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的教育
在这本书中,克里希那穆提强调学校要始终坚持一种培养完整的人的生活方式,他认为,我们教育孩子一定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而自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想了解如此复杂的东西,心灵的绽放是必要的。这种绽放,是我们理智情感和健全的身体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也就是活在完全和谐中,没有对立或矛盾绽放意味着自由,而万物的生长需要自由。
感悟:克里希那穆提先生的这个观点就是朱永新先生所说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名老师,并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灵成长,用爱来给孩子心灵的解放。
2.善
善是通过行为体现的,而这样的行为是基于敏感。善是在行动中表达的,是通过行为和行动在关系中体现的。善的本质上就是没有自我。它通过礼貌得为别人着想,谦让而不失原则体现出来。善体现在行动中,正确的行动是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是非常复杂的,需要被非常仔细的审视,不急躁,不直接跳到任何的结论。
感悟:善良不是用嘴巴说出来的,善良是用行动做出来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善良的,但是只有行动上的善良才算是发自内心的。
3.悠闲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与一个人的关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学生是否感觉到被轻视或者被尊重,决定着他长大以后是成为一个侵略者还是一个屈服者或顺从者。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在学校里心只有在悠闲中才能学习。悠闲意味着内心不是常常为各种事情的问题——被某种享乐、被感官的满足所占据。悠闲意味着拥有无限的时间去观察身边以及内心正在发生的事情,去倾听,去清晰地看。悠闲意味着自由,意味着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没有动机。人只有在这种悠闲的状态中,心才能学习。
感悟:在这里,悠闲代表的不是时间上的空闲,而是内心的一种境界,是超然物外、心无旁骛、心思纯净的一种心理状态。年龄越大心情背负的枷锁就越多,很难做到心无旁骛随心所欲没有功利地做事。即使有空闲的时间也没有悠闲的心境。虽然众生皆苦,我们仍然要极尽所能把日子过得纯粹悠闲,释放心灵,放空自己,追随内心的想法。
4.恐惧
善不可能在恐惧的土壤中绽放,恐惧有很多种,当前的恐惧,对许多个明天的恐惧等等。恐惧不是观念,但对恐惧的解释是观念化的。解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恐惧这个事实。教师一定不要引起学生的恐惧,任何形式的恐惧都会损害心智,破坏敏感性,钝化感官。恐惧是人一直都在背负的重担。教师同样也有自己的压力和恐惧。在与学生每天的关系中,在交谈中,在课堂上教师会表明自己和学生一样也有忧虑,这样他们就能共同探究恐惧的整个本质和结构。教师的最高职责是面对事实和恐惧。教师不只是要拥有学术上的优秀,更为重要的是带来学生和他自己心灵的自由。
感悟:老师的恐惧何尝比学生少呢?越长大恐惧的东西就越具体,但是成年人比孩子更会隐藏,更会逃避。只是这种逃避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只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自我麻痹。对付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直面它,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