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研究力?简单说,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班主任,为何要提升自己的研究力呢?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育场景丰富多变,教育范式各说不一。如果班主任不善于发现和分析,就找不到问题的真相,无法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教育效果难达预期,就会丧失对教育的热情,摧毁对教育的信念。缺乏研究力的班主任,事情或许做了不少,但教育过程可乏善可陈,自身发展空间狭窄,很容易产生怀才不遇的职业倦怠感。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研究力呢?
一、通过写班级教育叙事进行过程研究。回顾我的成长历程,一线班主任守住自己的教室和学生,把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故事写出来,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怎么做,怎么想,就怎么写,写完之后进行反思。写作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反思则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把这两个过程做好了,研究力自然就提升了。我的学生小民,一出生便遭到母亲的抛弃,父亲则常年外出打工。他生活在一个残缺的原生家庭,自小习得了凶暴懦弱,狂妄自卑的性格。他殴打同学,挑衅老师,带刀上学,甚至还潜入坟场,钻进坟墓,把死者骨头带回教室吓唬老师和同学,我的同事都说,对他最好的教育就是放弃。
可我不愿意放弃,我怕他成为下一个马加爵。我的愿望当然很美好,关键是,我怎样才能够转化他呢?为什么他会成为这样的人呢?我若想找到这些答案,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与我交往的点点滴滴撰写成文,然后再回头分析这些点滴,找到问题的真相。果然,当我把这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以及与老师和同学交往的种种写出来的时候,我就找到了转化他的方法途径。
1.转化问题学生需要老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这份爱,既是接纳和信任,也是懂得和给予。我给予他充足的师爱,获得了他的信任与依赖。
2.转化问题学生需要老师帮助学生重建正确的价值体系。班主任凭什么去重建学生的价值体系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获得学生的信任与依赖。我把这个结论分析出来,心里一下就亮堂了。我找到了挽救这个孩子的方法。
3.转化问题学生需要老师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一个人,如果他的情感世界饱满,价值观正确,并且又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那么他对自己的人生就有掌控感,进而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感,他就不可能变成坏人。
我通过班级教育叙事的写作,发现了小民身上的问题,也分析出了问题的真相,找到了对症下药的方法,把这个孩子从危险的边缘拉回了正轨,并且还因此写出一本转化问题学生的书,书名就是,《孩子,这不是你的错》。2013年,这本书获得了影响中国教师的100本图书奖。自那以后,我再也不害怕班上出现问题学生了,我知道如何去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当然,我的研究能力也大大提高,成为了一名专业带班的科研型班主任。
二、通过与学生合作进行行动研究。2015年9月,我接手了一个全年级最差的初三班级。我原本是想通过班本课程去唤醒这些学生的灵魂,但我发现他们自我认同感非常低,并且有很严重的习得性无助感。
于是我每天早晨第一个进教室,一进教室就与学生一起打扫卫生,督促并协助他们收作业,与他们一起放开喉咙大声早读。学校的所有大型活动,都与他们一起参与,他们叫,我叫,他们笑,我笑,他们闹,我闹。但同时,我又坐镇班级,起到主心骨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很安心。
每天中午,我也早早进教室,让学生关门、关窗、拉窗帘,与外界隔离。然后我在电脑上打出一张PPT,上面配有励志性文字,当然还有听起来很“燃”的背景音乐。我要求全体学生站起来,两脚与肩同宽,腰背挺直,表情严肃,目光炯炯,并且还要表现出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的生命状态。然后反复朗读PPT上的励志文字,直到他们的声音形成了排山倒海之势才停止。
就是这些师生共同参与的行动,不仅把学生唤醒了,他们还高歌猛进。2016年的中考,他们的成绩远超预期。关键是,他们的整个生命状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通过这些行动研究,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1.班主任一定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要在活动当中去发现学生的问题。
2.个体和群体之间的长期合作,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3.班主任在带着学生行动的时候,要根据行动的效果不断调整行动的策略,以达到最效果。
我有行动,有分析,有结论,并且有效果,这就是研究。我把我的研究过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是我的成果。如此一来,我的研究能力也就越来越强了。
作为一线班主任,埋头苦干很重要。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其规律,推论出相关结论,并将其物化为成果更重要。
提升研究力,科研带班,既专业,又省力,还有效果,并且还能成就自我,何乐而不为?我以为,这应该是每个班主任毕生追求的教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