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琥的一首歌,唱出了多少的闲散心情:“累了就放空自己,一杯红酒配电影......"雨后的周末, 离家近6000公里距离的我,人在新加坡,也没办法煽情地来杯红酒,便端了一碗汤,守在房东家宽大的电视机前看起了电影。
不经意间,youtube上推送了“七月与安生”。曾依稀记得这是大王在朋友圈里评论过的电影,只是不太记得当时她的评论为何;也曾经记得这是周冬雨获奖的影片,还是一个很牛逼的奖。虽然没有查询过豆瓣评分,但依此两点,应该可以让我避过烂片的坑吧。
于是乎,端坐在茶几前,手里捧着热乎乎的汤,我开始跟着安生走入了她和七月的故事。
电影讲述的,是林七月和李安生在13岁第一次见面之后,一起长大,相互依偎,相互温暖,形影不离地度过了青春期;继而宿命地遇到了苏志明——让纠葛的三角恋让曾经影子一般陪伴彼此的七月与安生从形同陌路走到彼此憎恨;这段30岁前的悲喜人生,反转于安生假借七月的名写下这段姐妹情深的故事,并悲伤地为七月的英年早逝做了完美的幌子。
影片的后半段,我哭了。想不清楚为何,也只能说是自己眼泪浅吧。
这部片子的剧情其实和很多看过的题材很类似,但是依然能打动人心。究其原因,或许正如人们所说的,经典的东西就这么几样,真正有所触动的也就那些最本质最纯粹的吧。
其实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在看片子时,从我个人目前的认知角度所看到的七月、安生和苏志明。
七月,是一个拥有了全世界,却输给了自己的人。她从小父母爱护,家庭幸福美满,乖巧懂事,事业学业顺利,毕业了还能在一家银行里工作。按安生的话说,是一个“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人。她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不理解他人的困苦,没有输过,所以也不能包容和理解他人不完美(世人眼中的完美)。然而她输了,输给了安生,一个身上有着她没有的自由,她没有的个性,她没有的吸引异性的魅力。到了最后,她终于解脱了自己,做了一个自己一直想要成为的人,周游世界,卒于27岁——这个安生原本设定自己辉煌地消散的年纪。
我越来越发现,自己是一个很现实的人。虽然总会为故事里的主人公扼腕叹息,却并不觉得人生需要这么轰轰烈烈地舍弃所有去认知自我。其实,七月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她令人惋惜之处,在于她被自己的骄傲困住了,甚至认为那个成就不了的自己就是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她如何知道:对于苏志明的爱,不是因为少不更事或者因为有了安生的抢夺而更显得苏志明弥足珍贵?她又如何知道:人是否会喜欢的是同一类人而不是某一个人?她又如何知道:把人生拉长后,某些原本紧紧握着不放的东西,已然无足轻重?
有时候,当你陷入某个泥潭而无法自拔的时候,跳脱出来或许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用一个更宽大的视角去看待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许你就会发现,真正需要在意的事情寥寥无几。最开始的七月我是不喜欢的,感觉她白白拥有了智慧。了解知识的人,理应理解更多,也更为释怀。或许当下并不能原谅安生,但是需要懂得放过自己。而她,却抓紧了所有人,以至于所有人都喘不过气。
说到安生,是一个纵情纵性的人儿。虽然她的性格被周冬雨給演活了,但是我对于这类人除了朋友般的喜欢,却没有太多可以说的。这是一类很危险的人,危险之处在于:她们是一个不确定的游走的点,可以是天之骄子,也可以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因为她们身上拥有一种催生报复心理的强大的力量,一种浑浑噩噩的“被遗弃感”。像七月一般什么都有的人,纵使有嫉妒心,却有一条底线在那里,不至于偏颇太严重。安生则不然。她可以为非作歹,坏事做绝;她也可以为了七月舍弃了自己的最爱。
其实,对于安生而言,洒脱了直接把苏志明抢过来的话,或许三个人都得到解放了。七月能够在痛恨他们俩的基础上重新寻找真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也会懂得原谅;而苏志明和安生自不必说,尽管觉得愧疚,却可以在相互依偎中匍匐前行。世间的感情本就没有对错,错的只是纠结了自己和他人。
苏志明可以算是我最不喜欢的一个角色,因为我觉得他是一个很软弱和不干脆的人。正因为他的不决绝,伤了两个女孩子,让她们的人生经历了不该有的错配。男性本应该是比女性更为快意恩仇的,但苏志明却过于优柔寡断。他的骨子里缺少了安生“红玫瑰”一般的野性,所以他会被安生所吸引。人正因为缺什么,所以才更会向什么靠近。然而,他却悲剧地认为他更喜欢“白玫瑰”一般纯粹的七月。诚然,若论家庭条件的门当户对,他和七月是合拍的。可是精神上的契合,却是在安生的身上获得了圆满。
倘若我是苏志明,或许我还是会选择和七月在一起。可是无法获得的“安生”,我会自己去补足。从头到尾,他并没有和安生真正相处过,没有经历过从激情、平台期,再到相互生厌。安生对他而言,永远是那颗无法企及的天上的晨星。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另一个无法成就的自己,以至于我们汲汲营营,孜孜不倦地追求。可是当这个东西到手之后,或许我们会轻叹一句:不过如此。
认知自己,永远比认知周围事物更为重要。人生的历劫,更多的是在追求更完满的自己的路上,碰壁,调整,最终找到那个失落的另一半。有时候,那个另一半是一个异性帮你补全的,有时候是身边的和你性格迥异的一群朋友,有时候却是你自己本身。
而那些我所见过的完满了自身的人,通常都拥有坚强的内心和可爱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