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天,总是习惯采一些新鲜的桂花做成桂花糖,喜欢它甜到血液里的那种感觉,更喜欢在桂花糖中忆起的一些人、一些事儿。
清晨,独自一人在楼下的槐树下品尝着细甜的桂花糖。小草因为失去了月亮还在啜泣;石榴花因为路人看到它慵懒的身姿而露出绯红的脸庞;鸟儿还在自己的暖巢中续写着昨日的童话~~~不忍心去打扰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们,于是轻轻地坐在大槐树下的石凳上。
记得两年前,也是在这槐树下,留下了一对好朋友最纯洁的微笑,最善良的问候,如今却燕去楼空,物是人非,只有我来把这记忆深处的花瓣拾起,愿远方的朋友能够继续奔跑在皑皑的雪地上,追寻着属于她的那份安静的梦。
打开那盒桂花糖,一股金秋的气息扑面而来,淡淡的,夹着丝丝的甜意和点点阳光的味道,小心翼翼地将一小口桂花糖放入口中,青涩而不苦,甘甜而不腻,馨香而不浓。
闭上双眼贪婪地享受着这美好的清晨,突然间想到了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诗“惟有楼前流水,应怜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此又添,一段新愁。”这本是一首思念亡夫的诗,可是每每吟读这首诗时,脑海中总会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
童年是一首唱不厌的歌,总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将它吟起;童年是一枚凋不尽的花瓣,总能在彷徨的时候将它拾起;童年是一篇讲不完的故事,总能在心累的时候将它忆起~~~凝眸处总能看到那条澄澈的河流、高大的桕树和孩子们快乐的身影,一切都显得那么得清楚,但却总也摸不着、抓不住。
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灰瓦黄墙,凹凸不平的泥巴地,洁白的梨花,几排香椿树,数株苍劲有力的泡桐树和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
小时候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站在梨树下,喜欢梨花那洁白的花瓣飘落在身上的感觉,喜欢梨树下淡淡的梨香,偶尔我会仰着头问外婆:“为什么梨花的花瓣是白色的?”外婆她总能找一些理由“敷衍”我。最开心的时候应该是梨子成熟时,梨树下我们几个小孩子分别抓着床单的四个角,外公则拿着很长的竹竿敲打着梨,打下来的梨很少是完完整整的,多半都被竹竿敲破了,我们却尽情的、快乐的享受着这润有梨香的幸福生活。
小时候最喜欢夏天,喜欢趁着大人们午睡的时候,偷偷地同哥哥们去溪边抓螃蟹、捉泥鳅,我们总是把这些可怜的小动物弄得半死半活的才肯放生,经过这么一折磨这些小动物估计也活不久了。
那时候洗完澡后,大人们总喜欢把板凳和竹床搬出来乘凉,大人们喜欢坐在一起聊聊天、嗑嗑瓜子,而我们几个孩子则喜欢躺在竹床上,一遍遍地数着天上的星星,期待着一场流星雨,直到天上的星星也眨着慵懒的眼睑,也要睡了为止。我们偶尔会抓来几只萤火虫,然后研究一下它为什么会发光,或是捉几只青蛙,把它的脚用细线的一头绑着,细线的另一头则绑在板凳上,然后看它乱蹦乱跳的样子。
那时候最喜欢帮外婆撕山芋的茎,剥蚕豆,外婆总是细心地留下一些蚕豆,把它穿起来,挂在我的脖子上当项链,然后再用她那灵巧的双手将山芋的茎编成小玩偶给我,外婆总是笑眯眯地说:“我们的姑娘要快快长大,将来要做别人漂亮的新娘。”而我总会撒娇地说:“我才不要做别人的新娘呢,我要永远陪在外婆身边。”每每这样说后,外婆总是将我紧紧地搂在她的怀中~~~
小时候最害怕的是鹅和外婆家旁边的哑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外婆家的那两只大白鹅总是喜欢跟在我的身后,总是喜欢用它们扁扁的嘴巴啄我,我也总是哭着对外婆说:“为什么那两只大白鹅要欺负我?”后来外婆没有养过鹅,再后来从席慕容的诗中,我隐隐约约地寻找到了答案:我和那两只大白鹅前世的缘分未尽,今生我们续写前世的回眸。
至于为什么怕哑巴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只记得每次那个哑巴来外婆家时,总是喜欢用哑语大声的吼着,或是卷起袖子和裤腿,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来吓唬吓唬我们几个小孩,哥哥们并不怕她,甚至会捉弄一下她,可是每次我都被她吓得嚎啕大哭。
小时候很喜欢同哥哥拿着外公的锤子和起子,锤泥巴地,那时候和哥哥还发誓要把外婆家的地锤平,可后来外公的突然病世让我们的誓言落空。
外公是在春末走的,带着无奈和痛苦走的,听妈妈说外公并不是太公的亲生儿子,而是用一袋米从一个逃难的妇人那儿换来的,因为太公没有儿子就把外公当自己的儿子养~~~
外公的去世让我突然间明白了这个世间的生离死别,如果不好好的珍惜身边所拥有的幸福,也许某一天它远离我们后,留下来的只有遗憾和悔恨的泪水。外公出殡的那天,没有哭声,没有爆竹声,只有一束束菊花,我们静静地祝福着他灵魂的归去,为他祈福。
外公去世后,我就很少回去了,爸爸妈妈要是去哪儿出差的话,也只是让外婆到家里来,可是我的心却一直都在追寻着那个单纯而快乐的童年生活,在寂静的夜晚,童年的帷幕总是一点点的被揭开。
高考考完后,终于能回去看看那个属于我的天堂,可是人去梁空巢已倾,我只能摘得青梨独自尝,看着那座已经被杂草、乱枝掩盖的房子,我陷入了深深地凝眸中,耳边回想起李清照的那句“惟有楼前流水,应怜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此又添,一段新愁。”也许只有此词能表达我的心境,畅述我对童年单纯而又快乐的生活的怀念和追忆。
童年就像一盒桂花糖,青涩而不苦,甘甜而不腻,馨香而不浓,它用淡淡的苦惊动心灵深处的“干涸之井”,它用丝丝的甜感动心灵深处的“善意之美”,它用朦朦的香触动心灵深处的“赤子之心”。它总会默默地等候着归者,静静地抚慰着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