的地方。海克特和芙芮达是我的好友,他们都明白那本书让付出了多少精力。我想在沙漠里待上几个礼拜也许对我有好处,所以一天早上我便钻进汽车从圣弗兰斯克开来了苏埃诺。我没有计划。所有我想做的就是待在那儿什么都不做,让自己活得就像一块石头。”
这部时长四十分的电影在书中用两万余字详尽描述,包括开头的演职员表、推拉摇移镜头运动和音效,直到最后“摄影机向上抬起,摇到右边,停留在一颗高大的三叶杨的主干上。一切都是静止的……十五秒过去了”电影结束。
看到这儿,我不得不说这是小说作者保罗·奥斯特纯粹为电影而写啊!他身兼小说家、诗 人、剧作家、译者和电影导演,所著这部《幻影书》故事套故事还不算,又将全书作为虚构人物齐默死后发表的回忆录,囊括了一部电影明星海克特传记和三部电影剧本,老爷子这是想拍一部糅合好莱坞二十年代风格的电影吧?!
补充一句,这部书不宜作为睡前读物。
注释:
[1]保罗·奥斯特.幻影书[M].孔亚雷,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
声明:本文内容不代表简书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