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90后静儿妈咪
近日,苏州警方接到两个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父母报警,两个家的孩子放学后很久都没有回家,找遍所有的地方都没能找到,于是报警请求民警帮助。所幸2个小学生最终被民警找到,问起不回家的原因竟是因为考试没有过家长要求的90分。家长了解了孩子出走的原因后也是一阵沉默,说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因为成绩。
网友评论: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引导孩子有个正确的人生观比较重要,现在的孩子真是压力山大,独生子女居多,都期望值特别高,所以把所有的压力给了孩子,我觉得家长真该好好反思一下到底家是让孩子感到温暖的还是冰冷的。
何为家?
《说文》:“家,居也”,为安家落户、定居的住所、房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家已经不仅仅是居住的房子,更多的包含了家人情感的寄托。家是风雨中的港湾,家是灵魂的归属地,家是精神的乐园。
喧闹的城市中有片别墅区,这里的宁静与周围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中年人喝醉了睡倒在街头的空地上,被巡逻的警察发现,警察仔细看了看才发现这个醉汉就是不远处一栋别墅的主人。警察要送他回家,他却摇着头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别墅的方向说“那不就是你的家吗?”,醉汉又摇了摇头唉声叹气的说“不,那是我的房子,不是家”。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很多人都认为有了房子也就有了家,但在经历了苦难和孤独沮丧,才知道什么是家。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不论是茅舍还是别墅,家带给人的温暖和安全都是一样的。
每个孩子从出生起就成了家庭的一员,在充满亲情温暖的港湾逐渐长大,在孩子的思维观念里,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家,最值得依靠的人是父母。但社会的发展迫使父母不得不为了孩子的未来从和有关孩子每一件事情上煞费苦心。
孩子怕回家的原因
①家长的期望与成绩
应试教育的当下,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从孩子时就已经拉开帷幕,生怕孩子落后,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也是拼命的用鞭子驱使孩子奋力向前奔跑。于是孩子除了正常的学校学习,还多了课外辅导班、兴趣班、家庭作业。每天要面对的压力除了作业,白天要面对老师的压力,放学回到家还要面对父母的压力,仿佛考不出好成绩就是愧对父母的坏孩子,以至于让孩子感觉回家的压力比在学校还要大。
华盛顿说过:“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是以往有涵养的大人明智的做法。这种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来,和大人赠给孩子们的那些最精致的礼物一样珍贵。”
②家庭氛围的融洽与否
家庭氛围也就是家人之间的感情状况,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会给孩子充足的自信和安全感。孩子所展现出来不论是自卑、敏感、暴躁或者是知书达理、正义感十足,其实都是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直接产生的影响。
孩子性格的塑造与父母的相处模式息息相关,经常吵架的父母,会让孩子内心越来越封闭,对于亲情的渴望越来越少,维系孩子内心安稳的安全感也就越来越低,对于家庭变得不再渴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大人之间的事情,但是他们对情绪的感受的最为敏感的,充满争吵的家庭氛围会令孩子产生逃避的心态。
同样的结果也会产生在长期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身上,孩子对父爱和母爱的需求是持续的。不论多大的孩子,他的社交属性决定了会与周围的小伙伴对比,自己有什么或者没有什么,父母的缺席会让孩子逐渐失去家的感情,令孩子在同龄人中充满自卑和羡慕。
爱默生: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③缺乏对孩子沟通的同理心
每个孩子在成长中几乎每天都会碰到新的问题,那些单纯的靠孩子自己的现状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孩子内心中最渴望的就是父母能够帮助孩子,理解孩子共同面对。但往往做家长的我们会直接用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告诉孩子怎么做,几乎忽略了孩子只想通过孩子的方式解决。于是沟通就成了亲子之间最重要的桥梁。
很多父母见不得自己的孩子犯错误,一旦犯错大部分家长都会采取打骂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比如:“我说什么就是什么”、“你怎么这么没用”等等挖苦讽刺,言辞激烈。面对犯了错的孩子,他们内心更希望的是有人开导,获得谅解和指导,父母的这一举动不仅仅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逼迫孩子不得已关上了沟通的大门。从而使得沟通变得异常艰难、无效,甚至出现对抗。
同理心要求父母能够放下自己的经验和情绪,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看待遇到的问题,你要相信每个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有自己可以支撑行为的理由。往往家长会直接跳过这个环节,只看重结果,让孩子不再信任父母,造成孩子认为只要犯错就会遭受到父母无休止的讽刺和训斥。因此才会出现一旦孩子在学校犯错就不敢回家的情况出现。
萧伯纳: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和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
“仁、义、礼”家庭温暖的保温剂
①“仁,亲也”
仁,指人与人相互友爱、帮助、同情等,也作仁爱,宽人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每个仁都是家庭的组成部分,是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亲相爱,保持一颗仁爱之心面对每个成员。
孩子的出生是家庭的延续和希望,虽然希望孩子未来的发展前景良好是家庭的重心,但不论在孩子遇到什么问题,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最不应该的就是盲目职责训斥。仁爱要求父母首先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孩子,要知道每个犯了错的孩子心内的恐惧和不安是谁也感受不到的。
首先给予孩子关爱,让孩子知道只要回到家里,父母就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不论犯了什么错误,对孩子的爱都不会改变。让孩子不安的情绪得意安稳之后再对遇到的事件进行了解分析,最大限度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予合适的帮助和教育。要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的教育是基于对他的爱和关心。
②义为合作
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方式直接决定了亲子意见的感情和关系,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不论怎么努力仿佛永远和孩子之间隔着巨大的河流,永远无法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其实以什么模式相处取决于父母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孩子。
大多数的父母都习惯用家长心态和成人心态来教育孩子。要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给孩子提供足够优良的生活环境;要么总是用自己的经验对孩子进行管理和训导,评判孩子的行为。为何不尝试着和孩子做朋友,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去尝试告诉他们我们自己的想法。尊重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说的话父母会听的,而不是觉得自己说什么父母都不会听,因此什么也不会说。在此基础之上与孩子达成统一战线,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发现什么错误都与孩子共同面对,相互合作去解决问题。
与孩子合作既能够增进亲子感情,又能够培养孩子与他人的协同能力,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和家庭的和睦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放下身份,尝试把自己当成孩子,做孩子的合作伙伴,你也会发现其实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太多太多。
③礼为礼貌、礼仪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都会说,我跟我的孩子还用讲什么礼仪礼貌,他能懂吗?
《曲礼》中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维和情感的仁,不仅仅是作为父母的孩子存在,更是作为家庭的一个独立个人存在。我们经常要求孩子懂礼貌,知书达理,见到人要问好,受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伤害到别人要说对不起。但是作为父母的自己却对孩子做不到这点。
“以礼相待”也是孩子内心获得认可的一种途径,孩子是父母的投射,所有的行为方式源自于父母日常的行为习惯,烙印在孩子身上。
不论对于孩子还是成年人,家都是一个永远牵挂的地方,孩子的成长过程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父母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保障孩子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家,而不是逃避家,也就没有那么多离家出走而发成悲剧的事情发生。不要在出现意外的时候才打呼为什么不对孩子宽容一点,为什么不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