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医之路上走出精彩

文/杜彩霞

      阳城县城北有一座名山——仙翁山,相传三国时吴国方士葛玄曾在这里修炼丹术、治病救人,山下就是阳城县文化名乡,“十山九回头,万泉涓涓流”的寺头乡。如今,又有一位老中医在这里四十余年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董神医”,他就是寺头乡北下庄村人董显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学医,源于见证了刹那间的神奇

      1971年,董显辉小学毕业了,在那成分论还没有烟消云散的年代,富农后代的帽子紧紧扣在他的头上,他也因此过早地结束了校园生活,无奈地投身到农业生产的劳动中去。

    那一年,他只有14岁,物质生活的匮乏对于他的家庭毫无例外,他因此长的个子矮小,面黄肌瘦,长大后做什么,父母为此忧心忡忡。几经商榷,他被他的姨夫,当地有名的老中医 刘 培林领回家中当学徒,对于这个决定,他不认可,也不反对,但是真在对学医有了兴趣,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

    那年秋天的一个中午,一对中年夫妻搀扶着一个年轻人来到他姨夫家里就诊,那个年轻人弯着腰,脸色苍白,满头大汗,口中不住地喊着疼。刘大夫迅速打开药箱,取出一个小布包,抽出两根白线和一根比缝衣针略微粗些的银针,拉住年轻人的右手,在他的中指和无名指上缠上白线,用银针在扎着白线的两根手指头前段扎了几下,年轻人的手指前面立刻冒出了两股黑血。眨眼间,年轻人站直了腰,说,好了,不疼了。

      幼小的董显辉亲眼目睹了治疗的全过程,扎几针放一点血,竟然就治好了肚子疼,神奇的中医之术霎时间震撼了他的心灵,立志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从此成了他一辈子孜孜不倦的追求。

图片发自简书App


          针灸,只为寻找最低廉的治病方法

    1974年,1975年,在那阶级斗争的硝烟还在到处弥漫的时代,穷,依然是一个可怕的字眼,因为穷而耽误治疗,在那个时候的农村屡见不鲜。一个八岁的孩子死了,莫名其妙,一个人的老婆得了痢疾,也撒手人寰,职业的敏感让董显辉一一上门看个究竟,所有的原因只有一个,没钱!没钱!没钱!因为没钱,一个在家里硬等,一个去找树仙寻求神药,这不该逝去的生命深深震撼着董显辉敏感的神经,如何在缺医少药的农村,给乡亲们带来生命的希望?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然而面对贫穷,他也无能为力,去哪里才能求得不花钱买药就能治病救人的良方呢?从此,他一面扑进晦涩难懂的中医典籍里, 从基础的《脉诀》、《药性》、《汤头》,读到《黄帝内经》、《伤寒论》、《针炙甲乙经》,一本一本慢慢啃,另一方面 更加发奋学习按摩推拿技术,用心地收集最廉价的治病救人的方法。1976年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董显辉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讲述了运城焦顺发医生用针灸给广大患者治病的消息,他大为振奋,第二天就拿上报纸去了运城,二次拜师,幸运的是,焦大夫感动于他勇于求学的精神,欣然收下了这个徒弟。刚开始,谁也不相信这半大的毛头小伙,董显辉就对着穴位图在自己身上尝试、揣摩,终于学得了过硬的针灸技术返回故里,从此,那小小的银针须臾不离陪伴在他的身旁,一晃过去了四十多年。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病患

    “中医不是万能的”,这是董显辉最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虽然屠嗷嗷的青蒿素已经让世界对中国的中医中药刮目相看,虽然几十年来 ,他的银针给无数的偏头痛、腰腿疼、偏瘫的患者带去了福音,他的名字也在芦河岸边家喻户晓,但是,他也从不随便夸大中医的功效,也不恶意贬损西医的长处,始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病患。

      从1988年参加华北地区第四届中医针灸交流会与国医大师贺普仁合影至今,他得到的荣誉数不胜数,只二零一二年六月,《当代中国医学研究》编撰委员就为他的《说古道今测血压》和《就“化瘀通腑法”对于脑中风的治疗》颁发了两个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荣誉面前,他依然不骄不躁,他始终认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踏踏实实为老百姓看病,才不负当年发奋学医的初衷,至于诊金,朴素的乡亲们有时候就是带一点小米、核桃这样的土特产,他也丝毫不以为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美不过夕阳红

      现在的董显辉是位名副其实的花甲老人,一辈子治病救人,没有一丝闲暇,如今儿女都事业有成,他本来可以安享晚年,含饴弄孙,却没想到变得更忙了,一方面络绎不绝的病人离不开他,职业病,富贵病,多少人希望在他的银针下妙手回春,另一方面,随着悠然阳城旅游事业的欣欣向荣,他另一个“诗人”的身份也被寺头乡政府领导所熟知了,他也毫不推脱,欣然用手中的笔为家乡的山水古建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为美丽乡村建设描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此又戴上了一顶阳城新乡贤的特殊桂冠。

    是药三分毒,如何把老祖先千年不朽的岐黄之术在自己手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永远是董显辉最大的梦想,现在,他每天上午背着他的小包在县城最大的药房“同仁堂”坐诊看病,其余有空的时候,开始在宣纸上着手抄写《黄帝内经》,他计划有生之年一定抄写完毕并且全部加上自己的注释。很多人知道他一辈子用毛笔小楷写药方,长期以启功大师的书法为摹本,他受聘为寺头中学的书法辅导员,绝非浪得虚名。这项浩大的工程完工以后,必将给后辈儿孙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什么支撑着这位老人在医学的道路上走的坚定,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精彩?反复咀嚼他大门口手书的那副对联,也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仰以察古俯以观今  虚可引和静可生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236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6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715评论 0 34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99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95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733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85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22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02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9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81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47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0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5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0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6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