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朋友非常好,对恋人非常糟。这是讨好型缺爱者特点的集中体现。
在治疗的缺爱者中,讨好型缺爱者占比约35%,比例很大。
上海的王小姐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当张先生在聚会中初次见到王小姐的时候,被她的纯真可爱所吸引。王小姐时不时逗乐大家、还体贴得照顾身边的姐妹劝她们少喝酒的表现,也让张先生觉得王小姐充满了正能量,真是标准的贤妻良母类型。只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么漂亮大方又善良的女士35岁了还单着。
最初的接触中,王小姐也表现出了对张先生职业能力和思想深度的由衷赞赏,男人被夸总是很开心,遂对王小姐更佳青睐。两个人甜甜蜜蜜得度过了大约一两周的时间,然后事情就变得不按张先生的剧本走了。
王小姐开始表现出了孩子的一面,对张先生百般要求,千般挑剔,平均每三天就会有一番矛盾争吵。一次张先生下班之后与同事去吃饭,手机落在单位里了。吃完饭回到单位,看到手机上有两个来自王小姐的未接电话和一条短信,短信内容是:你这个骗子,答应过不会不接我电话的,以后再也不要给我电话了。
这是一件小事,但是这件事王小姐在之后的五个月时间里说了50多次,每次两个人所在的氛围浓情切切的时候,张先生想跟王小姐关系再走近一些的时候,王小姐都会说张先生言而无信,不可信赖,还要继续观察。
这故事的结局并不重要,只是为了说明讨好型缺爱者的特点。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如果只是朋友关系,那我多付出些没什么;但是如果对方想跟我交往,那当然要他付出,要经受百般考验才行。
讨好型缺爱者,用讨好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位朋友,把索爱的需求集中于追求者的身上。
在日常关系里,平安就好。在亲密关系里,完美才行。
普通关系或者陌生人对他们1分好,他们会感动得很,会很想回报;如果亲密关系中的对象对他们9分好,他们会反复抱怨那1分不好,久久难以释怀。
讨好型缺爱者,往往需要经常吸引恋爱对象,而结局往往是抱怨对象不够付出,伤了自己的心。
PS.有人提问,这种心理是如何形成的,我来回答下。
讨好型缺爱者的形成,有个非常明显的共性特征:
原生家庭的结构非常不稳定,需要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协调家庭关系。
比如父母关系很糟,时刻处在离婚边缘,需要小孩子来协调父母关系;
比如重组的家庭中矛盾重重,危机四伏,需要孩子来平衡各方关系;
比如有一个心理能量非常弱的父亲或者母亲,被家庭中的另一个成员所威胁、侮辱和虐待,需要孩子去设法保护。
在这样的原生家庭环境里,孩子被关爱的需求从小严重压抑,而关爱他人的需求被迫过早萌发。但是一旦进入亲密关系里,尤其是比较安全的亲密关系里,内心的缺爱需求就会蓬勃涌现,伴随着多年来对完美照顾者的幻想,开始苛责之旅。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146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