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力量是一种站在生活之上的明确和感悟,我会在读到某段某句文字时突然激动——原来这就是我,我的人性,我的感受,我的理想和信念.
在书中一直强调智慧,知识,尊严,生活,智慧,永远指向虚无之境,从虚无中产生出知识和美;而不是死死盯住现时现事和现在的人.
知识本身是多么的诱人.学习本身就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文史知识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有文史修养的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在一个漫长的时间段里.学习科学知识目的在于“知新”,有科学知识的人可以预见从现在到广阔无垠的未来.
中国知识分子,有一种传统的模式,可能是孔孟之道,也可能是程朱理学,那就是自己先去做个循规蹈矩的人,做出了模样,做出了乐趣,再去管别人.我小的时候,从小学到中学,班上都是这样的好同学,背着手听讲,当上了小班长,再去管别人.现在也是这样,先是好好地求学,当了知名理论家或批评家,再去匡正世道人心.当然,这是做人的诀窍.做个知识分子,似乎稍嫌不够;除了把世道人心匡得正正的,还该干点别的.由这样的模式,自然会产生一种学堂式的气氛,先是求学,受教,攒到了一定程度,就来教别人.如此一种学堂开办数千年来,总是同一些知识在其中循环,并未产生一种面向未来,超越人类的文化.
我们现在经历的时代很浮躁,越来越缺少沉得住气的智慧与理智,利益和金钱的诱惑也已早早得开始腐化学生的灵魂.我们外强中干,以为华丽个性的衣饰可以裹住脆弱的内心,于是穿着奇装异服,表情冷漠.内心又常常空洞肤浅,在虚无的网络中寻找虚无的知己,在现实的社会中面对封闭的自我.
沉默的大多数,又有多少人能够认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