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英国著名的曼彻斯特调查报告指出,教育成功的至要因素在家庭环境内,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两倍于社区与学校两项因素之和。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离不开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一、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
要做好家庭教育指导,首先就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其中就包括了解实长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指家长在教育玩养子女过解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数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将。依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心理学家鮑姆令德的邮究,常见的家长教育方式主要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四种。
1. 权威型教育方式
这是一种民主、关心的教育方式,表现为家长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对孩子的成长有明确而合理的要求和行为目标,并会运用沟通等方式与孩子讨论,愿意接纳孩子的观点并给子相应的回应。在亲子沟通过程中,家长能在明确相关的要求之后坚持原则,对孩子不合理的任性行为予以合理拒绝或加以限制,督促孩子努力完成既定的目标。
2. 专制型教育方式
专制型教育方式的背后是其施教者——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用成人的标准。这种教育方式与家长的社会价值观关系密切。此类家长由于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于是就会向孩子提出很多超出其能力的要求,并为此制订相当严格的规则,强迫孩子遵守。一般情况下,此类家长不会间孩子解释要求和规则原则,仅仅要求孩子服从或遵守,且要接受自己给予的一切。倘若孩子表现出与家长要求或期望不符的言行,就会遭受相应的惩罚,其中包括谩骂、殴打等惩罚方式。
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对抗,自卑,焦虑,依赖等特征,从而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成长。
3. 溺爱型教育方式
溺爱型教育方式是一种放纵型教育方式,表现为施教者——家长对孩子过分关注。通常实行这种教育方式的家庭中,孩子是全家的核心,家庭成员以孩子为中心行动。家长极少对孩子提要求,也极少对孩子的言行加以限制。基本上孩子的任何要求均会得到满足。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形成任性、冲动、幼稚、自私的性格。孩子进入学校后,一旦发现自己受到的待遇与在家庭中不同,就会产生心理落差,进而出现心理问题。同时,过分溺爱下,孩子缺乏借助延迟满足培养出的期待心理,其要求极易得到满足,所以做事缺乏恒心和耐心,容易半途而废。
4.忽视型教育方式
这种教育方式的表现是,家长对孩子疏于照顾、鲜少陪伴,因此极难察觉孩子的各种内在需求,也就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成长,因为爱与被爱的心理需求没能得到满足,极易出现行为失调,或是表现为较高的攻击性和易于发怒等外在的问题行为,或是表现为胆小怕事、自卑心理严重的行为。很多留守儿童就是忽视型教育方式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