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昨天的分享。我其实非常享受这种分享,因为在我书写的过程中,我仿佛一时间有了很多重身份:一会儿是自己过往记忆的回溯者;一会儿是自我观点的辩论者;一会儿又是自我心灵真实的记录者。
1.人生短暂,你光是分析别人适合不适合一种生活方式,永远不能理清自己的生活。当我在书中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心中闪过了生活中很多周遭“好为人师”的朋友、长辈的身影。每当我们向他们寻求人生的建议,或者想向他们了解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时,他们总是会带着“教育”的口吻对我们说,这样不行、太冒险、不够周到等等带有否定意味的话,应该怎么样会比较好。但是反观他们的生活,其实也是一地鸡毛,当面对类似我当前遇到的情况,他们也没能做出比较正确的解决方案。
这句话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杰西卡问“我”,你说的倒是很容易,可是如果你有孩子了呢?你没有办法说走就走了,“我”:那你有孩子吗;杰西卡:没有;“我”:那你为什么担心这个问题呢;杰西卡:我只是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你这样说走就走的。我:那你为什么会担心这个问题呢。杰西卡语塞,然后我说,人生短暂,你光是分析别人适合不适合一种生活方式,永远不能理清自己的生活。你要分析自己的情况。
我想这句话真正教会我的是,我们在做选择、做决定的时候,不要提前为自己预设一些不存在的困难。我这里说的“困难”,指的不是为了能够应对挑战和准备相应的能力而构想出的积极困难,而是为了消磨自己的积极性和热情、阻碍前进动力而产生的消极困难。特别是上述例子中的“困难”,最具迷惑性。因为“有孩子”这一问题已经在同龄人身上发生了,所以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惯性思维:那么它也会、必然会发生在我身上。那么我现在考虑事情,就应该要把这件事考虑进去,尽管它现在尚未发生。
但是从始至终,我们需要考虑的只有当下的自己而已。人生短暂,如果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如果过多地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我们旺盛的创造力就会一点点地消磨殆尽,美好的时间就会白白地浪费掉。
2. 在内心深处,我们想要的不是其他人说我们很特别。我们希望自己认为自己是特别的。这句话之所以被摘录出来,是因为它点亮了我的一个记忆,解答了我的一个困惑。
故事简单,是这样的。一次公司的会议上,我被安排在我们部分经理之后发言。会议的主题大概就是颁布了一个新的业绩的激励制度,鼓励我们认真工作,加油实现目标这类的。我们经理在发言的时候,她也比较有意思,一直提着向钱看的口号,感觉她一听到钱的召唤就很兴奋。所以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一上台就忍不住开她的玩笑:“大家瞅瞅我们经理一听到钱就眉飞色舞,眉开眼笑的样子,那个激动哟!”(因为也认识的比较久了,知道她不会生气)当时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会议结束后我发现自己有些不对劲,心里总有些东西热热的,回到家还给那个经理发微信,到现在还被她的热情感染着。事后自我分析了一通,感觉是自己发现了自己的性格特点,风趣幽默,喜欢开玩笑,而且我这一特点,不算是小众,而是能够被很多人所喜欢的。心里不由得产生了一种骄傲。
当我读了这句话之后,我开始明白过来,原来那个时候我是自己发现了自己的特别之处啊。这不同于我业绩做好了,受到了领导同事的认可;也不同于我做了好人好事,受到了社会以及父母的赞许。这是我自己发现了自己,这让我更加认可我自己,更加爱我自己。
书中也接着写道,一旦我们做到这一点,就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了,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是特别的——无须他人来证明。这种瞬间,对于目前的我来说,更像是一扇窗户,当它被无意之中打开了,阳光便从外面毫无顾及地撒了进来,一点点慢慢地照亮了我的世界,从此里面的一切都将慢慢地被看见,都将慢慢地被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