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个故事好吗?
有一个懒汉家徒四壁。某天,他偶然在街上捡到一个鸡蛋,拿回家十分兴奋地对老婆说:“我有家当了。”
老婆惊讶地问他家当在哪里,他拿出鸡蛋,慢条斯理地说:“就在这里。我拿着这个鸡蛋,去邻居家借他的母鸡孵小鸡,然后从小鸡里挑一只母鸡,拿回家养着下蛋,一个月就可以得到十五只母鸡。只需两年,鸡又生蛋,蛋又生鸡,就可得到三百只鸡,卖掉后就能换回十两银子。我拿着这十两银子,去买五头母牛,牛又生牛,三年可以得到二十五头牛。这二十五头牛又再生牛,三年可得一百五十头牛,足够换三百两银子了。我以这三百两银子放高利贷,三年间,五千金就赚到了。我拿出这些银子的三分之二买地买房,剩下的三分之一买个小妾,你看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老婆一开始听得心花怒放,后来听到他说要买妾,十分生气地一巴掌打了过去,鸡蛋一下子掉在地上打碎了……
这个懒汉的发家计划环环相扣,为什么这么容易就破灭了呢?原来很简单,计划的每一步从因到果的过程都太脆弱了,经不起任何不确定性的碰撞。不是每一个鸡蛋都可以孵出小鸡,即使孵出小鸡,也不一定是只母鸡……
那么,什么样的推理才是真正可靠的呢?
又是另外一个故事
想象你五年后在做什么?她转过身来说,“嘿!告诉我,你心目中‘最希望’五年后的你在做什么,你那个时候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他还来不及回答,她又抢着说,“别急,你先仔细想想,完全想好,确定后再说出来。”
李恕权沉思了几分钟,告诉她说:“第一,五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而这张唱片很受欢迎,可以得到许多人的肯定。第二,我住在一个有很多很多音乐的地方,能天天与一些世界一流的乐师一起工作。”
凡内芮问:“你确定了吗?”他十分坚定地回答,而且是拉了一个很长尾音的“是的!”
凡内芮接着说:“好,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倒算回来。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那么你的第四年一定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签上合约。那么第三年一定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给唱片公司听,对不对?你的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那么你的第一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要准备录音的作品全部编曲,排练就位。你的第六个月,就是要把那些作品修饰好,让自己可以逐一筛选。第一个月就是要把目前这几首曲子完工。那么,你的第一个礼拜就要先列出整个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最后,凡内芮笑笑说:“好了,我们现在不就知道你下个星期一要做什么了吗?”她补充说,“噢,对了。你还说五年后,要生活在一个有很多音乐的地
方,然后与许多一流的乐师一起忙着工作,对吗?那么第四年应该有自己的工作室或录音室。第三年,可能是先跟这个圈子里的人在一起工作。那么你的第二年,应该不是住在得州,而是已经住在纽约或是洛杉矶了。”
1977年,李恕权辞掉了令许多人羡慕的太空总署的工作,离开了休斯敦,搬到洛杉矶。1983年,他的唱片在中国台湾及亚洲地区开始畅销起来,一天24小时忙着与一些顶尖的音乐高手一起工作。1982年,他的第一张专辑《回》首次在中国台湾由宝丽金和滚石公司联合发行,并且连续两年蝉联排行榜第一名。1984年,专辑《赤子》由宝丽金唱片出版,再次成为年度最畅销唱片。
这就是一个五年期限的倒后推理,而不是一个鸡蛋的向前推理。
从因到果的向前推理过于脆弱,而从果到因的倒后推理却要靠谱得多,因为这个过程每一步不需要成功的确定性,只需要主动改变。我们可以按这个思路,延长或缩短时间,结合自身情况给自己做一个倒推。
当我们在为手头的工作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一定要停下来,静静地问一下自己:五年后你最希望得到什么?你现在所做的工作有助于你达到这个目标吗?如果不能,你为什么要做?如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那么需要检讨自己的价值观,想象一下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我们没有清晰的目标,就会为那些有清晰目标的人工作,事实就是如此。也就是说,当你在职场上奔波时,所追求的不是达成自己的目标,而是努力达成别人的目标。
十月初,读书《博弈论的诡计》笔记,读后感:
1.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掉入一个误区
比如我们想投资一项生意,很多人刚开始是很容易自我感动的,脑子里总想着生意会赚多少钱,就如懒汉那样给自己画了好大好大一个饼…以至于没有多加考虑就开始了…
其实,我们应该把不确定因素考虑进去,做最坏的打算,我们是否能够承受万一失败的最坏结果。
2.确立目标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是懵懵懂懂地过每一个小时每一天每一周每一个月每一年每一个十年,浑浑噩噩,我也是吧,所以我会不定时地阅读一些工具书,提醒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
而我这几年目标性不强,因为一直在…中,在为十年前所做的决定还“债”。
都在为生活奔波…
早几天看到此书谈论到的,从终点出发的思维,此时此境地,或许我可以又一次确立目标,慢慢筹谋去实现了。
是的,无论我们关于什么样的目标,比如身材管理、比如健康管理、比如财富、比如成就,都需要早起目标,去实现。
3. 以终为始的思维我们还可以在我们生活态度去体现。
当我们想到总有一天会两手空空的离开这个世界,那么我们的纠结、焦虑、不满足,都会得到适当的调整。
如果最后一定要离开,为何不以愉悦的心情过好每一天呢,人生何其漫长又何其短暂,所以现在的我不会刻意去追求外在的东西,而更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
无欲无求的境界尚未达到,但是可以接受努力过后的顺其自然。
所得所失,只是人生体验而已,因为我们最终都会什么都带不走,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