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科的时候,课堂上老师放过纪录片《俺爹俺娘》,被片中的父母所感动。如今再翻阅焦波的摄影作品集,又有了新的体悟。
在纪录片里,焦波讲了一个故事:有天晚上离家远行,母亲打着手电给儿子照亮,儿子越走越远,光越来越淡,本以为母亲已经回家了,但是一转头,手电筒的光成了一个点却仍在那远处闪烁。焦波说,在光的背后,这就是我的娘,我的亲娘!
诗经:“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其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远行人乘坐的小船越漂越远,成了一个零星小点,送行人却还站在岸边痴痴地远眺,暗暗担忧,默默祷告。
算起来离第一次观摩影片快十年了,彼时年少,只被片中作者对爹娘的爱和爹娘之间珍贵的感情所打动,并不能体会游子离家时的不舍。
如今我离家千里,早已在外漂泊多年,有了无数与家人分别的时刻,才体悟到这份辛酸与牵念。每次要走的时候,父母送我到机场或车站,看我进站、过安检,然后隔着玻璃与我招手。有时候车大厅的玻璃并不透明,无法从外面直接看到里面,父母就趴在玻璃上从满厅的人群中寻找他们的女儿,然后向她招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感情越来越脆弱,越来越能体会到离别的滋味,也越来越容易被这样的时刻感动到泪湿眼眶。
龙应台在《目送》里写送儿子出国读书时机场的送别时刻:“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等待进站的我在队列里,也能感受到以父母的视角所看到的画面——他们也这样看着我的背影一点一点往前挪。
因为害怕父母的离开,焦波用相机记录了父母生活细节,这样就好像父母永远都在身边一样。爹娘第一次照相、第一次大丰收、第一次去天安门、第一次坐飞机......像父母记录孩子的成长一样,焦波记录了父母的老去。“娘”90岁大寿,焦波拍了爹娘的合影,他后来才知道这是父母的最后一张合影。
今天照相早已成了一件随时随地的事,但我们多少年没有洗过一张照片了?除了特殊时刻,在平常的生活里哪曾为父母认真拍过一张?
日常生活有什么好拍的呢?
是阿,日子太平常了,今天与昨日似乎并无不同。但我们不经意间忽略的真理是,越质朴的东西却越珍贵。那日复一日的琐碎,不过当时只道是寻常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