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房子要开工装修了。
那是一套带地下室的一楼,地下室外租了,续到年底,所以暂时只装一楼。在一楼和地下室之间,还有个夹层的小空间,那天我去接运来的瓷砖,快搬完了,才后知后觉发现75*150的长瓷砖居然是水泥色的,摸上去还喇嚓嚓的,原来还是粗糙的哑光,和灰圤圤的水泥地真是无缝衔接,对应极了,即便我这种毫无想象力的人也觉得不用特意想象就扑面而来的水泥毛坯风的质感,和我心目中的明亮奶白色温馨居室反差有点大。
气急败坏的我,晚上回到家质问一脸无事的先生,他甩给我一个卖场”高级水泥风“的装修效果,灯光和精美装饰之下,啥也都不难看,可是我们是居家呀,不能这么后现代,面对他的轻率我无语极了。
隔一天,我们去和工人谈装修细节,下到夹层,站在不足1米8高的黑咕隆咚的逼仄空间里,我勉强能站直身子,听到先生和粉刷工说“地面用自流平,天花板刷一刷,墙不刷,保留原样”,天哪!乌黑黑的混凝土墙难道不刷白色吗?这是神马逻辑?
反正装修这事从起初我就没打算插手,想想算了,黑乎乎就黑乎乎吧,靠墙摆上一些架子柜子,也看不出颜色来,当个储藏室用,我也无心听他叨叨说这是保留最本真的建筑痕迹啦,什么专业人士建议啦等无厘头的话。
心情其实是不悦的,光是单纯想一下难看的地砖和黑洞洞的屋子,好象一下子没有了居住的欲望。
直到看到这本《安藤忠雄 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先生极力推荐我读,我在读着利玛窦,正好这段老讲广东教务的事,罗里八嗦的,就开始翻看这本安藤。
简直被迷住了!
安藤忠雄是日本建筑大师,以清水混凝土和光影结合的风格著称。他的【教堂三部曲】”光之教堂“、”风之教堂“、”水之教堂“被更多人知晓,他用自己的独特的箱型建筑风格,与光影结合,重新诠释了建筑设计。书的后记记载的他执业50年来著名的设计案例,我数了数,已经多达340个了!
一、”光之教堂"
堪称安藤忠雄的建筑名片,这块地占地仅113平米,预算也有限,是当地教众集资修建,教堂的思考和设计安藤就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四面清水混凝土,祭坛和长椅是用工地脚手架的杉木板做的,意图用最常见的材料去构建独特的空间。当人们进入礼拜堂后,外界由于箱体穿插进一面混凝土墙而形成的光亮渐渐退却,面前只剩下一排排的桌椅,以及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空隙,设计师有意让室内昏暗,让教众在里面等待、沉浸。而巨大的十字光线因日光流转而随之移动,变换。
另外,讲坛不是在最高处而是设在最下面,还有廉价的木制桌椅,安藤认为,这座教堂的精髓在“人人平等”的理念,而不是“光的十字架”的设计。
这个巨大的空隙,后来应教众们的要求加装上了玻璃,按安藤的原意是不想装的,可教众们坚持,说“冷”,安藤劝他们“就是因为内心觉得冷,所以适合大家聚在一起呀”,教众们让他不要再说歪理了,还是坚持装上玻璃。
安藤在以后的签名时,经常手绘光之教堂,仿佛是自己的Logo。
今天查资料,忽然看到一条无限期关闭光之教堂的消息,称因长期服务的志愿者普遍已高龄化(他们当中有一些已经去世)、人员无以为继,以及连年经费赤字而宣布宣布无限期暂停光之教堂建筑参观活动。
二、住宅.原点---住吉的长屋
住宅设计是安藤建筑设计的原点,囿于狭小的面积、预算的局促,安藤利用最普通的混凝土材料,营造出一个个出神入化的充满他奇思妙想的绝佳设计,住吉的长屋是第一个成功案例,它是如此成功,业主从1976年入住,到2017年本书出版,40多年来一直居住着,尽管面积狭小,中庭裸露,风雨来时,在家中去卫生间都要打伞,生活不便,业主却一直住在那儿。这是为什么?
“对我来说,住吉的长屋是我拼尽全力努力完成的作品。但这件作品的评价却糟糕透了。我在房子里设计了一个露天中庭,风会吹进来,雨也会下进来。
业主曾经问过我,‘安藤先生,天气冷的时候怎么办?
我回答他说,‘多穿一件衬衫如何?’
他又问我,‘如果变得更冷,怎么办?’
我接着回答说,‘那就再多穿一件吧!
他继续追问,‘变得非常冷的时候呢?
我说,‘那就请忍着点吧。
在人生中,学会放弃也是很重要的。
结果,业主回答我,‘嗯,我会努力的。’
如今,这位业主住在这栋房子里,已经四十多年了。应该为他带来了很多不便。”
建筑师村野藤吾曾经对安藤说,“这栋房子非常棒,不过,如果这栋房子得了奖,应该把奖颁给业主,而不是安藤先生。”安藤后来凭此获得了日本建筑协会奖。
“在这个房子里度过了几十年的时间,感受着四季的流转和光线的游移,我对这个房子充满了复杂的感情。有时抱怨,有时兴奋,有时需要应对很多挑战。但是,我从没有对这些居住经验感到厌烦,我把这个露天的中庭视作一个心理专栏,它只是需要你牺牲一点生活的舒适度。”业主评价说。
建筑是一种观察和感受自然的方式。但自然不能融入建筑本身(这也解释了安藤对任何类型家庭绿化的排斥),它必须被适当调解。庭院是实现这种调解的最佳方式之一。在院子里,大自然每天都呈现出不同的一面。庭院是在房子里展开的生活的核心,是引入自然现象的装置,如在城市中容易被忽视的光、风和雨。
安藤在1980年写下这段话,那是在他设计了住吉的长屋五年之后,在某种程度上总结了他在那里的经历。关键的句子仍然是第一句:“我对发现在恶劣条件下可以提取和发展出什么新的生活模式很感兴趣。”安藤将一种源自他自己的文化传统的禁欲主义(因此没有被任何民族主义所遮蔽)与明显源自西方的疯狂消费主义对立起来。在一个越来越统一的世界里,任何东西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得到,当然需要付费,尽管只是作为一种替代,安藤提供了一种新的自我约束的极端奢侈,它强制反思真正的价值,体验许多现实:热,冷,太阳,雨,风,雪,明,暗,以及生活在这些极端之间创造的无限的层次和细微差别。极致简朴的条件会带来最大程度的精炼和最崇高的丰富。
三、丰饶的小宇宙:4*4住宅
1.新住宅的占地面积是四米乘四米,2.安藤将新住宅规划成一座四层的“塔楼”,前三层每层高两米,依次相叠,第四层再挑高两米,也就是高四米,并且在朝大海的一面向前、向左各移动一米,与其余三层错开;3.楼层的功能分配上,一楼浴室、二楼卧室、三楼书房、四楼客厅,而且安藤并没有设计电梯,上下楼全靠进屋一侧狭窄的楼梯;4.建筑采取“背对都市,面朝大海”的姿态,主要的开口、开窗都与大海相对,第一层正中开一道门,第二层承接一层门的尺寸开一扇玻璃竖窗,第三、四层整面皆为大玻璃窗。
2003年1月,“四乘四”竣工,濑户内海的海岸线上多出了一座茕茕孑立的灯塔。
“拥有即使比它宽敞五十倍也感受不到的丰饶”------安藤
田中先生至今已在海边居住十二年,生活虽然不容易,却饶有趣味,而且幸福美满。有趣的是,是“四乘四”替他觅到了人生的另一半,女孩慕名而来,交往后发现两人志趣相同,便结为伴侣,共同在这里经营生活。
还有一处细节着实让人感动。婚后第二年,家里迎来了宝宝,田中先生在二楼夫妻俩卧室仅剩的半平方米的空间里,塞进了一架小小的婴儿床。这让我们不禁回想到建筑的本源:不就是一处面临风雨时,让人的身心有着落,能够栖身的安全之所吗?
四、3.6米的绿山墙---藏在公园里的靭公园住宅
把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把光和空气引入住宅。这个5*27的瘦长版小微住宅,再一次体现了安藤的生活哲学。
这个小建筑的北门是临街,南门是面对公园,在公园的那一面,设计师建造了一条3.6米高的混凝土墙,将公园和自家庭院分隔开,并利用特殊的灌溉设施在墙壁上种植绿植,形成外公园、内植被的立体格局。
这次的韧公园住宅 ,也是生活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完美体现,不用出门就能感受自然,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感。这个住宅一层,二层,三层的视觉效果完全不同,每层的绿植都不一样,和公园融合的方式也不同,而且春夏秋冬还能欣赏到完全不同的景色。
“建筑设计一定要考虑到场地因素,人生也是,一定要考虑到未来!"-- 安藤忠雄
其实我并没看明白这个绿山墙是怎么回事,可是只看图片就已经感觉身在绿植盎然的公园了,还有个小插曲是,业主开始不太满意公园的风景,嫌公园的树长得不太好,安藤就让业主偷偷过去栽上新的树木,后来业主遭到了大阪市政府的投诉,“但还是很佩服安藤先生到别人的土地去种树的精神。”
这些住宅设计带给人很多新奇的感受,以及丰富的联想,可以打开思维,设想一下我未来的居家,也借鉴一下安藤的设计艺术,毕竟,人生是用来丰富的。
建筑设计师安藤还是位哲学家,虽然本人没读过大学,完全凭借自学,成为世界著名建筑艺术家。书里许多话都象是格言警句,到处体现了他对于艺术,对于人生的思考。
1、建筑就是人工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现在与过去等诸多要素和人类社会多种现象之间的关系。
建筑的原点,就是住宅的问题、空间的光与影等美学问题。
2、为了能赶在时代的前方,每一天都在坚持向前奔跑着。无论在何处,都不能保证自己能赢。正因如此,建筑设计才是一件有趣的事,正因如此,活着才是一件有趣的事!
面对我的人生,我正拼尽全力活着。
内心总是跟年轻时一样,一直在追逐自己的梦想。
在自己的人生中,你有直面挑战吗?
比如对那些在别人看来没有任何意义的事,你却拼命地朝着目标奋勇前进,这种态度宝贵且美丽。
3、什么是“活着”?有自由,人才真正叫活着;活着,身体中就应该充满生命力。能挣到钱、有钱并不是人活着的证明。
4、在我看来,人心是很难居住在这个数字时代的,而我想建造的场所,是那种能让人心居住、扎根的地方。
5、人们应该把住宅当作呈现自己梦想的地方,不应该单独追求便利、舒适,还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丰富。
6、建筑要呼吸,要融入周边的风景里需要一定的时间。
7、从自己无限的内心世界中,寻求创新,去创造出自己的世界。
8、要到美术馆去看那些作品,要用脚走着去,不要在手机上看。
9、只要心中追寻理想,不断努力前进,自然就会吸引有趣的人。人生就这么一次,如同莎士比亚说的,就这么一次而已。
10、所谓传统,不是看得见的形体,而是支撑形体的精神。我认为,汲取这种精神并运用在现代,才是继承传统的真意。
最后这句话,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