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四年级某个班的信息课上,我布置了课堂任务,让小组合作完成“暑期旅行计划”。学生5-6个学生一组,先讨论进行了任务分工,然后根据分工去查询资料,填写学习单。
学生在分工后查询资料的时候,有个小组的组长跑到讲台跟我说:“老师,WJ宁和WJ帆两个同学不查询资料,他们俩在玩游戏!”果然,从教师机的远程软件上看到这两台机器的屏幕的确打开了某个网站的游戏。我对小组长说:“好的,我知道了!”
如果是以前,我会非常生气的在全班高喊他俩的名字,以示警告其他学生不要效法。想起王晓春老师在《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中提到的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要“先稳面,后抓点”。我看到其他同学都在非常认真的查询资料和低声交流,我不能破坏课堂的稳定,打断学生的学习思路。于是,我先远程把他们的电脑黑屏,以免游戏界面影响其他学生。然后,把他们叫到一边,看到他们的表情,大概已经知道我为什么叫他们了。
他们知道课堂上是不可以玩电脑游戏的,我不需要重复规则。所以我没有问玩游戏的事情,而是问:“你们知道自己的任务分工吗?”
WJ帆摇摇头,表示不知道。这让我想起他的班主任对他的评价“永远是个小糊涂”。这学期他是我的信息课代表,当时我选择他是因为他在课堂总是违反纪律,给他一个职务看看会不会有所改善。当课代表之后,他真的变了,不但课代表的职责履行的很好,课堂上也很少需要我的提醒。这次他被举报,我略感意外。
WJ宁比他要清醒一些,说:“我是第五个任务,查询设计旅行路线。”
这时,WJ帆似乎想起来了,也说:“我是第六个任务,查询和制作旅行小贴士。”
我又问:“你们知道怎么做吗?”他们摇了摇头。
我又想起王晓春老师的话:“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而此时,我应该“帮孩子”。
于是,我非常细致的跟他们俩解释了任务的完成要求和具体操作方法,尽管我刚刚已经在全班讲过了。直到他们表示听明白了,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他们关掉打开的游戏页面,开始查询任务需要的资料,一直到下课,他们都在投入的做自己的任务。
王晓春老师说:“您首先是一个光荣的教育者,其次才是管理者,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千万不要主次颠倒。”所以,作为教师,在课堂上看到任何事件,都要“替学生的成长着想”,“因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一生幸福”,不要只想着“管孩子”和“哄孩子”,要多想想怎么“帮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