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阅读吗》、《Sora来了,教育更须戴上“明日之境”》、《从改善到改变》这三篇文章在《中国教育报》占据了整版的篇幅,我是怀着急切的心情来阅读的。
这份“急切”不是说有多喜欢这种带有科普性的文章,而是有一份数字化时代下的焦虑与危机感。
“我会被这个时代淘汰掉吗”?
因为我平时最不喜欢的就是用电脑设计这个设计那个的,除了工作。我觉得很烧脑,也不想花太多的时间去琢磨信息技术。
说出来不怕笑话,去年暑假去北京旅游,第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准备去王府井,出宾馆我们就在门口等的士。
看着的士在我们身边穿梭,任凭我们怎么招手,就是不停,很是纳闷。
在等了30分钟无果后,老公和儿子说,“叫网约车吧”。于是父子俩就在手机上操作,很快我们就坐上了的士。
在和师傅聊天的话语里面才知道北京打的是要在网上预约的。我还以为在我们小县城呢,的士随叫随停。
我会被当下的数字化时代淘汰吗?
细细追问这份焦虑,其实在看《中国的传统与变迁》这本书后,在我潜意识里就已经留根了。
历史是不可逆的的。作为80年代出生的我,感受到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数字时代所带来的思想与潮流。感受仅仅是感受而已,但是骨子里深刻的仍然是农业时代的传统教育下的思想形态。
可是无论是上个月的书籍《中国传统与变迁》还是3月13日的《中国教育报》的三篇文章,都给了我很强的危机刺激——觉醒。
当下的人类社会正从数字时代迈向智能时代,一个时代的变迁,一项技术的产生,从来都有自己的方向,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或有所妥协。任何想要以一己之力抵抗时代巨轮的人,都会被无情碾压。
就如我在北京招手打的一样,任我花多长时间,怎样摆弄手势,都不会坐上车。
最后在跟进数字时代对人的知识与技能的新要求后,才得以达到目的。
新经济、新零售、知识付费等等,这些新技术就像个无形的手指,已经给这个世界按下了快进键。
而我仍然全凭过去有限且落后的经验过现在的生活,并且天真的以为未来的样子也和现在一样。
每日生活很粗糙,没有品质;对孩子的要求是高分、名校;对于美的事物没有感觉。这大概就是指思想粗糙且迟钝——思想上的老年痴呆症 。
就在昨天,我突然间就发现了自己今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需要主攻的方向——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