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早上六点的密训我有几点感悟,就趁热打铁了。
老师分享了很多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个重要的地方。
01警惕无脑勤奋
有人需要一天14个小时的连续上班加加班,可是这14小时真的是高效利用吗?全力以赴?要知道忙碌与效率是天壤之别!
有的人因为14小时加班,推掉了陪伴孩子,推掉家务,推掉有意义的交际活动。
回顾去年今年的加班状态,真的能量有高有低。有的时候是饱含委屈,有的时候是忙而充实,有的时候是集体加班,有的时候是个人加班。身在体制内,很多时候加班是我们没有办法推掉的职责,是无奈的选择。不是这个行业的人有时候无法充分理解到,为什么要加班。这里包括我的姻亲家人,他们认为要外企工资挣的高,职位高加班才是合理的。然而这个行业不是这样的,职位低的人资源少,反抗权利小,工作会被压的更多。
这两个月我主要干的几件事情,让工作氛围好了一点。一是展现了自己在行业里的人脉。让领导看到我并不是没有愿意支持挺我的人,我手里也是有资源的;所以领导有时候也不敢恶意搞事情。二是在工作中多做复盘。(上半年学习了《刻意练习》这本书让我发现做复盘其实是建立了一种反馈。在没有找到一个教练时,我们的反馈不一定非要别人,自己也可以。)这样在忙碌的工作中也是学习精进成长的好机会。有了这样的心态,让我即使加班做复盘心里还是高兴的。三是把领导当领导。以前我没有把领导当成同事看,因为领导同样是女的且不是一个赛道,所以遇到的很多事包括有些个人机会都跟领导说。然而身在职场,其实很多话是不能说的。说出去了在领导心情不好的时候可能就变成了话柄,弱点。随时可以掐死你。四是看淡结果。因为对未来职位的热烈渴求,然而又因境遇在短期内没法达成,所以很多工作都想要做得很好。然而事情总会有计划外的状况出来,内心就容易崩塌。这个月因为有考试,所以全力以赴的先推进那件事,最近两周到点就下班回家看书,对工作没有苛求完美了,没有时间有感性的烦恼,工作氛围反而好了。
所以发现工作状态真的跟心态和策略有很大关系。
现在思考的是,工作那么多事哪些是可以交办出去的?哪些工作是可以借用他人力量来化解的?哪些可以放在下一阶段不用挤在一个时间里的?哪些工作可以在碎片化时间里面去思考的?
今天早上的密训提醒了我,要开展交际活动。毕竟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对于工作也是有促进作用的!下一步修订自己的交际1.0,适时开启。
02最有效的勤奋者
坚持输入+输出的闭环并学以致用
看书时必须有笔记,笔记后要用起来
非常想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虽然有学《人性的弱点》,虽然也发现了有些人真的很喜欢别人夸奖他,但夸奖,赞美还是非常少。要夸奖且不空洞的确是门手艺,打算再重读并用起来。
所以要放在反思日记里,实时提醒自己去实践。
坚持输入和输出,我打算每一次密训后必有感悟,一段时间后必有践行记录。
03目标达成的注意事项
做事前问问自己三个问题
为什么要做?
做这件事的目标是什么?
现在付出的努力和目标有因果关系吗?
做目标时问问
你的微习惯有围绕日周计划吗?
你的日计划有围绕周计划/目标么?
你的周计划有围绕月计划/目标么?
你的月计划有围绕年计划/目标么?
你的目标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可衡量吗?可以追踪和监督吗?有截止日期吗?有阶段性的里程碑吗?设置了奖励和惩罚了吗?
刷手机时问问
本周目标实现了吗?
本周是否尽最大努力去构建良好人际关系?
本周日课的完成情况实现了吗?
金句
写下来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如果事情要改变,你就得首先改变,把手里的牌打好,打的精彩。拒绝抱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里边我读到的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自我负责”,这是我现阶段最核心的价值观。自我负责意味着我有主动性,我可以创造自己想要的,我可以决定一切,即便达不到我想要的结果,至少能向这个结果靠近。
如果寄希望于外部世界或者别的人,等靠要,那就必然要失望。没有人有义务无条件的照顾我的感受和需要,即便是父母也不可能管我一辈子,何况即便他们想要管,也只会用他们认为对的方式,而给不了我真正想要的。
想要,就自己做,自己不想做,那就接受现状。自己不动手又不接受现状,那就活该难受。敢比会更重要,意愿比能力更重要。
立即行动,多想办法,多创造
行动:
做快速改变的人,不抱怨。
多专研,做不怕麻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