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莉迪亚的世界里,父亲渴望融入人群,母亲渴望与众不同,莉迪亚一直知道父母的渴望,不用他们说出来就知道,而她,则希望他们开心。在母亲消失父亲崩溃全家瓦解的那段时间,莉迪亚许了一个愿:如果母亲回来,她要实现母亲的每一个意愿。结果,她的母亲真的回家了,在年幼的莉迪亚心里,那个巧合却如同神祗,而从那以后,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她不知道除了恐惧她还能做什么。
在我的世界里,我也曾经许过莉迪亚的这种愿望,而且很多,如果……,我以后就再也不……当然,目的也很多,为了父母开心,为了外婆长寿,为了朋友一直在我身边,为了考出好成绩,为了身边的人健康,为了旅行中的意外赶紧解除……似乎每次当我遇到无法解决的烦恼的时候,我都会许一个这样的愿望。这样的愿望有一种魔力,会让你觉得,许完愿,只要照着做,愿望一定会实现,麻烦一定会迎刃而解。
到头来,麻烦得到了解决,究竟是愿望成真了,还是别人帮忙或者自己努力了,又或者是早已注定的结局,都已经分不太清楚,也不那么重要了。
这种充满了牺牲、迁就的愿望也是一种奇怪的魔咒,不管能不能成真,许着许着就离原来的自已越来越远,等蓦然回首的时候,发现根本已经找不到来时的路。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想过真正的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哈,天知道!
在莉迪亚的世界里,她的父母把自己未能现实的愿望都强加在了她的身上,他们心满意足地以为莉迪亚长成了他们所希望的那样,直到翻开她那一本本空白的日记,直到发现她那一个个虚构出来的朋友,他们才明白,莉迪亚只是他们想象中的莉迪亚。
我想起了以前看到过的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想象中。在我的世界里,我又何尝不是经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周围的人的身上,希望他们做我希望他们做的事,成为我希望他们成为的那个样子。然而我所看见,我所了解的,是他们真正的样子,还是我自己想象出来的呢?
恐惧来源于过深的执念。
幸好我的执念没有莉迪亚,没有她父母那么深,愿望能实现最好,不能实现也就算了,即使前路无穷无尽的烦恼,我也只能鼓起勇气一步一步踏下去。我的想法,别人能不能接受都没关系,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样子,不应该活在别人的想象中。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
《无声告白》的封面上写了一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关系网中,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谈何容易。
可惜,莉迪亚最后还是死了,她必须去另一个世界,才能找回自己,重新开始……这也是我不喜欢这本书的唯一原因。如果书里的原型来源于生活,我只希望作者的执念别那么深。
2017年12月15日
美 伍绮诗
译 孙璐
中文版权:上海读客图书有限公司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5年7月第1版
书中主要人物整理:
詹姆斯·P·李:米德伍德学院教授,教美国历史导论课,他的父亲是顶着假名来到加州的中国人,而他则成为了父母就职学校的第一位东方学生,即便他后来进入哈佛并完成了博士的学业,他内心的渴望却是融入人群。
玛丽琳: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母亲是一位高中家政课老师,一生过得渺小而孤独,她不希望重蹈母亲的覆辙,一直渴望过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她在大学遇到了教历史的詹姆斯,大四的时候怀孕结婚,一直未能完成的学业成了她的一个遗憾。
内斯:詹姆斯和玛丽琳的大儿子,痴迷宇航员和航天任务,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小时候因为莉迪亚夺走了父母全部的注意力而把她推到了水里,那件事让他和莉迪亚紧紧羁绊在了一起。
莉迪亚:母亲离家出走的期间她许了一个愿,如果母亲回来,她要实现母亲的每一个意愿,从那以后,她彻底地迷失了自己。
汉娜:总是在默默察言观色的幺妹,在家里习惯把自己隐藏起来,却又极为渴望得到家中其他成员的关爱。
多丽丝·沃克尔:玛丽琳的母亲,一位高中家政课老师,喜欢看《贝蒂·克罗克烹饪书》,没有出过远门,一辈子围着厨房转。
路易莎·陈:詹姆斯的助教,莉迪亚死后,詹姆斯一直在她那里寻求安慰。
杰克:领家男孩,从一年级开始与内斯同学,总是每隔几星期换一个女朋友,却用自己不善表达的方式喜欢着内斯。
珍妮特·伍尔夫:杰克的母亲,是位出色的女大夫,却疏于对杰克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