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刚上大学时,直系学长告诉我要多参加组织,认识的人多了,以后的路,也会好走很多。他把这叫做“人脉”,说个人能力很重要,但人脉,更重要。
同时,他以身作则,光组织和社团就参加了五六个,走在路上,经常会遇到可以打招呼的人。每次他都很开心,觉得自己是学校里人脉最广的人。
自带光环,荣耀加身。
我去认真模仿了,但大一走了一圈下来,交到的朋友,却寥寥无几。无休止的例会和活动,让我总有一种浪费生命的感觉,同部门之间的同学,说话的多,交心的少。
走在路上,我也会遇到一些认识的人,但我清晰地知道:对方并不是我的朋友。
我们只是熟人,同待在一个小小圈子里,想法不一,兴趣各异,如果非要算朋友的话,顶多,是点头之交。
不会敞开心扉,很少相互帮助,我会和很多人一起参加活动,但幕落人散后,我们各奔东西。
其实我当时很迷茫,为了积累所谓“人脉”,每天强行认识别人,但也明白地认识到:我们只是有过点头之交的陌生人。
我又去请教学长,他说我做得很好,同时还指点我。
“你认识的人越多,你的人脉就越广!”
02
其实我小时候是一个很内向的人,后来慢慢放开了,但吆五喝六,横刀立马的姿态,还是做不出来。
在外读大学时,有时候我会不想回家,总觉得外面自由,怎么活都开心,但一回家,强迫性的东西,会有很多很多。
母亲经常让我出去走走,说要多结交朋友,遇到事情的时候,人家也可以帮一把。我也知道结交朋友的重要性,但事先就带上了寻求帮助的目的,反而让我觉得像交易,而不是我理解中的交朋友。
交易模式很简单:我去你家走了,我们是朋友了,下次我遇到事情,你要记得帮我。
三番五次不去,母亲开始骂我了:“你是不是瞧不起别人,怎么这么不会办事呢!就你这样,以后你结婚时,连一桌人都凑不齐,那不是丢死人了么!”
哦,我开始明白了,原来母亲让我出去走动的意思,是为了家里有事的时候聚聚人气,排场小了,会被别人笑话。
为了不让她生气,我硬着头皮去了很多次。
幼时的小伙伴早早上了社会,过年回家,他们喜欢聚众赌博抽烟。我对这些不感兴趣,每次去了打完招呼,在一边坐一下午,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像一个演员,烟雾缭绕中,我努力把不喜欢演成喜欢,但每次回家,都有一种逃离的快感。
有时候也内疚,从而怀疑自己:
是不是自己真的不适合与人打交道,亦或者,是自己太无能?
03
但在外面时,我明明不是这样的。我参加演讲比赛,在众人面前讲段子,每次在台上拿起话筒,我会觉得自己像一个王者。
别人也说我会说话,交际能力强,踏实,一点也看不出内向的痕迹。
在这样的矛盾体验中,我开始重新反思人脉,认真观察后,发现了很多不一样的现象。
曾经风光无限的学生会主席,毕业后却没能在大城市找下一份合适的工作,草草收场,回了老家。
曾经叱咤风云的单位老领导,退休后在楼下晒太阳,却屡屡被以前提拔过的下属无视。
曾经我以为加上牛人微信,就代表他们成了我的人脉,但我有事需要人家帮忙时,人家却没有回复我的信息。
也能理解,因为我认识他们,他们根本不认识我。
献的殷勤多了,就变成了一条只会摇尾巴的小狗,四脚着地的时候多,挺直腰杆的时间少。
不过也不能怪别人,这都是我们的个人选择。
04
现在看来,我觉得“人脉”这个词坑害了很多人,尤其是很多不通世事的年轻人。
他们误以为吃饭喝酒就是人脉,误认为跑前跑后就能得到人脉,误认为自己像小丑一样付出换来的,就是将来可以让他飞升的人脉。
今宵,酒醒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太多的宝贵时间,就这样浪费掉了,梦醒时,别人已经远去,只有自己,还在原地徘徊。
看清楚时,原来大部分人脉都是依附在实力上的,讲的是利益交换,而不是纯打感情牌。只有小部分,是通过长期的感情联络得来的。
你用一顿几百块钱的饭就想套别人十几万的资源,人家不是傻子,你得先拿出值那个价的实力再说。
原来如此,很现实,但也很合理。
于是后来,我都不再主动交朋友,更多时间,放在了可以真正提高自己的事情上面。希望下次,情况可以颠倒。
我认识的人不多,但认识我的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