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

    —小品文/PIXIU


  《双城记》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写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堪称犾更斯迟暮之年的巅峰之作。他耗时数年翻阅了大量的史料,反复研究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的《法国革命史》,对革命与人性作了深度的思考,于1859年首次发表了这部意义深远的巨著。

   一般来说,历史小说离不开关健人物、重大活动和标志性事件的描述。然而,犾更斯的作品里并没有这些。小说只是围绕社会下层人物-马内特医生一家在战争中的命运,从侧面反映了贵族如何强横败坏、草菅人命,穷苦大众心中积压的不满和仇恨是如何的刻骨铭心,展现了革命风暴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扫旧世界的力量。目的在于借古讽今,试图给当时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从而寻找一条改变现状的出路。这就是作品的宗旨。书名中的“双城”指的就是巴黎与伦敦。这两个城市是故事发生的链接点,也是一方为另一方提供前车之鉴的最好参照。

  犾更斯一生写了13部长篇小说,在盛名卓著的《大卫•考坡菲》之后,我最喜欢的就是《双城记》。如果说前一部读起来让人欢心鼓舞,这部则充满了沉痛和悲壮感。

  小说主要讲了3个故事:冤狱、爱情和复仇。三者关系交织,情节感人肺腑,高潮跌起,问题和悬念层层嵌套,使我们基本上是怀着一种想马上知道真相的兴趣读下去的。总的印象是,仿佛一部险象环生的侦探故事,读起来毫无枯燥之感。除此之外,它最成功的地方是,营造出的气氛阴郁沉重,惊心动魄,在波澜壮阔的大革命面前,人物的命运如漂在风浪中的一根稻草,时升时降,时浮时没,任风卷起,任浪击打,谁也无法把控,因而它的主题是纠人心痛的。

  有人说,“人类的历史,本质是一部人性史,一面镜子。如果我们用功利的眼光去看待,那么它将是一面哈哈镜;只有首先尊重事实,我们才可能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因此,我觉得,获得阅读上的乐趣,只是其一,从思想上能够触及魂灵,带来反思才最重要。相信看过这部作品的人,终究是要问几个问题的。比如法国为什么会暴发大革命?仇恨与报复是革命的最初表现,暴力是它的手段,可是到最后为什么会变得失控,进而走向极端?革命的意义在哪里,或者说如何看待这场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革命?也许,这些问题正符合历史小说的特点,通过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后人从中得到启发和思考。

  在小说里,医生一家的不幸是从女儿马内特小姐的爱情故事开始的,主人公一家既是革命的见证人、事件的目击者,也是受害者。为此,我们愿意从马内特小姐的角度,整理出一份她本人的自述性文章。当您看过之后,如果感到同情、不公、愤慨、惋惜,甚至是不安与担心害怕,觉得应该吸取教训,想办法避免革命爆发,那么便达到了我们撰写此文的目的。下面,就是马内特小姐的经历自述。

     (一)

  我的全名叫露西•马内特,我出生那年,父亲突然失踪。一连几周过去,毫无消息。 他是巴黎的一名医生,正直敬业,安分守己,而且小有名气。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间杳无音信?

      我的母亲怎么也想不通,“难道他发生了什么意外?遭人绑架,被人害死?我们才结婚没几年啊!再有几个月,我们的孩子就要出生,可随来的幸福又在哪里?”

  她到处打听自己丈夫的下落,1个月过去了,3个月过去,6个月过去,9个月过去,1年过去,1年半过去,但毫无结果,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亲爱的露西姑娘,为了腹中的孩儿,也要求你想开点,也许马内特医生早已不在人世,从长计议吧。”周围的朋友们这么劝说。

  为此,她一边照顾刚出生的孩子,一边在焦虑中等待着奇迹出现。两年后的一天,她一病不起,20几岁就离开了人世。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成了孤儿。

  很快,我被人送到了伦敦,家里的女仆普罗斯小姐成了我的抚养人。据说,这个主意还是洛里先生提出来的。他是遗产的受托人,也是我父亲生前的一位好友,在特尔森银行工作。这些情况,都是我长大以后才知道的。当初,是他把我抱出法国,穿过多佛海峡来到英国的,此后我们从未见过这位恩人。

  1775年,我已经18岁,11月的一天,洛里先生突然来了信,告诉我们一个意外的消息:我的父亲没有死,18年来,他一直被秘密关押在巴士底监狱。如今刚刚获释。需要我们尽快去一趟巴黎,把他接回英国。

  什么,起死回生?这个消息让人激动又害怕。激动的是我就要见到从未谋面的父亲了,假如我母亲还活着,听到这个消息,该有多好!害怕的是他会认识我吗?他当初到底犯了什么错,如今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要知道,巴士底狱是关押重大政治犯的地方,难道他参与了什么政治密谋?想到这些,我的浑身不寒而栗。

  很快,我们来到巴黎,在德法日酒店见到了他。德法日先生是我父亲昔日的仆人,感谢他及时收留了我的父亲。见到他时,那样子太令人伤痛了。他不过40多岁,却已经成了一位白发老人,精神失常,目光呆滞,完全忘掉了曾经的妻子和女儿,还有过去的一切。我们试图唤醒他的记忆,但毫无效果。他嘴里只是喃喃地、害怕地、木呐地、乖顺地说着几个词:“北塔楼105号,北塔楼105号!”。然后,低头用手里的小工具敲敲打打,制作着一双木鞋……他在监狱里是一名鞋匠。

  是谁把他弄成这样的,这又该向谁去伸冤?我们没有这样的打算,也不敢去做。当时,只想把他尽快带出法国,过一种平平静静的生活。从此,与这个国家再无瓜葛。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除此之外,再无所求。

     (二)

  5年后,英国伦敦,在我们温暖的家里,他终于摆脱了牢狱的阴影,恢复了记忆,重新操起他18年前的职业。他的敬业精神和医术医德赢得了人们的认可,生意并不差。至于“北塔楼105号”是什么?我们猜想一定是他作为重罪犯的标志。对于这段秘密,他从来也没有说过,我们也从来不敢去问。因为一旦提起它们,他总是浑身颤抖,神色慌张,有好几次又陷入失忆的境地。从此,我们谁也不再去碰那段心痛的历史,只想让日子过得平平安安,无灾无难。

  我们的生活开始其乐融融起来。身边有了一大帮朋友和他的病人,普罗斯小姐还是我们的管家,洛里先生几乎每晚都来叙旧。20年前,他在巴黎的特尔森银行工作,后来回到了英国总部,又做了我们的邻居。

  如今,我们还多了三位年轻的朋友:斯特赖弗(律师)和他的助理西德尼•卡顿先生,还有查尔斯•达奈先生。他们都在追求我,我能感觉到,因为我已经23岁,到了该恋爱的年龄。而他们三位一致认为,“露西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姑娘,为人正直善良,充满柔情爱意,又落落大方。马内特医生经历这么大的磨难,能够恢复如常,全赖着她的一片爱心和孝心!”他们这么说,我并不反对,谁不喜欢听人赞美呢?

  有一阵子,这三位绅士几乎每天都同时挤到我家来。普罗斯小姐说的对,他们都是冲着爱情来的。在此,我要说说,我是怎么认识他们的。这起源于查尔斯先生一场莫须有的官司。

  查尔斯先生也是法国人,他是一位有地位的年轻绅士。一次,有人检举说他是一位暗探、国际间谍,经常往来于法国和英国,目的是负责向英国当局提供情报。这场官司缠住了他,无法脱开,并被送上法庭。斯特赖弗是他的辩护律师,西德尼•卡顿先生是律师的助理,洛里先生是银行方的律师代表。在那次审理中,我和我的父亲都被传唤到法庭作证。因为5年前,也就是我父亲出狱后的那一天,我们一起到法国专程接他回英国的途中,在船上遇到了查尔斯先生,受到过他的细心照料,还和他作了朋友。没有想到,凡是过去和他接触过的人,都被当作调查的对象,这都是被检举的内容。至今,我还清楚记得那两位检举人的姓名:约翰•巴萨和罗杰•克莱。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才是真正的暗探。

  好在,两位律师帮他打赢了官司,案件最后以查尔斯先生无罪释放而告终,这是他第一次受审的情况。后来他还有两次,我在后面会说到。就是这次法庭作证让我认识了这三位年轻人。需要说明一点,那位律师助理和查尔斯先生相貌长得非常相像,他们以此为荣,常常互开玩笑。

  三位绅士追求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谁会获胜?请允许我这么说,因为他们在案件结束后与我主动交往,主要还是看中了我的真诚与美貌。后来,我选择了查尔斯,他作了我的丈夫。此前,斯特赖弗先生是准备来向我公开求爱的,洛里先生劝住了这位为了事业极力排除异己又野心勃勃的律师,说他配不上我。他便怀恨放弃,再不露面了。这是洛里先生说的。

  至于西德尼•卡顿先生,他已经感觉到了我对查尔斯先生的倾心。我要先说说他的人品。论事业、地位和名望,他不及斯特赖弗先生,但他有点玩世不恭的气息。看不惯这个肮脏的社会,才华横溢,却常叹英雄无用武之地,长期以律师助理的身份屈尊于人。为此,他很苦恼,过着酗酒消沉、怀才不遇的日子。毕竟,他是我们的恩人,在那场官司里解救过查尔斯。我对他并没有慢待。

  有一天,他私下表白了这样的观点,“马内特小姐,虽然我不准备向你求婚,但并不代表我不爱你。我承认自己配不上你,但有一点不容质疑:我打心底里全心全意地爱着你,但我知道自己还没有资格去要求你。”最后,他还发誓说:“马内特小姐,将来,无论您和您所爱的人遇到任何事,我都愿意帮助,愿意做出任何牺牲!”为此,我深受感动,把他当作了最真诚的朋友。我劝他不该心灰意冷,要改正态度,好好工作,一切都会好起来。他真的在听,而且真的那样做了。这个秘密,我没有告诉查尔斯,只在我们结婚那天提醒说“我们一定要好好对待卡顿先生,对他的缺点也要非常的宽容。我求你相信,他有一颗非常、非常难得向人泄露的心!”

  婚后不久,查尔斯就及时回法国办迁居手续,然后在英国正式定居,结束了过去往来奔波的生活,在伦敦做了一位法语教师。对此,我的父亲非常高兴,变得更加神采奕奕,仿佛没有发生过18年前那场神秘的牢狱之灾一样。我们还生了一个孩子,名字叫小露西。

      祸兮,福之所倚;褔兮,祸之所伏。我做梦也想不到,从嫁给查尔斯的那一天开始,就埋下了永无也躲不开的祸根。

      (三)

  下面,说说法国的情况。此刻,有种种例子和表征预示:酝酿了10多年之久的法国大革命已经到了一触及发的前夜。

  贵族上层过着养尊处优、欺压百姓、自私腐化、钱权为王的生活,而下层百姓却挣扎在苦难和贫穷的边缘,敢怒而不敢言,心中积压的不满和怒火任何人都能感到。有一位叫艾弗勒蒙德的候爵,驾马车穿街过巷时,耀武扬威,横冲直闯,从不顾及行人。一天,他的车碾过街道边一个小包裹,却不知压死了一位农民的襁褓中的婴儿。孩子的母亲欲冲上车,马上被候爵的仆人截下,怒骂道“为什么不好好看管孩子,马车被弄坏还没有找你算帐!”。随后,扔下一个金币作为补偿,扬长而去。“要我管好孩子?可他还是不会走动的婴儿啊!”那位母亲同样把金币狠狠地抛开,抱着血肉模糊的婴儿连同那团包裹,没有眼泪,没有哭泣,只有愤怒的目光似箭一样射出。周围的邻居同样铁拳紧握,然而又能怎样?

  其实,贵族们草菅人命的例子比比皆是。多少年来,他们犯下恶行却得不到惩罚,早已司空见惯。人们的忍耐早已到了极点,盼望着能够复仇的日子早点到来。“假如到了那一天,一定要把所有的贵族老爷碎尸万断,看他们还敢不敢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毫无疑问,这是每一个法国人民心里最坚定不变的誓言。

  与此同时,暗探盛行,政府一直在监视和高压着这团明显能够感到的怒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场革命的风暴酝酿已久,即待突破。德法日夫妇开办的酒店已经悄然成为革命的据点,仇恨与反抗的策划地,越来越多的客人偷偷向酒店走来,表面上零零散散,只是来往的普通客人,心却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暗地里纠集着革命的力量。他们很快被命名了相应的代号:雅格1号、雅格2号、雅格3号、复仇女神,通过他们又把复仇的计划和暗号从巴黎飞快传遍各地。 德法日先生就是我父亲旧日的仆人,如今他已经成为革命的地下骨干。其实,他的妻子-德法日太太才是最纯正、坚定的复仇者,负责发动妇女队伍。她是一个平静的不能再平静地编织女工。她每天都在不停地编织,据说是在努力把贵族的暴行编织成不同的花纹,记录在围巾上,渴望着复仇日的来临。

  当年,不管是谁把我亲爱的父亲秘密关进巴士底狱,让他18年不见天日,都与这个肮脏的社会分不开,都与那利令智晕的贵族统治阶级脱不开干系。那时的逮捕令根本没有审判的程序,在已经盖好章的空白令上,随便写上一个人的名字,就会让你永不翻身。我的父亲就是如此。还有我那可怜的、不幸的母亲,她才20多岁,只比我大几岁,就被他们活活逼死。她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最心爱的人去了哪里,为什么会不易而飞?为什么会被活活埋藏18年,是死还是活,又有谁会在乎……

  德法日太太的复仇欲望比丈夫要强烈的多,坚定的多,坚决地多,背后是有原因的,这是事后我才知道的。据说,1775年12月,一个贵族名下的佃户家庭,姐姐长得美丽绝色,成家没几天,就被佃户主的二儿子霸占,逼迫随他过夜。那位新郎也是佃农,不敢反抗。他的新婚妻子不从,被逼的发了疯,她的弟弟前来救她,身受剑伤,结果这对兄妹一同被害死。他们的父亲根本无力反抗,不久悲痛而亡。这三位受害者,就是德法日太太的姐姐、哥哥和父亲。贵族的门户就是艾弗勒蒙德候爵家,这位候爵就是曾经用一个金币来补偿压死婴儿一事的大人物。短短几天,三位亲人被害死,这种深仇大恨,这种童年时期就遭受的家庭变故,德法日太太又怎能忘记?

  任何大革命,都是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事件爆发的。不久,艾弗勒蒙德候爵回乡下旅行,被人暗杀,传说是那孩子的父亲所为。紧接着,1789年7月14日,德法日酒店的地下首领和雅格们一嗓子,马上就变成了怒箭齐发,变成了攻占巴士底监狱的号角。很快,这座皇城门外、代表法国统治阶层的堡垒被迅速摧毁,7名重大政治犯获得光明。人们高唱凯歌,枪支、弹药、菜刀、镰刀、长予、利剑、斧头、木棍及一切能用之物,都成了武器。7名巴士底监狱的英雄走上街头,被人高高举起,游街窜巷,控诉冤屈,指点迷津,成为大革命进一步熊熊燃烧的大旗、灯塔和更大更嘹亮的号角。

  大火在法国各地同时蔓延,不是以巴黎城为中心向外逐渐漫延,而是同时起火燃烧。艾弗勒蒙德候爵的豪宅很快火光冲天,负责看护宅第的仆人入狱,他向主人写了一封信求救。主人再不来,他将没命。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丈夫查尔斯先生火速从英国赶回,因为他就是收到求助信的主人。

      离开时,他并没有告诉任何人。从他的留言里,我才明白,查尔斯的真名叫圣•艾弗勒蒙德。他的父亲是候爵的哥哥。他的叔父正是害死德法日太太一家的仇人。多年来,他一直离家在外,原因是不想和这个家庭搅在一起。他憎恨自己家族犯下的罪恶,毅然放弃了贵族的姓氏和叔父留下的财产,改名并到英国生活就是为了脱离家族的丑名。当初我们结婚时,我父亲是知道这个秘密的,他们二人曾经有过秘谈。但他为了我的幸福,决定埋葬过去,欣然同意了我们的婚事。婚礼很简单,只有家人参加,不过不影响我们的幸福。这次,查尔斯冒险回国,并非为了挽救财产,而是为了救出那个仆人。

  显然,这样的行动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受到了家族背景的牵连,他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这些消息很快传到了伦敦。几天后,我们一家人迅速返回法国,洛里先生比我们早到巴黎。沿途到处是关卡,幸亏有我父亲曾经是巴士底狱的重犯身份,否则很难平安到达。我们租了临时的寓所,白天街上人头窜动,夜晚人们跳着狂欢舞成宿不息,革命的浪潮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

  窗外的景象我都不敢相信。狂风乍起,风卷着浪花,转眼成为飓风海啸,黑压压卷地而来,所到之处,成排成排的囚车隆隆作响,刀枪剑戟齐声嚯嚯,绞刑架下人头滚落,断头台前长队连排;要上绞架的人没有姓名,只有囚犯1号、2号、3号……50号、51号、52号;囚车紧缺,绞架不足,伐木工和木匠加紧工作;绞死了国王,绞死了庸臣,绞死了贵族,该死的必死,喊冤的也不能相信,只要是贵族就不是好东西;公民们,一切旧仇新恨到了清算的时刻,不要犹豫,不要心慈手软,这是他们应得的报应,必须受到惩罚。人们踩着血污奔跑着,迎接着,欢呼着,冲突着……

      每天都有成批的贵族被推上断头台。查尔斯的贵族身份,特别是犯下罪恶的候爵家族的后代,能让他逃过此劫吗?

      我的父亲坚信,只有他能救出查尔斯。

      (四)

  查尔斯的第二次审判马上开始。当法庭得知,他是光荣的马内特医生的女婿,受冤的巴士底狱英雄的女儿的丈夫时,当场被释放。我们一家人无不为之高兴,人民更高兴。他们几乎是用无穷只手把我的父亲和丈夫举在空中,一路浩浩荡荡,欢呼着送到家的。

  然而,没到傍晚时,查尔斯再次被抓回监狱。理由是有人举报他犯了叛国罪。如今,革命者早已把过去的法律全部推翻,每天都有新的法律颁布。最新的政策是,凡是逃到国外的贵族,均犯下叛国罪,一旦发现他们回国,决不放过。这项法令是我们回国后没几天才颁布的,按理说我们不在违法者范围内,但法庭根本不管这些。查尔斯被关在监狱,家人无权去探视,没人能知道里面的情况,我担心的要命。

  为了营救查尔斯,我的父亲在革命阵营中奔走斡旋。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一月月的流逝,他开始绝望了,他那巴士底狱的英雄身份失去了保护和效力。洛里先生出去许多次,去想办法,也是毫无结果。

  后来,我父亲利用医生的身份,开始到监狱给人治病,试图见到他的女婿,结果也无济于事。有一天,他告诉我一个办法,可以每天下午去监狱外那个小锯木厂附近守候,说不定会从监狱的窗户看到查尔斯。一连几个月,我天天这样做,却从没有见到我丈夫的影子。但我仍然对着前方微笑,按我父亲的愿望,那样会给查尔斯带来希望和信心。

  革命势头越来越猛,更多的贵族被推上绞架。看来,查尔斯必死无疑了!亲人们虽然不说,我也有这样的预感。我痛苦极了,亲爱的查尔斯!该怎么办?普罗斯小姐也是忧心重重。我的父亲和洛里先生強装着信心和希望,不愿让我看到垂头丧气。其实,他们的心却在跨塌,他们已经尽了全力。

  有一天,西德尼•卡顿先生急匆匆地来了,他就是那位律师助理,他和洛里先生作了一番秘谈,说两天后就是查尔斯的审判日,情况不会好。另外,他听到一个重大消息,德法日太太准备揭发查尔斯,有证据足以让他置于死地,还不能放过他的妻子和6岁的孩子。卡顿先生说,他通过贿赂想办法买通了一个看守,获准在查尔斯死之前,能够进牢见他一面,传达我们一家人对他的爱意。但他坚决要我们尽快离开法国,否则会殃及全家。理由是,我曾经每天去那个小锯木厂,那是向罪犯送暗号。锯木厂的老板是德法日太太的秘探,他完全可以做证检举我的行为。另外,查尔斯正是候爵家的后代,她无论如何不会放过这个家族的任何一员,包括6岁的小露西。

  查尔斯的第三次审判几分钟就结束了,我们都在场。审判现场,法庭拿出一份证据,除了让查尔斯难逃此劫外,更让我的父亲大为震惊的是,三个举报人分别是:徳法日夫妇,还有我父亲本人。

      “什么?我怎能举报自己的亲人!”我的父亲有点急眼。

  然而,当法庭宣读那份指证材料后,他瞬间泄了气。它是我父亲当年在狱中亲手写下的一份血书。巴士底狱被攻占后,德法日先生迅速来到北塔楼105号牢房,从内墙里找到了这份血书。里面描述了我父亲被关入狱的原因、经过、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当初逮捕他时,有人在一张盖过章的空白逮捕令上,写下了我父亲的名字,毫无审判过程,就让他白白的蒙冤18年。为此,他决不甘心,在狱中咬破手指,历时多次,含泪记下这桩冤案,以便让世人知道。在遗书的最后,他发誓说:“终有一天,我会向苍天和大地控告艾弗勒蒙德家族的最后一个人。”谁曾想到,这句话会成为处决查尔斯的最终证据。法庭判处查尔斯死刑,24小时后执行。

  No!我的父亲惊呆了,马上又回到了他出狱时精神失常的状态。我同样不会理解,德法日先生是我父亲年轻时的佣人,受过他的不少恩德,如今他为什么要陷害他的早已不堪一击的主人?徳法日太太嘴角闪过一丝得意的笑容,随及消失。我的父亲哭喊着要他的小木鞋,还有制作木鞋的那套工具。其实,这些东西早已被我们销毁,以免勾起他的过去。此刻,他又想起了它们,嘴里喃喃地、痛苦的呻吟着,“北塔楼105号、北塔楼105号……”

     (五)

  第二天是查尔斯的执行日,我们听从卡顿先生的建议,谁也没有去。洛里先生提前雇好了马车,办好了通行证,以便逃离法国。我们专等着卡顿先生的消息。等他从刑场一回来,我们就知道查尔斯的生命已经结束。于是,我们马上带着卡顿先生启程出发。当时,他是被人抬着送回来的,已被那处决场面惊吓的昏迷不醒。

  我们的马车穿过巴黎的街道,向城外奔去。不敢快跑,表面慢慢悠悠,心里却紧紧绷绷。沿途有六辆囚车装载着去断头台的祭品,从我们身边隆隆越过。可我知道,此刻查尔斯已经先他们而去,成为当天最早一批的祭品。

  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日子!我的查尔斯、我的丈夫、我的6岁的孩子的父亲,在那一天,我们永远失去了他。后来,我才听说,他是当天第23个被送上绞架的人。

      我坐在马车里,接受着一道道关卡的检查,假装要开开心心去出游,心却在一边流泪,一边回忆着我们的过去。我和查尔斯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他第一次官司获释的喜悦、我们只有几个家人参加的幸福婚礼、我们的小露西亲吻父亲的天真劲儿和小手拉大手到处奔跑的欢笑声……如今,这一切全部成了记忆。此刻,我终于明白,什么是快乐?平平淡淡就是快乐。什么是幸福?有亲人和爱就是幸福。什么是人生?有生命就是人生。太阳从天际突然跌落,白天就成了暗黑的夜;恒星划过夜空,便成了光明永不再生的流星;哪怕是最孱弱的风也会把唯一残存的烛光吹灭、把梦想摔碎,它便再也无法燃烧;我们过去的所有幸福与不幸福的经历,全部被不幸福占领,我的心漆黑一片。我的爱人,你在哪里?

      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回荡。 “前一阵子,一把火让那位侯爵的豪宅化为灰烬,就是压死加帕特先生的孩子的爵爷。听说他有个侄子,今天被断了头,他叫什么来着?哦,对啦,叫查尔斯。听说他在刑场上非常坦然坚定,嗯,是有点冤,不过冤屈的程度可比不上他的岳父……”

      我心如刀绞。哦!不!亲爱的人,听说你是当天刑场上最坚定淡然的一个囚犯!我是多么的骄傲!我心中的太阳怎能失去光辉?你又怎能化作一瞬即逝的流星?你还是那煜煜生辉的恒星,像那永恒的太阳在另一个世界闪耀,鼓舞和照亮着我的前程。亲爱的人,我为你自豪,你给了我们余生最亮的抚慰、最好的祝福……

  马蹄声急了起来,我想起另外一个人。为了避免邻居生疑,管家普罗斯小姐是要延后几个小时出发的。她怎么样了?

  普罗斯小姐的车子上来了,她撵上了我们。两辆马车终于过了边境,登上英国国土的时候,我们才算松了一口气。普罗斯小姐说,德法日太太并没有参加查尔斯的执行现场,因为在我们离开不久,她就来到我家,要求把我和孩子交出来。我要感谢忠实的普罗斯小姐,她想法拖延了好长时间,她救了我们。那位复仇者向普罗斯小姐开了枪,却反而要了自己的命。鲜血无法洗去仇恨,更不能替代爱。一位令人畏惧的妇女领袖,在自己的复仇路上如同魔鬼一样的可怕……

      此刻,卡顿先生也从昏迷中醒来,我们惊异地发现:躺在车里的竟然是查尔斯-我的丈夫、那个应该被绞死的罪犯!

  我的父亲瞅着这一切,呆呆地没有一点兴奋之情,没有一点记忆,只有那“北塔楼105号、北塔楼105号、北塔楼105号……”的呻吟声伴着无尽的长路,随风在我们心头飘荡。这次,他还能恢复清智,安然如常吗?我不知道,普罗斯小姐也不知道,洛里先生也一样。我的孩子、我的丈夫,一边一个紧紧地抓着他那苍老干裂的手,温暖着一颗一遍又一遍饱受伤害的心,然而这颗心的背后是一个碎的不能再碎的灵魂!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亲爱的朋友,上天会祈福于每一个善良的人。如今,在我的家庭里,在我孩子幼小的生命里,永远刻下了一个不会忘怀的名字。这个名字和他的灵魂如上帝一样高尚、如阿尔卑斯山的雪峰一样圣洁、如英吉利海峡一样真诚无私……我曾经流过泪,我曾经流过许多的泪,但任何一次都比不上我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都比不上此刻为他流的如此伤心、深切与悲痛。

      “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

  我的查尔斯没有死,有人打破了德法日太太疯狂的复仇计划,那么,到底是谁代替他上了绞架?我的父亲当年又是因为什么重大事件而被关入巴士底狱,与世隔绝18年的?这起冤案说明了什么?革命为什么会爆发,它带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又送来了什么?

   也许,只有一个人知道其中的全部秘密,他就是写下这个故事的作家犾更斯。

                (六)

      上面我们以马内特小姐的口吻叙述了这段不幸的经历,借以反映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与社会影响。也许有人会说,假如查尔斯不返回法国,不去救那个仆人,就呆在英国,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一系列灾难。然而,假如真是如此,我们不禁要问,马内特医生18年的冤狱情仇又要由谁来负责,由谁替他清算?

      通常认为,法国大革命的性质和意义如下:一、广泛彻底。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开始,直到1830年7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才标志着它彻底结束。这场革命历时41年,漫长而曲折,但是它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人民群众在三次起义中都显示了伟大的力量,每当在革命的转折关头,都在推动着革命向前发展,彻底进行下去。二、成果卓著。它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初步确立了共和体制,扫荡了专制势力,消灭了贵族制度,改变了上层建筑,在经济上为法国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三、影响深远。这场大革命还震撼了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而具有世界意义。四、规模空前。比较同时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革命,其激烈程度、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均不及法国大革命,因而说它也是一次规模最大、最彻底的革命。

狄更斯(1812-1870)

      狄更斯为了完成这部巨著,下了数年功夫,查阅研究史料,精心构思落笔,从而让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世人瞩目,受到全球读者的喜爱。为了更好地鉴赏《双城记》独特的写作技艺和思想艺术价值,让我们从翻译家宋兆霖、张玲、石永礼等人的文章中摘取一些专业性的评价意见,供大家参考理解。

      1、清晰简洁的结构安排。

      这是一部结构简洁完美的作品,展现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上至王室贵胄,下至市井小民,以至偷坟盗墓者的种种生活;大至参政、革命,小到家庭琐事、起居细节;场面也是五花八门,有王宫、侯府,有贫民窟、农舍,有监狱、法庭,有银行、酒肆;人物仅有名有姓者就不下数十;时间前后跨度长达二三十载,地点包括了英法两个国家。小说之所以能以较少篇幅包容如此丰富的内容,首先要归因于结构上的成功安排。

      2、凝练精美的语言大成之作。

      狄更斯早年的作品,基调欢快明朗,幽默滑稽。随着创作的成熟和年事的增长,前期的风格逐渐被辛辣的讽刺所代替,语言变得越来越沉稳老练。豪放、夸张、渲染、感伤、细腻、婉约、幽默、滑稽、讽刺等代表其风格的主要特点,在晚期作品《双城记》里,可谓应有尽有,无一遗漏,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例如在写到那位令人丧胆的泼辣女人吉萝亭——断头台时,作者则完全用了一种调侃的语气:“它是人们日常谈笑的话题;它是治疗头疼的特效药,它防止头发变白绝对有效,它能使面色特别白嫩,它是国家牌剃刀,能把一切剃得一干二净,所有和吉萝亭接吻的人,只消伸头朝那小窗口里看上一眼,就会咔嚓一声,掉进口袋。它是人类再生的标志。它取代了十字架,人们摘去十字架,把它的模型戴在胸前。凡是十字架被摒弃的地方,它就受到人们顶礼膜拜,崇信有加。”这简直是一段精彩的“黑色幽默”!

      在写到特尔森银行因循守旧,反对改革,不愿启用新人时,文字也非常形象生动:“在特尔森银行各式各样的幽暗大橱小柜之间,一些年迈老头郑重其事地在办公。每当雇用一个年轻人进伦敦特尔森银行,他们总是先把他藏起来一直放到老,像块干酪似的把他藏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直到他浑身有了十足的特尔森味,长满斑斑青霉。”这些描写难道不让我们充分感到,狄更斯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语言大师吗?

      3、象征主义的先导。

      在《双城记》里,狄更斯以高超的智慧创造了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比如以不停编织毛线活的德法日太太,象征命运女神;德法日酒店门口打破酒桶,圣安东区流淌成河的红葡萄酒,象征着革命即将爆发后流淌的鲜血;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暗示着那血与火的日子即将来临;侯爵回乡时下山的夕阳残照,象征贵族统治的末日;锯木工的嚓嚓锯木形象,象征了断头台的砍头动作。这些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再加上侯爵府邸石头人面的叹息、眼泪和表情变化等,都具有超自然的神秘性,为作品增添了一重独特的色彩。

      在狄更斯生活的时代,象征主义还没有形成流派,后人纷纷效仿,因此说他对后期英国文学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4、伏笔和悬念的精彩设计。

      小说从一开始,就陆续设下许多伏笔:一、马内特医生入狱18年的秘密,是为了将来让自己的女婿走上死刑台提供依据。二、德发日太太与候爵家的宿恨,为后来的极端复仇打伏笔;三、克伦彻的盗暮行为,罗杰·克莱的出殡场面描述,都是为将来制服巴萨的密探生涯作准备。四、马内特医生在女儿婚礼前和查尔斯的密谈,也是为了后面揭示查尔斯的神秘身世。而这些伏笔构成了引导读者怀着极大的探究心阅读下去的悬念。随着故事的发展,它们时隐时现,向前发展,到了故事的最高潮,真相水落石出时,才彻底明朗,最终与主线重合,随后戛然而止。这些苦心的设计与安排,既是故事发展的需要,也无疑使情节更加曲折离奇,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作品的戏剧效果。

      5、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

      小说给人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德法日太太,作家对她的外貌、言行、性格和心理特征,用笔都很精细。尽管我们并不一定对这样的人物产生好感,但她无疑比其他人物更有艺术感染力。德法日太太是法国大革命非常时期应运而生的一个不同凡响的下层社会女性形象。在狄更斯的笔下,她身上那种非人的人性,残酷的复仇心,极端和暴力的表现是独一无二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暴力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德法日夫妇周围,狄更斯还安置了一些副将:几名雅克、复仇女神,还有在革命中改行锯木的小个子修路工。从表面看,他们都粗俗鄙陋、褴褛肮脏、缺乏教养,但他们为了革命不怕牺牲,忠贞执著,一步步走向极端,让复仇变得大快朵颐。就文学形象来说,在和平生活中他们会让人同情怜悯,而在革命中却令人敬恐畏惧。

      6、浑厚深远的艺术魅力。

      《双城记》是政治色彩很浓的一部作品,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领域,也比作者的其他小说更深更广。这部书也常遭到批评家的贬斥和否定。有人说,它歪曲历史,丑化了贵族统治者;也有人说,它贬低革命不可避免的极端性,丑化了革命群众;还有人说,它是庸俗的政治宣传文字,已经陈旧过时。尽管如此,小说还是尊重历史,可见许多事实的影子。比如断送马内特医生前半生的那一纸御赐空白捕票,就是无法抹煞的历史物证;法国人民的悲惨生活,还有攻占巴士底狱等情况,均有史记载。雅各宾派专政时期的一些过火行动,都确有其事。断头台上处死的二十二人这个数目,都与处死吉伦特派国民公会委员的人数恰相吻合,甚至可以查载,隐约辨认他们的真名实姓。因此,《双城记》并非完全虚构,发表至今近160年来,它仍然被公认是狄更斯一生中篇幅最短、却价值最高、反映的思想艺术性最深的一部作品。作者令人叹为观止的写作才华,浓郁的人文主义道德情怀,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恶往往都是昙花一现,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这是作者一贯主张的揭恶扬善的创作意图和最高的道德理想。在大革命的旋涡裹夹中,一幕幕家族的恩怨情仇隆重上演,善、恶、生、死在冲突中交融,在转瞬间变换。既成功地展现了不同阶级之间的仇恨、痛苦与冲突,又讴歌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用人性之美感动了读者。这也是作品至今脍炙人口、盛行不衰、流传不息的核心原因。

      著名作家巴金回忆起小说里的人物形象,曾满怀深情和敬意地说:“……几十年来那个为了别人幸福自愿献出生命、从容地走上断头台的英国人,一直在我的脑子里徘徊,我忘不了他,就像我忘不了一位知己朋友。他还是我的许多老师中的一位。他以身作则,教我懂得一个人怎样使自己的生命开花。”

      7、名画的力量来自哪里

    《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油画作品,取材于法国大革命后期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取消议会,巴黎市民再次起义,为推翻波旁王朝,27-29日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并占领了王宫,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边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的景象,义愤填膺,于是画下了这个作为永久纪念的场面。

      画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这位象征自由的女神,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吉里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举着迎风飘扬的三色旗。女神的右侧那个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大学生,就是画家本人。他紧握步枪,眼中闪烁着对自由的渴望。

      这幅画被公认的特点是“气势磅礴,用笔奔放,感染力强烈”。1831年5月1日,它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写了赞美诗。之后,这幅画还有一些不凡的经历。1831年,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又还给了画家本人。17年后的1848 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作展览。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它才被送入卢浮宫收藏,不再折返。由此可见,18世纪法国大革命给后世留下多么深切的记忆、力量和阴影。

      在文学史上,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并不少,但狄更斯(1812-1870)能够把历史小说写的像侦探小说一样趣味横生,实属罕见。它像哲理诗一样粗线条,惊艳动人,给人留下许多想像和回味的空间,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大气作家。可惜这位文坛骄子仅活了58岁,真是天忌英才!






《双城记》:查尔斯·狄更斯著(英),石永礼、赵文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石永礼(1927-2005):重庆人,1949年毕业于重庆相辉学院外文系,1951年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译著有《威弗莱》、《多情客游记》、《双城记》等。赵文娟为其夫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214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0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543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2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24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07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1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5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4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25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1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85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4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64评论 1 26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67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6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