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责•使命•天命
——一个草根校长的教育心路
师范毕业了,得找一份工作,于是,顺理成章的走进了学校,走上了讲台。
大学毕业了,想想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太难,想想当老师也蛮不错的,于是,操起了教书的行当。
大学毕业后,辗转南北,换了几份工作,突然觉得,还是当老师好,于是,考一本教师资格证,转身变成了老师。
……
当老师无非就是这么几种情况。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自己当老师的初衷。
1992年,我并不想当老师,因为家族的榜样人物——我的一位堂兄是少校军官,我只想超越他,倒不是因为自己是官迷,仅仅只是想超越他而已。
师范本科毕业后,工作分配时因为没得选择自然就进了我们县的一中,当然,也感谢领导的关照。但在我心里,这只是一份工作,一份可以拥有铁饭碗的工作,我尽心尽职,只是基于职责和一个人的良知。
但是,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人或事会改变你人生的轨迹。
第一次改变我的是我的学生们。1993年6月,按照当时的高考,高二面临文理分科,学生们纠结了好几天之后,有30多位学生将《文理分科选择表》放到了我手里——老师,你帮我们填写吧,你教文科我就读文科,你教理科我就读理科!对于刚教了一年书的年轻老师来说,我的心彻底被这一种信赖俘获,我第一次感觉:教育,至少是一种责任,而且还是沉甸甸的!
第二次改变,是在2000年。作为教了8年的公办学校老师,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还有不变的是自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同样的工作,专业水平的提升无法得到满足,更别谈自我实现了。对于当时的现状,我自己的状态一日不如一日。走学校行政这条路,我不是一个很讨领导喜欢的人;离开教育下海去,我不喜欢经商,总觉得一天到晚想着“怎么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容易淹没一个人的纯粹。我只想做一个纯粹一些的人罢了。
有一天早上醒来,我伸了伸懒腰,静静地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两眼直直地看着天花板,渐渐地,白色的天花板上浮现出我的人影,躺着,我吓出了一身冷汗,耳畔悠悠的飘来一句“我仿佛看到了我将来死亡的样子”。
我想,应该是时候真正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了。
但是,此时,我已经离不开教育了,学生的爱与信赖已经让我深感“爱与被爱的幸福”了。
我将背负我的教育使命走向何方?
前方是否有属于我的舞台?当我改变我的教育前行路径时,前方是否会有盛大的庆典在等着我?我一脸茫然。
凭着直觉与预感:我相信,民办教育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期,我应该可以试一试。于是,我几乎跑遍了温州地区所有的民办学校,经过5个月的调研,我确信:民办学校需要一群有理想,有情怀,有强烈自我实现需求的专业校长。于是,2000年5月19日,我毅然决然离开了县一中,来到了一所私立高中当校长,那一年,我30岁。
这是一所起点较低的新办普高。刚开始,面对学生群体的落差,我陷入了煎熬之中。每一天,我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出发,而后,拖着疲惫的身躯伴着星光回家。我无法向他人倾诉我的现状,因为,这条路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只能每天告诫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样的状态,维持了一年,我殚精竭虑,倾尽全力,学校管理虽有所好转,但还是处于被动状态。
这一年,我一路前行一路思考。有一天,终于明白,教育的核心在于心育,心动才有行动;有一天,我终于发现,较之于县一中的学生而言,在这里,我的教育意义远大于县一中。于是,2001年,我开始了学生心理激励教育之旅,一干就是10年。
那个时候,几乎没有学校在做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更别谈心理激励教育这么一个全校性的大德育课程,可借鉴的资料寥寥无几,只能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既然方向明确,使命在肩,我只能一路高歌一路实践。
从自行研究到课程架构到团队建设到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3年初见成效,6年终见规模,学校从324人发展到最高峰1750人,教学质量不断攀升,2009年获县高考质量二等奖(当时,私立高中是得不到一等奖的)。之后,学校被评为温州市德育特色学校、浙江省一级民办普通高中。2011年,学生心理激励教育校本课程(20多万字)获得了“温州市首届精品课程一等奖”,2012年获得“浙江省首届精品课程”的称号。
10年磨一剑,只因教育使命。
只因坚信,优秀是一种习惯;只因坚信,教育就是让生命奔跑起来;只因坚信,努力,就能创造奇迹;只因坚信,只要前行,前方一定会有盛典!
但是,我开始感觉,在强大的公办高中的实力面前,中低端生源显然是缺乏竞争力的。2010年,我开始思考学校的转型:如何让学校脱胎换骨,完成华丽转身。
我知道,只有经历凤凰涅槃,才能浴火重生。
于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寄宿学校诞生了。
一群满怀教育情怀的校长郑重发出自己的承诺:与教师一起,日夜在校,创最优质的教育管理;与学生同行,共同成长,谋最适合的学习方法;与家长携手,齐抓共管,圆最绚丽的教育梦想。
我们拟定了爱智慧激励教育学生培养目标——适性向善的终身学习者,适存向上的积极行动者!我们希望培养的学生能顺乎天性,追求健康与快乐相伴;向善若水,崇尚个性与规范并存;砥砺前行,享受学习与智慧共生。
2018年12月,遇见南明,遇见全人之美课程。
这是一场美好的遇见。没有春雨小巷的诗意,没有夏日芳华的热烈,只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一文的感动与震撼,只有一个叫做“干国祥团队”这一群人的理想、深刻和丰盈。
美好的相遇总会让人有恨晚之感,于是,我们当即引进全人之美课程,此时,我校的课程终于达成比较丰满的理想状态。
我不是一个形而上者,更不是一个相信“冥冥之中注定”的宿命论者。但是,这一刻,我相信:当一种精神追求与现实需要达成理想的契合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这种契合是一种理想的幸福状态。
当然,理想的教育与现实总归需要时间去不断整合、相互迁就、重新创造,最终形成一个属于这所学校自己的东西。因为,理想从来并不理想,这是常识。
如果说,教育使命,是一个人把教育看成自己的重大责任,愿意为之全情投入,愿意为之担当。那么天命就是让我终于清晰地知道:我此生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从事教育事业而来的,我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深知自己前行的目标——找到正确的教育路径,引进并整合更好的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长成他们自己想要长成的最好的模样!
在无数次叩问自己之后,我知道,教育与我而言,很难达到天命的阶段。
但是,我愿意!
当我们把异姓的孩子,当成精神的子嗣,内心自然升腾起的是崇高的情感;当我们的教育生活充满歌声、星光、画笔和照亮万物的词语的时候,我们肯定是美好的;当我们为了教育的美好和美好的教育而生而活的时候,我们应该距离道德人格的最高境界“泽惠天下”已经不会太远了,我们可以或者仅仅只是一个老师!
人生就是要不断给自己以力量,将自己活成一束光,从而开启自己的教育故事。当我年迈之时,回首一生,我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没有美好的故事。
回首大半生的教育生涯,确实,感到成功的时候很少。但我想,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也是一路风景,目光所及,就是境界!因为良知,所以对学生尽责;因为学生给予我爱的回馈,教育成了我的使命,我深怕自己无法承受之重;因为教育的美好和对美好教育的追求,我是否已经开始走向教育的天命?我不甚清楚,但还是依然如故,一路前行一路自觉风光无限!
今天是我过的第二十七个教师节,看着今天刚刚参加完启蒙仪式的孩子们,我想,写完这几句话,我就开始走向第二十八了。其实,今天再美好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正如我现在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涯一样;今生再美好的教育叙事,到了来世,能否成为美丽的传说?
我不知道,也许,世界根本不会记得我们曾经来过。但是,我想,我们来过,不是为了让世界知道我们来过,而是让自己清楚,我的一生,对得住我曾经来过的这个世界吗?
我希望,有一天,当我和这个世界快要拜拜的时候,我一定睁大眼睛盯着天花板,用我一生最后的力气,告诉天花板上的那个人:我已用我一生的时间去证明——我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