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看到这个电影名字是在刷微博时看到小蔡发的相关内容,也突然对它之前的一部纪录片<<三十二>>有了兴趣,于是在电影上映的那天,也就是14号,我把<<三十二>>看了一半。怎么说呢?它真的只是一部纪录片,创作者的视角可以说是很单纯的,只是记录着老人的生活,偶尔聊到那些残酷往事的时候,记录者也没有过多地去引导老人的情绪,只是像一个朋友一样静静地聆听着。恰恰是这种克制与平淡,让它显得不那么平凡。
今天晚上又和美女一起去看了电影<<二十二>>,这几天刷微博也看到有人说觉得稀里哗啦,昨天刘姐也看了,今早一来便说之前觉得日本人坏是坏,但看到那些老人的遭遇真的是恨死他们那副嘴脸了。这让我突然又对我所理解的这只是一个纪录片抱有怀疑态度了,还好今晚看后的感觉还是跟<<三十二>>一样,很平静。这种题材以其他任何形式去创作我觉得都是不合适的,恰恰是以这种纪录地方式才是最让人觉得这才是对历史的尊重,对那些平静而又努力生活着的幸存者的尊重。看完这部电影,我没有太多对日本人的仇恨情感,更多的是对这些曾经遭受过迫害却依然努力生活的老人的一种敬佩。虽然现在人民生活水平都提高不少,但这些受害者至少在我们看来生活环境并不是太好,这也是让我心疼的。
事后和美女聊着,美女问到既然这是她们的伤心事,而且公布出来她们也遭受到了别人异样的眼光,那些奔波于此事的人也有所后悔,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我觉得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历史,我们不能因为一些情感色彩而选择去抹掉。公布出来是让大家都知道这是事实发生过的,也确实给我们的人民带来不可磨灭的伤痛。对于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的否认、抨击,我们需要让更多人知道真相。这才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至于赔偿、道歉,我觉得这些对于生活归于平静的暮年老人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她们的遭遇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是一个历史问题,是日本侵略者所犯罪行的一个见证,是不容任何人否认或质疑的。
后来美女又问我如果我遭遇到这种事或者我周围人遭遇这种事我会怎么做?说实话我不知道我会怎么做,我现在任何假设下得出的结论都不能代表当我真正遭遇这些情况时所做出的选择。因为我无法真正体会那种痛苦,就像一个人无法真正理解另一个人的不幸遭遇,究其原因就是这事没有发生在你身上。所以当一个人向你诉说他的遭遇时,若你没有经历过,你只能说你能理解,但你不能完全说懂,真正的懂是一种感同身受的共鸣,是一种能彼此相互倾诉的抱团取暖。
《二十二》给我的是一种力量,一种从这些老人身上得到的力量,一种即使生活遭遇不幸依然能坚持活下去的力量,一种即使看清生活本质却依然能笑对它的从容和一种生活终究会归于平静的从容。
导演用一种温和、克制的纪录手法,是因为将她们当作亲人去对待,于是他的拍摄就有了分寸,问题也就有了底线。这是在知乎上看到的一段对该片的评价,我觉得写得很好。任何事情我们都需要有自己的分寸与底线,这样才对得起自己。
对于历史,我们应该正视它,从中吸取教训。之前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好多次,第一次去还未进馆,仅仅只是站在外面,心中已有波澜,整个人鸡皮疙瘩也起来了,这是对历史的敬畏吧!纪念馆的存在不仅对后人有教育意义,同时也是对历史的一种保留和见证,它时刻警醒着世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部电影我唯一想掉眼泪的地方就是在谢幕时有一位老人说到“希望中日关系友好一点”我想这也是遭遇过战争后幸存者的统一心声吧!因为战争真的很残酷,就像这段时间中印关系紧张一样,外婆就说她不希望打仗,打仗不好,现在武器这么高级,肯定会死更多人。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些生在和平年代的人所不能体会的对于那些经历过战争的人的痛苦情感吧。
战争很残酷,唯愿世界和平
2017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