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评价的必然选择,针对"单维“评价的弊端,聚焦核心素养的整体性、实践性本质,全面考察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中应当如何实施综合评价?本章尝试在梳理综合评价实践指向的基础上,理清综合评价的内涵,进而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健全综合评价的实践意义。
一、为什么要健全综合评价?
国内对综合评价的讨论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经济效益综合评价问题展开了广泛研究与热烈讨论。之后,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主要用于教育复杂性问题的分析、论证及价值判断。
(一)健全综合评价是破解素质教育难题的重要手段
教育评价的重要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健全综合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减弱“唯分数”的强势发展,消解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促使教育重新回归素质教育发展的正确轨道上。
(二)健全综合评价是提高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三)健全综合评价是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基础
因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人,具有复杂多样的特质,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可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所以综合评价也逐渐被应用于学生评价领域,是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基础。
2013年6月,教育部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强调综合评价是对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和学业负担的对维度多层次的评价。
二、综合评价究竟是什么?
在教育领域,综合评价至少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对某一地区或学校办学质量的整体评价,另一层是对学生发展状况的全面评价。(本位侧重第二层)
(一)学生发展的全面性:综合评价的目的追求
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评价本质上是围绕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状况对学校整体育人质量的系统评价,它必须把评价内容加以细化、具体化,并对评价方法进行整合与优化,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持续发展。
(二)素养要求的综合性:综合评价的目标指向
综合评价更侧重于对学生在完成某一阶段课程学习时的核心素养发展程度的解释与说明
三、如何有效实施综合评价?
本文试图把综合评价下潜到学校层面去实施,从理念、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破解综合评价实施的难点问题。
(一)推动综合评价校本化
有效实施综合评价的重点是以学校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建构校本化的综合评价组织结构,充分发动和依靠学校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要在具体的实践中找到综合评价对学生发展提升的生长点与关键点,更要让综合评价实操化、易操化,努力提高综合评价的公平性与可行性。
(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要重视对品德发展的评价。评价的重点可以选择可观察、可量化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其内容可以选择更贴近学生学校生活的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关键指标。
二是要优化对学业发展的评价。比如数学等学科的思维层次可依据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方法、比格斯的SOLO分类方法(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质的质性评价方法)等进行判定,也可以从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深刻性等维度进行评价。态度与策略可主要从乐学与善学两个维度建构相关指标。
三是要对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和学业负担的评价内容进行整合。处理三者关系的关键在于围绕身心发展,把兴趣特长与学业负担的评价内容融入进来。
(三)运用多元评价方法
在确定好评价目标与内容之后,要选择适切的方法进行评价。《意见》提出“主要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辅之以必要的现场观察、个别访谈、资料查阅等”。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决定了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边记录边思考:
综合评价方式的制定与落实目前尝试的人和学校有很多,效果如何,短期内虽能从学生的部分表现中看到一些反馈,但形成相关的、更好的策略、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尝试。鉴于此,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这好像有困难,还不小;从家长的角度看,这是多好的事呀!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让孩子多些尝试,多些机会发现自己喜欢的事,发展为自己擅长的事,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