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第四届全国领航教师暑期工作坊在上海如期举行。错过了现场体验,我们牢牢抓住了直播契机。集中观看直播方便了伙伴间的交流,不断蹦出智慧火花。
最期待的还应该是陈静静博士的分享,遗憾的是由于设备问题未能听全。即便如此,还是解开了我的几个疑惑。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静静博士扎根教育现场,听课5000多节,研究课例3000多节。以蚂蚁之眼聚焦学习的发生。今天她以一节典型的数学课《鸡兔同笼》为例,透过学习单分析了焦点学生及身边学生的学习历程。揭开了表象下的秘密。
1.会做≠学习, 学习共同体课堂认为真正的学习一定是经历从未知通往已知的过程。静静博士观察的焦点学生A是班里成绩最优秀的学生。老师出示例题后,很快想出了用“假设法”解决,并且写出了完整的做题过程,但是在练习中做题步骤却越来越简化,直到最后只有自己能看明白。每次解决问题的思维都是对前面的复制。统观本节课,对A来说,除了交流分享,思维没有得到任何发展,仍停留在上课之初的水平,甚至出现了表达倒退的现象。没有经历未知到已知的过程,真正的学习并未发生。而这部分学生正是那些让我们的课堂看起来顺风顺水的学生,教师在设计三单时要给他们更高的挑战,让他们思维更深一步。
2.高分≠学会 ,B是陈博士观察到的另一位学生(但不是焦点学生)。他不理解假设法,甚至不明白鸡兔之间的数量关系。可想而知,开始做题是错误的,但是受伙伴影响,很快改正过来。他其实并不真正明白错误的原因。但是练习中根据数据的规律仍然能正确解决问题,这样的练习是生搬硬套的。B在没有学会的情况下,练习题的正确率在80%以上。也就是说,如果考试,这样的学生成绩能在80分以上。而事实是,他们满脑子一知半解,支离破碎的知识,只是靠经验刷题。真正学会的东西不足50%,甚至更低。所以,高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欺骗性,很多时候,分数及格了,但学习并不及格。教师要能从试卷中看到冰山下的一串串问号。
3.兵教兵≠协同学习,看完《教师花传书》,知道了伙伴间的协同学习是学共体课堂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同伴间的交流可以扫清彼此的疑惑。看似顺理成章,其实也有很多假象。比如C同学解决问题的算式都对,但是总把结论中鸡和兔的数量弄颠倒。每次伙伴都给他指出,接着立刻改过来,每次又都出现同样错误,说明他的思维方式始终没有纠正过来。这是伙伴不易察觉的思维误区。真正的协同学习,不是停留在表面改错题,而是探寻错误的根本原因。兵教兵是促进共同学习的有效方法,但学生还没有取代老师的能力。在学生陷入学习困境时,教师不能缺席。
以上根据记忆碎片整理,更多的是陈博士的微观研究带给我的启发,这弥足珍贵。教师要能发现学生学习的困境和需求在哪里,这样才能和学生同呼吸共命运。静静博士滔滔不绝,恨不得把满脑子研究都倒给我们。这种激情,源自于一种教育的担当与使命。而这种使命要靠站在教室里的我们去完成。努力学习,不负使命!
下午,我们见证了小组建设的整个过程。6个陌生人围坐在一起,从开始的拘谨孤独到后来的团结和谐。这是小组倾听、合作、交流的结果。亲身体验更有助于教师的成长,个人觉得,我们也可以线下同步感受各项活动的开展,这样更有亲临现场的感觉。
学习共同体,我们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催人奋进,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正如同僚所言,学习一直在路上,揭开表象看本质,共同寻找让学习真实发生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