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矛盾,达到文本隐藏的精髓之地
文本解读是语文老师重要的基本功,甚至可以说是语文老师的立身之本。在所有的文本解读策略中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策略——“分析矛盾”。陈思和先生在《中国当代名篇十五讲》中说:“文本细读是一种能力,它可以帮助你在阅读文学名著时,透过文字或者文学意向,达到作品隐蔽的精髓之地。”文本细读在本质上和文本解读是一致的。所谓“精髓”,就是文本最有价值的地方,所谓“隐蔽”,就是一般人看不到,大多数人看不到,他深藏在文本的腹地。
孙绍振先生说:“要理解艺术,不能被动地接受,还原了,有了矛盾,就可以进入分析,就主动了。”孙先生的这句话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要达到作品隐蔽的精髓之地,就要掌握“分析矛盾”这一文本解读的核心策略。
矛盾是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同时又统一在一个事物之中,对立统一是矛盾的基本属性。要分析矛盾,首先要学会寻找对立的双方。对立的一方是什么?对立的立方又是什么?这种对立是怎么统一在一个事物之中的,最后这样一对矛盾在这个文本中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表现的又是什么?
二、用分析矛盾的策略解读《慈母情深》
第一对矛盾:给钱多VS没有钱
我们先来分析,矛盾的一方是“给我这么多钱”,矛盾的另一方是“母亲只有这么一点钱”。
“给我这么多钱”具体体现在作者特意将书价标准出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一元多钱”并不是一笔小数目;还体现在“母亲从未给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未向母亲要过这么多钱”。文中。有一个细节告诉我们,母亲在那个工厂里,辛苦一个月才能够挣到27块钱,平均到一天的话也就是9毛钱这27元是全家人的活命钱,而我要了其中的1元5角,所以这么多钱绝不是夸张,它就是一个巨大的事实。
我们再来看矛盾的另一个方面,母亲只有这么一点钱。此时我们家的情况是收音机已经卖了,而且母亲拿钱给我的时候他是掏一兜掏出了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毛票不是5元10元的大钞,而是1毛2毛的小钞,而且这些毛票还被揉得皱皱的,这是没有钱啊!母亲掏出钱来,又将钱塞到我的手里,一个塞字就是一种无声的叮嘱,这么多的钱千万别丢了,结尾处我没有拿1元5角钱去买《青年近卫军》,而是买了水果罐头。母亲在数落我之后,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这些种种的细节都是在告诉我母亲没有什么钱。
第一对矛盾当中,一方面母亲没有什么钱,另一方面母亲却给了我那么多钱,这种矛盾一旦被我们发现,那么矛盾背后想要表达的意图,抒发的情感,传递的思想,我想不言而喻吧!
第二对矛盾:给钱多V挣钱难
在第二对矛盾中,给我这么多钱是矛盾的一个方面,矛盾的另一个方面是母亲极其不容易的挣来这么一点钱。具体小说是怎么进行叙述和描写的呢?
第1个角度是环境描写。我们先来看一看某些工作的环境。空间低矮,四壁潮湿,正是酷暑炎夏,光线昏暗,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噪声。伴随着环境描写中还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在工厂里的工友和母亲以及母亲和我的对话中,彼此之间都是通过喊,为什么喊啊?那是因为机器的噪声非常大。母亲就是常年在这样的环境下挣着一点一点的辛苦钱。
第2个角度是外貌描写。我们来看一段非常经典的描写。“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在这段外貌描写中,我的母亲出现了三次。在拍电影中有一种特殊镜头叫慢镜头,大家都有感受。慢镜头的表达效果就是让观众能够更清晰更仔细的关注镜头的内容。这种慢镜头的一点点的推移,甚至不是语言所能够表达的。因为母亲现在。挣钱的这个容貌,完全颠覆了我自己对母亲的记忆。
这些外貌上细节上的描写不是直接的写母亲挣钱的不容易,但是更能击打我们的灵魂母亲挣的是什么钱是血汗钱。
第3个角度是动作描写。“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一年用了4个立刻这种排比的是深层结节,势不可挡,在这样的快节奏中母亲连喘一口气的功夫都没有,只是为了争分夺秒挣上一点点血汗钱。
母亲极其不易的挣来这么一点钱,却又极其容易的给了我这么多钱。这种矛盾的背后,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无私博大的母爱了,矛盾的冲突其实就是一种情感的升华。
第三对矛盾:挣钱难VS乱花钱
这篇小说在情思上的超拔之处,是体现在第三对矛盾之中的。矛盾的一方面是,母亲极其不容易挣来的这么一点钱,矛盾的另一方面是,我却用这么一大笔钱买了行书。
按照常理,如果这一大笔钱,用来救急,或者衣食住行都能够接受。但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中,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居然用来买了闲书。既然挣钱这么不容易,那么钱也应该用在刀刃上证实上,而我却用这一大笔钱来买闲书。
前面我们说过了,矛盾是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但同时又统一在事物之中,对立统一是矛盾的基本属性。我们深入分析下去,可以发现这三对矛盾其实是可以统一在一个更深入的一对矛盾之中。这对矛盾就是在极其缺钱的情况下母亲以及其艰辛的。劳动挣来这么一大笔钱,竟然给我买了闲书。
文本解读就是要抵达文本隐蔽的精髓之地,我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矛盾分析,最终达到文本隐蔽的精髓之地,就是,我竟然用母亲给的一大笔血汗钱买了闲书。只要抓住这对最关心最隐蔽的矛盾,我们就出色的完成了这次专业的文本解读。通过分析这对矛盾,小说的人物形象就能得到,深刻精准的把握。母亲秦月让儿子用一大笔钱去买行书,他理解儿子的精神需求,一定是他自己内心同样也有着精神追求。通过分析,这对矛盾对小说中我的精神成长也有了深刻而精准的把握。矛盾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在这样对立统一的矛盾中,我第1次有了,觉得自己长大,应该是一个大人的人生顿悟。通过分析这对矛盾,我们对小说的主旨有了深刻而精准的把握。《慈母情深》虽然写了这样一位母亲,但作者要刻画的不仅仅是这样一位母亲,在小说《母亲》的结尾处,作者梁晓声曾这样写到道:“由我的老母亲,想到千千万万几乎一代人的母亲,那些平凡的甚至可以认为是平庸的社会最底层,喘息的苍老了生命的女人们,对于他们的儿子应该都是写高贵的母亲吧!一个个写来,都是些充满了苦涩的温馨和坚韧之精神的故事吧?”
分析矛盾既是文本解读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发现原本焕然一体的文本中存在这样那样的一对又一对的矛盾,我们发现这些矛盾在对立中统一,并且发现统一背后隐藏的文本的内涵与意蕴。同时分析矛盾也是文本解读的方法,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方法,其中涉及到文本解读的各种基本原理。比如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没有矛盾就不会有文本的生成,没有矛盾分析,我们解读就寸步难行,可以说矛盾意识是文本解读最重要最核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