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高中的老师常说:“高考结束后你们就解放了”。
但他们却没有告诉过我们,大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起跑线。
而这次的起跑,不靠父母,不靠老师,靠的是自己。
高中的时候,以为考上大学就是终点,上了大学以后才知道,一切才刚开始。
如果大学是奔跑的起点,有的人起点高,有的人起点低,可是这也许真的不是最重要的。
可怕的不是起点不够高,而是把起点当成了终点,望着身后没有赶上来的人,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是胜利者了。
如果大一的时候不迷茫,大二的时候不颓唐,大三的时候不犹豫,大四的时候就不匆忙。
关于学习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效率。
有人是突击型选手,期末搞个突击就能过,甚至还能取得一个不错的分数。
有些则是渐进型的选手,考前突击对他们来说收效甚微,他们的学习过程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消化,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也许,在真正的人生竞争中,渐进性选手,懂得厚积薄发,人生自有精彩。
成长过程中,聪明真的是一份不错的礼物,可缺少了积累,缺少了经历或经验,最后可能也会趋于平凡。
我们所有学习的东西,总有一天都会用上,所有没有学习的东西,将来都要补课。
关于努力,其实很多努力只是为了证伪,努力的意义并不总是成功。
如果你有一个想法,只有努力去做了,才知道这个想法的结果如何。
大家总觉得努力就该成功,成功才是努力的意义。可是,努力的过程本身就是意义。
至于结果,很多时候可能是证伪,哦,原来创业真的会失败呀,原来出国回来真的也不好找工作。
学习,无论是书本上的间接知识,还是实践中的直观经验,都需要人的主观能动去接受、思考、总结,最后成为你的能力。
关于友情
独处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一直困扰大学生的重要问题。
在大学,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没有人真的懂自己,常常觉得自己很孤独,但又和所有人都玩的很好。
合群本来就是一种欲盖弥彰的做法,但没有人不需要的朋友的,这是人性。
在大学任何人都需要不断的扩大自己的人脉圈,需要和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也需要和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做朋友。
两种朋友概念不同,自然相处的方式也不同。
你不需要让室友一定要懂你的爱好,你也不需要让知己必须解决你的生活上烦恼。
在大学,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人从不孤独。
在寝室里,总担心被孤立。身边的朋友玩游戏,你也跟着玩;寝室里的人刷剧,你也跟着看。
也许,你可以试着换一个思路。想想一个人看看书,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逛超市买东西也挺好。
不断地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这不是孤独,这是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
不断和自己所处的环境做斗争固然会难受,但是,如果不情愿做死水一摊,那么挣扎着撕开环境的束缚,也可以成为一件非常享受的事。
你必须学会独处,才能有空间思考自己,才会有所进步。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和身边的人不一样,开始脱离圈子。
别在意,因为做好自己,无碍他人。
关于感情
关于如何对待大学恋爱这件事,想借用诗人徐志摩的话: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也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顺其自然。
来了不必恐慌,走了不必伤情,没有,也不必强求。
我想最好的感情应该是:我可以一个人,但我一直需要你。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遇见了就珍惜,错过了就释怀。
人总要学会放过自己。
不挥别错的如何遇到对的?与死缠烂打相比,放下才更厉害。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在遇见喜欢的人之前,你会选择和别人恋爱先积累经验吗?
一个很普通的问题,但放在中文语境里,总觉得哪里不对。
答案不固定。
就像你问,在二十几岁,是应该多谈恋爱积累经验,还是应该孑然一身等一个人一样。
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回答。
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回答,这些在漫长的一生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自己想好了,自己决定就好。
希望你们在遇见对的人之前,好好提升自己。
关于未来
上大学不是终点,毕业了,也不是终点。毕业只是另一段人生旅程的开始。
大一的时候,上过一门叫做职业规划的课,老师笑眯眯的看着我们说我们其实很傻。
整天不是游戏就是恋爱,好一点知道学点东西,从来不去思考毕业后想去哪里,想做什么。
当时他说的话我们都听进了心里,把自己对未来的期许都写在纸上,却不知道老师让写的是规划,不是梦想。
大部分人都写的是自己将来要如何如何成功。
我对职业规划的理解,就是你喜欢哪个职业,你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然后未来要怎么从事这个职业。
如果想当一个媒体人,就多录节目,尝试采访,多多剪辑,学校也有自己电视台可以去试试。
不是有句话说,你在大学的努力,都会成为毕业后的资本。
不管我们相不相信,这个世界都是这样,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而所有的路,都需要规划。
我曾经遇到两个学长,他们关系很铁,我们也都挺熟的。
学长A支持在大学多给自己准备退路,可以学技术用来找工作,然后在试着考研,考上了可以再学几年,考不上就去找工作。
学长B支持一条道走到黑,不要给自己准备太多退路,容易到头来一场空,大学不需要多学,但需要学精,这样未来才会更容易。
谁对谁错真的不绝对,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自己选择就可以了。
观念不同,人生不同,可能准备了研究生的考试,就算最后失败,那段备考日子也能明白不少道理。
相应的没有考研,去实习,那段实习经历也会积攒不少经验。
有人觉得有退路是好的,有人觉得有些退路没有必要。
而所有的退路都是一种可能性,选择几条适合自己的路,去看想看的风景。
读研是对专业的巩固、学业的深造,选择考研,就要有面对考上和考不上这两种结局的勇气。
明确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如果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和随大流,动力会不够强劲,容易中途放弃,也容易读不明白书。
就业就意味着正式走入了社会,会有人担心自己因为忙碌的工作而没有提升自己的时间。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大学能够带给你的,毕业了也不会带走。
未来还很长,希望你我都能持续学习、终生进步,方不负来这世间一趟。
关于经历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有过实习经历的大学生,毕业后找类似的工作岗位肯定更具有优势。
所以,在出到社会之前,你就得准备好你的职业规划。
在实习期,尽量找专业对口的工作。
还有一点,别轻易相信一些老板嘴里的“在小公司能学到东西”,大学生在实习的阶段还是尽量去大公司和知名企业。
这个就类似于狐假虎威的效果,沾了强企光环,未来在面试官那里也能得到一个较好的印象。
而且,在更成熟的体系里也能学到更多小公司里所学不到的东西。
迷茫了三年,终于熬到了大四。这些经历,也让许多人对大学生活的脉络更加清晰起来。
我逐渐明白了,为什么大一要参加社团,要竞选班委,大二大三为什么要兼职实习。
这些都是在为大四实习和未来工作在储备,这些储备,可以让我更从容地度过在社会上遇到更大的难关。
在这个每年都有八九百万的应届毕业生涌入市场的时代,我们在学校里该怎么走?该怎么做?
答:唯有奋行思变,无畏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