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是秋季,于我而言明晃晃、金灿灿的秋季,我最喜欢的秋季,以前是,现在是。
还记得我前一段时间在简书发布的那篇文章吗?《秋之结,秋之劫》。其实这篇文章是大二的时候看《匆匆那年》所写,那时候微博上在征集你的匆匆那年的故事,我闲来无事就提笔写写,故事不是百分百的情景再现,但可信度百分之九十有五。我喜欢这样文艺的高中青涩的故事,或单纯或遗憾,这样的每一部电视剧或电影有时间就都会去看,然后记录自己的感受,写的不偏激不个人情绪化就分享给大家,写的偏固执就埋藏到自己的笔记本许久不会去翻看,偶尔目光停留,原来自己一直对于爱情一直这样幼稚着。
今天我们来说说后续的故事吧,其实故事的最后就是没故事。
那篇文章推出以后,有很多的老同学也都看到了,其中有些也算是当年的“知情人”,我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想,而我这篇文章发出了也没有任何的目的,就是因为可以毫无顾忌的让别人看到,才证明这些都是过去的,就像那句话:当初让你哭的那些人和事,早晚有一天会笑着说出来。
有老同学评论说甜了一脸,她说:“文中写到的那些故事,浮现出星星点点她所知道的画面,一幕一幕都在眼前......你的两个表情交错在我脑中,其一像一个孩子,毫不遮拦的大笑。其二有些迷茫却又无比坚强的脸庞。贯穿你整个高中的爱情故事,如今回忆起来,是否多了些平静以外的东西。”
不得不承认她说的很对吧,最后一句话的一个句号,也就是一个肯定的答案,这些曾经自以为的轰轰烈烈现在就是一个平淡的故事,故事中有我,和我曾经喜欢的男孩子。而今我也是我,只是不再是十六岁的年纪和心理,而他也只是顺着时间,迎合时间的步伐慢慢消失于我的生活。
后来有很多人问我文章的真伪,而我在复制文章的时候不小心遗漏了一句话:是否晴天,已不重要。
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答案吧。
一个很要好的闺蜜高中陪我三年,我的青涩爱情她都知晓,她看到那篇文章以后,把文章分享给那个男孩,闺蜜传话给我说,他说很感谢我还记得他那么深刻,我笑笑,没回答,其实这就是一个故事,何必在意如今回忆的痕迹,毕竟谁也没想过什么纠缠不清或者耿耿于怀。
后来,我有很想和闺蜜解释,说我这篇文章真的很平淡的写,很平淡的发,不是为了引起谁的注意,也不是为了回忆自己的青春,更没想和谁重新有交集,或有意打扰谁的生活。只是一个高中的同学,这样就好,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真的没有添油加醋非要再和自己扯上关系。但最后,编辑好的文字又被删除,我想最好的就是不解释,因为已经没有了故事。
后来他通过闺蜜得到了我的联系方式,加我微信的时候我正签完客户的合同,看到一个微信的提示竟然以为是客户。
他问我还能认出他么?我说这也太突然,一点前兆都没有,还以为你是我的客户。
也许这就是最大的尴尬吧。
我们之间没什么可说的,好像无关紧要的调侃都说的不太自然,于我而言,有说不出的哪里奇怪,毕业后就再没相见,而今的生活完全不了解,算不算相忘于江湖?聊了大概十多分钟,感觉就是放不开,也到不了。
开学前期回到我的母校高中,离开学校的时候发了一条朋友圈,他评论说:“昨天我也回去了”。
我说:“嘻嘻,就是这样一点都不巧”。
是啊,如果能巧点,相遇时间不是那年。
情人节那天,他发了和女友吃牛巴的照片,我想他应该的很开心的。
其实故事的最后就是这样,我们不再有交集,对彼此而言只是一个互相存在于对方微信里的一个好友,我的微信名字是很官方的单位名称开头,真单位,真姓名,都免去改备注的麻烦。以后这是一个沉睡已久的存在方式。
从高中到大学,故事发端始末已有六年,时隔四年再联系,结果也是一样。
没什么不好,就像不会担心在某条老街和谁相遇,也没有尴尬与波澜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