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
【解释】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语出】《庄子·齐物论》,大致的意思是, 有个养猴子的人,一边给猴子喂小栗,一边说:“早晨给你们吃三升,晚上给四升。”哪知道,猴子们都嫌给的太少而不高兴。后来,他变换了思路,说“早上给你们四升,晚上给你们三升”,所有的猴子都不约而同地欢呼雀跃起来。
【人生哲理】
这个故事的本义和今义差距比较大,粗浅的看来觉得猴子很好忽悠,实则不然。里面也蕴含着那个养猴人很懂得猴子的心理状态,并且能够充分地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变换思路,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这个典故中,量和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把位置顺序置调换一下,往往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由此观人,人生如赛场,这一生中我们会经历大大小小的考试。在考试中,有的人会优先选择简单有把握的题目来做,这样不仅可以使自己快速的进入考试的状态,而且由易到难也符合人的常规认知规律。因为再难的题目也是由简单的题目变化而来的,有了简单题目量的积累,自然能攻关克难。所以在他们眼中,考试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儿。
而第二类人,他们通常最先做后面较难的综合性题目,在他们眼里,如果综合性的难题都攻克了,那些基础的题目不都是瞬间秒答嘛!但是这样选择的结果是,综合性的难题回答的不理想,瞬间影响了考试的心情,前面的基础送分的题目在他们眼中又变得不屑一顾,马虎了事。试问,这样的试卷能拿高分吗?所以,在他们眼中,考试变成了难以逾越的高山。
第三类人,则是不做选择,按照试卷题目的先后顺序作答,遇到不会做的题目,要么死磕,要么跳过…在这类人的眼中,考试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论好坏,见山开路,遇水搭桥,都全然接受。
这是三种不同的人生状态,面对同一张考卷,试题的数量和难度是一样的,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但却因为应试者不同的选择,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赛场上考验的不仅仅是选手的实力水平,心理战术和应对状态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因素。
生活更像是一面镜子,不仅可以反观他人,更能窥见自己。你给生活一个笑脸,它便还给你一片阳光。有时候,颠倒看事情,往往效果大不一样。
【丽姬悔泣】
丽戎国有个美女,是戎国在艾地戍守边疆人的女儿,晋国最初迎娶她时,哭得衣襟都湿了;等她到了晋献公的王宫里,和君王睡在一张床上,同吃美味,才后悔当初不该哭泣。
相对于丽姬而言,塞翁的心态更值得推崇。丢失了一匹马虽然是坏事,但不久那匹马不仅自己回家了,而且还多了一个同伴,坏事反而变成了好事,但塞翁并不因此而感到高兴。因为没过多久,他的儿子又因骑马而摔伤了,但塞翁也没有因此而感到难过,因为他的儿子又因摔断了腿而保全了性命。
世人都很欣赏塞翁的心态,但却时常会像丽姬那样去哭泣。
好与坏,有和无,生与死,本来就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但老子和庄子并没有看到变化转化的条件,所以他们试图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中。但他看到了事物的正反两面性,这在中国思辨哲学史上的写了极为浓重的一笔。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在变化中,为了适应世事无常和环境的变化而做出改变,在变化莫测的滚滚红尘中,觅得一份从容淡定的心态。
看庭前花开花落, 望天上云卷云舒,卧听风声,坐看云起,顺自然之道,宠辱不惊,物我两忘,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漫说国学文化!开辟读图时代的新视野!
国学连载——庄子系列,文章和配图均为原创+手绘,未经授权,不得私自转载!
弦歌未止,薪火相传!
如果你喜欢这个系列,点个“红心”支持我一下吧,欢迎伙伴们关注留言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