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书看多了,就有了想写点什么的想法和冲动。于是乎,从前些年的写博客,到现在“玩”的简书和微信公众号,都留下了自己浅浅的足迹。
我觉得,喜欢文学的人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很多别人眼中的平淡小事,在喜欢文学的人眼中,却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发现更深层的触动灵魂的“美”。这个“美”,既包括真正的美,也包括假的美——加引号的美。
有一天上班途中,看到一位女士骑着自行车,车篮里放着一束鲜花,我想她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就此事写了一篇《送一束花给自己》;回顾自己的文学之路,我写了《朝圣之路》;去年在《岳阳日报》拜读了赵启鸿老师的《岳阳看水》,我写了《岳阳看山》;小时候,村上一个老人因为丢失了几只羊而跳井自杀了,我写了《伤心的羊》……
我写作过程中,有的文章是先有标题,再想内容,有的文章是先有内容,再有标题。好的标题,确实能吸引眼球,当然,内容好,才是真的好。像严歌苓的散文名篇《失落的版图》,文学写作者们就“出炉”了《父亲的版图》、《母亲的版图》等文章。而之前冯小刚电影《芳华》的大热,文学圈也受“传染”,《父亲的芳华》《母亲的芳华》等文章随处可见。
灵感可遇而不可求。我有一篇想写的文章,题目都想好二十年了,还是未能写就。那是1999年的冬天,我正在异地求学,早上晨跑,天仍然是黑蒙蒙的,风冷嗖嗖的,第一班公交车上,仍然会有一两个人或三四个人。我知道,有的人为了生活必须要早起。恰巧当时正读罗兰的文集《早起看人间》,我想,我一定要写一篇《早起看人间》,但直至今日,仍然未能完成,不知道这笔”债”什么时候才能偿还。
有时候,脑海里会突然蹦出几句有意思的话,没有马上记下来,过了一两天,再怎么想,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感到懊悔不已。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我在手机里下载了专门的记事本,想到就记下来,情形好多了。记事本的内容有“成品”和“半成品”之分。“成品”是写好的,我在相应的文章题目后面加个OK,“半成品”是想要写的但尚未完成的,仍然需要加工打磨。
有人说,生活处处皆学问,我觉得也可以这样说,生活处处皆灵感。只要用心,身边的一些人,一些事,媒体的一些新闻,都可以带来灵感,再用心雕琢一番,至少是一篇有创意的作品。当然,想写出有份量的作品,在多写的同时,必须多读,多思。因为文学之路,没有捷径。
让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