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前两年的我还不是很理解这种思绪,当然,如果说春节不让回家,那一定是不开心的。但是类似于端午、中秋这种节日,早些年是没有很大感触的,甚至连习俗固定的吃食也不会去刻意的尝上一尝。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绪就像阴雨天初起的雾,刚开始没觉得什么,但它却越来越浓,逐渐笼罩于日常之上,渗透进生活的点点滴滴,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却又充满仪式感的日子里松动了你原本坚固的城墙。
而这场战役的突破口始于你的胃肠。
人类是唯一一种不饥饿也要吃东西的动物。而“馋”是这种行为的诱因。当然这里所谓的馋并不是单指山珍海味、鲍鱼龙虾之类的,而是指你要满足我某一个点的需求,然后让我满足到“爽”的地步。
这才是真正的“解馋”,就好比怀孕的妇女,某一个时刻就像想吃酸,而下一秒就是想吃辣,只要你不能满足我这个需求,无论你给我做了多少进补的好东西,我已然没有解馋,依然不开心。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每年都有一段时间要回家解解馋的,我解馋的方式也可以说是很“土”了。
我的家乡在东北吉林的一个农村里,我也超级喜欢吃“茄子酱”这道菜。我的吃法也很与众不同,用一个超级大碗,就类似于《向往的生活》中,他们装面的大碗,茄子酱放入,再加入自家炸的辣椒油,搅拌的红彤彤、油汪汪的,然后再把一些农村田间的野菜撕碎也拌入其中,提味、还能解腻,最后放入白米饭,全部搅拌在一起,每次一吃都要三碗米饭起。而用我奶的话说,拌的就像猪食。
这是我的解馋。从初中开始到今天大学毕业都快三年了,一直在外面上学、工作,我很喜欢吃,也能做。但是这道茄子酱怎么做都不出我想要去拌一碗的冲动,用我们东北话说就是:怎么做的都“水了叭嚓”的,没有茄子味,当然,也就更别提外面餐馆里的全是油的茄子了。
所以,人馋起来,真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油水和调料就能满足的了。
还有一样神奇的食物,麻辣烫。一般是上大学的时候,或是有同学来你们学校看你的时候,你就能碰见一些人,在吃麻辣烫的时候,就会说:哎呀,它这个麻辣烫这有问题、那有问题,不如我们高中门口的哪哪家好吃。如果旁边再有一个他的高中同学、校友,也一定会大表赞同。
所谓故乡滋味、无时或忘、萦人至此。就是这样。
而如果你再仔细想一想,身边大概也那么些个同学、朋友,每每回到第一故乡、第二故乡、第三故乡这种地方一定回去吃上一吃当年最最喜欢的那份食物。
就好像梁实秋先生一样,留美归国后的第一件事,直奔“致美斋”,一口气儿吃了爆肚的三种做法,吃的压根发酸才满意而归。
所以,如果说想家了,那么多半都是你的馋病犯了。这种话说出来多半不会有人反驳的。
而且,我们人的饮食习惯都是打小培养起来的,你从小吃什么,你的胃就记住什么?所谓这也是为什么你到一个新的地方水土不服的第一反应都是由胃肠引起的。也是为什么有人不吃辣、有人不吃酸,但几乎不会有人不吃甜,当然太齁不行,因为甜是我们母乳的味道。
所以,我们还有一种更不会被人反驳的说话:
问:什么菜最好吃。
答:妈妈的菜最好吃。
所以,犯了馋病的你,在这个端午节回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