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
子贡说:先生在文献典籍方面的学问,可以听到;先生关于性与天道方面的言论,就很难听到了。
文章:文献典籍,指《诗》、《书》、《礼》、《乐》一类的典籍。
性:人的本性,《论语》中夫子只谈到过:性相近,习相远。再没有其他论见。
天道:古时所讲的天道,多指自然和人类社会吉凶祸福的关系。然而夫子存而不论,鲜及之。
[愚悟]
从本章子贡的话中可以得知,夫子平时传播的只是学问而已,而且都是些可考之学,性与天道,不是一般人可以比及的,因此,极少论及。《论语》中论性只有一次,而且也不是论性之本;天道则存而不论,鬼神也是敬而远之而已。夫子育人,由学而知人道,知人道而悟天道,由近及远,终有所得而不偏失。
另一方面,从本章也可以看出,子贡之学已非浅,开始有所涉及这两方面内容,进一步了解到了夫子的博大精深,故美而赞之。
关于性与天道,夫子之后,各家都开始论及,包括儒家,再加上后来的宗教,似乎都是些深不可测的学问,然而也多不可考。我们不去否认这些学问到底对不对,但是,如果能通过自己的学习,一点一滴,从身边的人道学起,再慢慢深入,由近及远,带着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最终悟到的天道,一定会更实际、更客观些。这样做也不容易迷失自我,更能分辨出学术上的真伪。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因为各种原因,都无法完成这个过程,于是,直接选择一个现成的结果,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然而,这种先果后因,由远及近的方法,容易人迷失在道路上,最终回不了家,找不回自我。因此,劝君还须从头开始,先根后叶,终成参天大树,莫为虚无飘渺、口舌之辩之事。就连儒家的学问,钱穆先生也提出,当先读《论语》,有所得之后,再读《孟子》,以免有失。因为孟子也已经论及人性。由此可见,儒家的学问也应当从夫子之学开始学起,有所立后,方可施于后世儒生之学,否则或许也会有违夫子本意。
[原文]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
子路听到了一个道理,还没有去实行,担心又听到一个道理。
[愚悟]
子路有闻,必能行之。如果没有成行,担心又有闻,而行之不及。可见子路是闻之必行,勇于实践的人,其它弟子门人多不及他,故特以本章记之,以勉后世学者,学当行之,切不可学是学,行是行,学行分离,如此也只是空学而已,不足为学。
子路未行恐闻,若是已行则必能求闻以行。此子路之好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