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桌上放了本《苏轼传》,利用上班的碎片时间陆陆续续读完,这些诗意的文字出自一位笔名随园散人的北航高材生。也唯有这样的文字才适合描述诗人的生平,而不似在课堂上、讲堂上被人评头论足。
一、 路过人间
“ 人生,不过事扁舟行于海上,于飘飘荡荡之间,寻找最终的渡口。每个人都必须在凌乱的世事里泅渡自己,荒年冷月也好,山重水复也好。最终的泅渡,是在归去的时候,不惊不惧,不悲不怨。”
宋仁宗景祐三年,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镇,临近佛教圣地峨眉山。也难怪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诗人一生仙风鹤骨,出生时便注定。那时,眉山虽不是旅游圣地,但也算风景秀丽,依山傍水;江山虽不似现世繁华,但也有红尘烟雨,千古风流。诗人出生的那个冬天,世事在寂静里喧嚷,他的到来,并未掀起任何涟漪,但只有我们知道,从此情花般美丽的宋词,既有杏花春雨江南的清雅,又有铁马秋风塞北的高远。
二、诗酒趁年华
“寒窗无人问,成名天下知。”
即便我们第一次读到上述诗句,也会知晓这个独木桥更甚于现世的高考,数十载寒窗苦读,纵然功成名就,也不过是皇帝手中的棋子,政治的泥淖里,几乎所有的灵魂都战战兢兢。
对于诗人,将年华与风雅置于这样灯火昏暗的官场,是否值得?简静个清逸,才是诗人最钟情的,但生于尘世,没有谁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心忧天下的诗人,纵然在宦海浮沉里落得萧瑟,至少俯仰无愧。
于是,不管在江南、岭南还是最后栖居的海南,诗人总能寄情风雨,结庐孤山,饮酒赋诗,植梅放鹤,怡然自得。即便人到中年,仕途失意,看变法后的大宋王朝,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却也不愿苟且的做一个名满天下的才子,屈居于诗词歌赋的狭小空间。老夫聊发少年狂,诗人气吞万里的文字,终究只是生命的气质,他是文人,不是武将。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三、此心安处是吾乡
最早看到这句话是在西政的图书馆里,那段临近毕业的日子,每个人都匆匆忙忙,司考、实习、公考、招聘会。有多少在外求学的游子可以选择回家,又有多少游子奔赴他乡,匆忙辗转,走在路上,便是飘零之叶。埋头复习的日子,雪静给我递来一张纸条。很长一段话,结尾便是“心安之处便是故乡”,所以在没有读苏轼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在外求学求职,即便到如今仍是不能称之为家的所在,但心安却常有。
那年苏轼贬居黄州,朋友王巩携侍妾柔奴一同前来,这个柔弱娇媚却与王巩患难与共、辗转南北的歌姬,在被苏轼问及岭南风物时,淡淡的回道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万里归来面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到不了的都叫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