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的世界》第12集里有这样的描写:“屋内的龙涎塔香,在空气中形成了一条蜿蜒的河流,仿佛映出了此刻岁月的流转,也让这欢愉显得格外短暂从而变的弥足珍贵……更使得人们在感叹“只是当时已惘然”时有了充分的理由……”
第13集里也提及它:“……一尊铜胎掐丝珐琅荷花小香炉,其内嵌紫铜莲蓬处,插得几炷仿莲子形龙涎塔香。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身处此房的马可只觉温暖如春,隐隐还有花香飘过。”
还有在第30集:“密室之中,似乎在用烟绫缎舞蹈的龙涎塔香指引着风口的方向……”
先说塔香,塔香又叫锥香、宝塔香,是香薰的一种,它因其造型而得名,制作工艺相对简单,这里要注意的是每颗塔香可燃烧5~8分钟,这也是为什么在《马可的世界》29集中【刘嘉柔声道:“你先用一炷塔香的时间尝试一下”……马可浅浅一笑“五分钟后见”说完就闭上了双眼开始观呼吸……】在我小说里冥想定位的时间旅行中5分钟相当于现实世界里的30个小时。
古时就有用特制的檀香、沉香等香料做成塔香形状,其内部中空,底留一小孔,利于烟雾的下降来提高观赏的情趣,也就是所谓的倒流香。
倒流香,因其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由于焦油含量较高而像水一样由高处流向低处而得名。
还有特意引流的倒流香炉,有一孔或者有一槽对准塔香小孔,同样是利于烟下沉的原理来制造美轮美奂的意境。
再来谈谈“龙涎香”(英语:Ambergris),古称阿末香、俺八儿香,在西方又称灰琥珀,是一种外貌阴灰或黑色的固态腊状可燃物质,从抹香鲸消化系统所产生。
龙涎香有其独特的甘甜土质香味(类似异丙醇的气味)。现在它已经大部分为化学合成物取代,龙涎香历史上主要用来当做香水的定香剂。汉代,渔民在海里捞到一些成品龙香,干燥后能发出持久的香气,点燃时更是香味四溢,于是被当着宝物贡献给皇帝,在宫庭里用作香料,或作为药物,并叫做“龙涎香”。
用龙涎香所制造的燃香,具有极为特殊的“定香”“聚烟”特性,而欧洲人把龙涎香叫做“琥珀香”,其中罗马人叫做“撒克”,法国人叫做“黄色的香料”,英国人叫做“琥珀”。
“沉檀龙麝”四大名香之中有两个是动物系的而龙涎香自然是更难获取的存在。
抹香鲸又称巨抹香鲸、卡切拉特鲸,是世界上最大的齿鲸。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记》里那头叫莫比·迪克(Moby Dick)的鲸鱼就是一头白色抹香鲸。
而不是我们现在认知的白鲸,我们现在所说的白鲸又称贝鲁卡鲸,为一角鲸科白鲸属的唯一物种,以多变化的叫声与丰富的脸部表情闻名,早期的捕鲸者称之为“海中金丝雀”。
白鲸看上去有点像海豚虽然它们都是鲸鱼的一种,而且二者都属于鲸目、齿鲸亚目中的鲸鱼。不过,这并不说明白鲸就是海豚。海豚:中国古称鱼兽、鱼狸、海狶、海豚鱼,是对部分小型齿鲸的统称,多指海豚科动物,广义上泛指海豚科、鼠海豚科与淡水豚类,以及各类史前小型齿鲸,如肯氏海豚科、剑吻海豚科、怀佩什海豚科等
其实《白鲸记》里就有对鲸鱼的详细分类。
那么龙涎香到底是抹香鲸怎样制造出来的呢?这里就要说到深海中的大王乌贼了。又名大王鱿鱼,是一种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深海的乌贼,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脊椎动物。
大王乌贼其实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生物,极少被人发现,大王乌贼生活在1000米以下的海洋深处,目前科学家记录的最大大王乌贼有近13 米,据说大王乌贼的身长可以长到20米,20米约等于6层楼的高度,这谁要看见了,巨物恐惧症都得犯了,反正就是非常长。
大王乌贼拥有动物王国中最大的眼睛,直径约40厘米。这些巨大的器官使它们能够探测到大多数其他动物什么也看不见的无光深处的物体。
是不是很可怕,但其天敌是就是抹香鲸,它正是抹香鲸的主要食物。乌贼的肉比较软,但鸟喙状的颚片和内骨骼却难以消化,通常会残留在胃中。曾经有人在一头抹香鲸的胃中发现两万多个颚片。
有种理论认为,这些不容易消化的物体,抹香鲸的肠道中会分泌一些物质包裹这些东西使其容易通过肠胃,时间久了,累积的分泌物导致体积越来越大,最终排出鲸的体外,这就是龙涎香的由来。
偶尔会有些难以消化的固体物质进入抹香鲸的肠道并随着肠道的蠕动进入直肠,与粪便混合并使粪便结成半固体状。因为抹香鲸的正常粪便是液态的,它的肛门也不能排出固态的粪便,这些半固体状会堵塞直肠,导致排便困难。
为了使排便恢复畅通,它只好加强了肠壁对粪便中水分的重吸收,使阻塞物体积缩小,并透过肠道蠕动使其表面变得光滑,形成粪石。这样一来,液态的粪便就能通过阻塞物和直肠壁的空隙排出了。
但阻塞物就像一个小水坝,截留了粪液带来的新的固体物,于是粪石越裹越大,并在抹香鲸的肠道中经过细菌和各种酶的复杂加工,最终形成龙涎香。大约100头抹香鲸中,只有一头体内有龙涎香。
虽然粪石本身对抹香鲸没有太大的危害,但如果长得太大,就可能使肠壁破裂,最终导致抹香鲸的死亡。
1914年,就有一位捕鲸人在抹香鲸肠道中发现过一块重达455公斤的龙涎香,这是目前人们发现的大部分龙涎香都是由抹香鲸产生的,但有些小抹香鲸(Kogia breviceps)的肠道中也会有龙涎香。
还有记载,曾在北瓶鼻鲸(Hyperoodon ampullatus)和一些种类的须鲸体内也发现过类似龙涎香的物质。 由于每一块龙涎香都经过不同的过程才排出抹香鲸体外,所以每一块皆有它的特别香气。
龙涎香很轻像浮石,表面摸起来有种蜡般的质感。它们刚被排放出来时是黑色的,像粪便一样,软到可以揉成球。随着时间过去发生氧化之后,它就会变成银色。
史上与跨文化间的价值 龙涎香在唐代称为阿末香,即来自阿拉伯语anbar。段成式《酉阳杂俎》“拨拔力国,在西南海中,不食五谷,食肉而已。常针牛畜脉,取血和乳生食。无衣服,唯腰下用羊皮掩之。其妇人洁白端正,国人自掠卖与外国商人,其价数倍。土地唯有象牙及阿末香”。
宋代称为龙涎,《岭外代答》之龙涎条:“大食西海多龙,枕石一睡,涎沫浮水,积而能坚。鲛人探之以为至宝。新者色白,稍久则紫,甚久则黑。因至番禺尝见之,不薰不莸,似浮石而轻也。
人云龙涎有异香,或云龙涎气腥能发众香,皆非也。龙涎于香本无损益,但能聚烟耳。和香而用真龙涎,焚之一铢,翠烟浮空,结而不散,座客可用一翦分烟缕。此其所以然者,蜃气楼台之余烈也”。这就是龙涎香最大的特点,它不易散,所以极具观赏性。
龙涎香在宋代仍是高价奢侈品,在当时志怪小说夷坚志里,就有仿制龙涎香以牟取暴利的记载,夷坚丁志卷九:"许道寿者,本建康道士。后还为民,居临安太庙前,以鬻香为业。仿广州造龙涎诸香,虽沉麝笺檀,亦大半作伪。其母寡居久,忽如妊娠,一产二物,身成小儿形而头一为猫、一为鸦,恶而杀之。数日间母子皆死,时隆兴元年。",
此一故事,提到了商人在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市)贩卖号称广州造的伪制龙涎香的情形,广州在宋元时期即为中西海上贸易的主要大港之一(其他如泉州、明州等)。
宋代陈敬《陈氏香谱》:“叶庭珪云:龙涎出大食国,其龙多蟠伏于洋中之大石,卧而吐涎,涎浮水面,人见乌林上异禽翔集,众鱼游泳争噆之,则殳取焉。”
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曾访问苏门答腊北的龙涎岛,此岛以出产龙涎而得名。
随行通译【费信】在《星槎胜览》中有专章记述龙涎的采集和售价:“龙涎屿:此屿南立海中,浮艳海面,波击云腾。每至春间,群龙所集于上,交戏而遗涎沫,番人乃架独木舟登此屿,采取而归。设遇风波,则人俱下海,一手附舟傍,一手揖水而至岸也。其龙涎初若脂胶,黑黄色,颇有鱼腥之气,久则成就大泥。或大鱼腹中剖出,若斗大圆珠,亦觉鱼腥,间焚之,其发清香可爱。货于苏门之市,价亦非轻,官秤一两,用彼国金钱十二个,一斤该金钱一百九十二个,准中国铜钱四万九十文,尤其贵也。
”在阿拉伯中世纪文学名著天方夜谭里,第五百六十夜辛巴达第六次的航海历险中,描述了在一座不知名岛上有座龙涎泉,蜡般的龙涎馨香四溢地流向大海,为鲸取食,随即喷出而在海面上凝结成龙涎香。显见作者虽然了解龙涎香和鲸的关系;但可能不明白其构成机制,又或者单纯为故事增添神话色彩。
那么龙涎香到底是什么气味的呢?
抹香鲸刚排出体外的新鲜龙涎香带有粪便味。(动物源香原料大多带有动物排泄物或者分泌物的气味。比如灵猫香与海狸香就更甚之。)
当它漂浮在海上,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风吹日晒与海水的浸泡洗刷,便可能成为一块品质上乘的龙涎香。这个过程叫陈化(ageing)。有个说法是,气味越淡的龙涎香,意味着陈化过程越长,意味着品质越好。
此时的龙涎香,经过大自然的打磨,气味已然成熟圆润,动物气息已变得十分微弱,香气呈现出非常丰富的一面:潮湿的海藻、苔藓与干燥的木质气息并存,并有海水的咸味,隐约有烟叶般的甘甜。
也有将其描述为“富有海洋气息,带有干草气,微弱的粪便感,温暖,油润”。小时候去农村,闻到晒干牛粪的气味也有点像干草,我觉得道理应该是相通的……
也有描述龙涎香像潮湿的木头,新鲜收割的稻草,像阳光暴晒下的海草,像古老的木质教堂建筑……甚至,有人说像巴西坚果。
事实上,关于天然龙涎香到底是什么味道,有点众说纷纭。大概原因在于,龙涎香有品质高低之分,品质决定于陈化程度,而陈化程度又决定其气味,可见不同的龙涎香闻起来多少有些细节上的区别。在龙涎香无法批量生产的情况下,香精制造行业对于龙涎香的气味,便无法将其规范化和标准化。
由于龙涎香成本高,出于对动物的保护禁止捕捞鲸鱼也让龙涎香更加难以获取,而且动物系原料多半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现代香水中,已经很难见到天然龙涎香了。如果一款香水的三调表中出现龙涎香,多半意思是“有龙涎香的气味”,而非“含有天然龙涎香”。
看过我小说的人都会对这龙涎塔香有所印象,因为它是《马可的世界》小说里重要的渐变转景工具。也是马可嗅觉心锚必不可少的一环。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吧,拜拜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