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
改变,是一个结果,往往我们只是一厢情愿的想得到它,而略过了过程。
玛奶奶给我们讲过贝克哈德的变革方程式:D*V*Fs>RC.
D是指渴望程度,对现状的不满,想要改变。
V是指愿景清晰度,对于这样一个你想要的改变,你的愿景是什么呢?这个愿景有多清晰?
Fs行动的第一步,你行动的第一步是什么?
你不需要把所有计划里面的细节都填满,但是你必须要知道第一步怎么开始,行动计划需符合smarrt原则。
RC是指对改变的阻抗。
如果把D*V*Fs>RC比作是一辆负重前行的列车,带我们到达一个又一个终点站。
D、V、Fs、分别代表着列车上的一节车厢。
>好比是火车头。
RC代表阻挡列车到达目的地的阻力,
比如:来自地心的引力,铁轨的摩擦力,空气的阻力等等。
这是客观存在的一些条件,当然这些问题也影响着列车的速度。
那么,我们彼此都承受着自身的重量和阻力在艰难的爬行着。
我们怎么才能早点到达目的地呢?
加速前行对吧
那我们怎么增加我们的速度呢?
减少阻力?又或者是增加动力?
我们可以设计列车的外观去减少空气的阻力,
可以建设磁悬浮列车去减少铁轨的阻力。
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阻力对列车的影响,增加列车的速度。
我们知道列车要能在轨道上正常运行,就必须有动车为整列火车提供足够牵引力,。
比如,绿皮火车靠车头拖动着整列火车前行。(火车头就是装有动力装置的车厢也简称动车。)
这时候或许生活过于无聊,我们给自己开开玩笑说:“我发誓,我下定决心,我要做党的接班人,抛头颅洒热血”,一时激动就启动了列火车。
走着走着就疲惫了,出轨了,熄火了,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走着走着也可能到达了你想去的目的地,或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态,我们的行为不断的调整最终实现目标。
人生已然如此艰难,生活也不总是那么不堪。
我们肯定也有目标完成的很好的时候。
比如:你在千万人中刷到一张过年回家的高铁票。
我们会在前一天晚上把所有要整理打包带走的东西都收拾好。规定要几点睡,调好闹钟,一个不够,再加一个。明天早上要几点钟起来,是坐地铁还是打车。
每一步都会算好时间,做好计划。
每到春节,我们都会渴望能够回家聚一下,见到我们怀念的那山那水那里的人儿。
渴望,愿景,计划都有了,阻力都排除了,我们第一步都很明确。哪怕这个过程当我们没有买到高铁票。我们都会通过其它方式回家。比如飞机,火车,大巴等等。在时间上我们也会想办法错开(如:请假)
叫醒我们的是闹钟,让我们起床的是回家。
我们常常会发现目标无法实现,并不是我们缺乏能力,缺乏资源,我们也具备了详细的行动计划,可我们就是拖拖拉拉摊着不动或是在面对一些阻碍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妥协了。
有时候尽管我们也努力的去行动,去坚持,而坚持了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不知所措,怀疑人生。
我们就像是穿梭在黑夜中的列车,在到达人生的终点前,我们总是在黑暗中摸索着存在的意义,它仿若一缕微光,指引着我们向前,闪烁间又渐渐消失,再出现,循环往复。
所以当我们停泄不前,热情渐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拿出一个温度计一个车厢一个车厢的量一量,是迷失了方向,是失去了意义,还是不知如何开始,又或者是阻力比你想象的要大,你退缩了。
那么,我们的D车厢,V车厢,Fs车厢是不是都装上了动力装置,这决定了我们是绿皮火车还是高铁动车。
我们总是会为自己制定各种目标,每达成一个目标,我们就定下另一个目标,一次又一次成功之后,我们就会把目标调高,但是一旦碰到巨大的挫败,我们就会把目标调低,我们不会追随佛陀的教诲---放下所执,顺其自然,而是会为自己制定各种目标。设定希望及期望之后,再随着情况演变而时喜时悲。
莎士比亚说:成功之时,一切已结束; 努力的过程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