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途无量

我从小生在山区,对山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

贵州是典型的山区,那句耳熟能详的话“地无三尺平,家无三两银,天无三日晴”道出了贵州交通条件之恶劣,物质生活之贫困,天气状况之糟糕。

在我生活的地方集齐了前两条。

虽没有贵州天无三日晴的多雨潮湿气候,但也好不了哪去,时常有雨雪天气使农作物减产,冰冻灾害让牛羊冻毙。

山区有诸多不好,却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暑假孩子去贵州避暑,我也抽出周末的时间再次踏上这片土地。

除了“地无三尺平,家无三两银,天无三日晴”的调侃,贵州这片土地还出过两个成语“夜郎自大”和“黔驴技穷”。

贵州仿佛与这些负面评价脱不了干系。

那就从这两个成语说起吧。

01两个成语——夜郎自大,黔驴技穷

夜郎自大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这种自大并非基于实际的强大,而是由于地理隔绝,导致对外界的无知。

虽然夜郎国没有汉帝国大,但实际上在当时所占的区域还是不小,其范围以贵州全境为中心,扩展到云南东北、重庆、四川东部、广西北部与湖南西部。夜郎国的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显示,这个王国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如今在贵阳花溪的斗篷山建有夜郎谷,相传曾是夜郎王后继金竹司的住所。山顶上仍保留着古夜郎屯堡的遗址。

黔驴技穷出自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故事《黔之驴》。

意思是说一头驴被运到黔地,刚开始山中的老虎还不敢对它下手,当识破它的本领只是用腿踢时,于是老虎轻松将它制服并吃掉。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

柳宗元是唐朝诗人,当时能与“黔”沾边的是在西南设立的黔中道,包括湖南西部、重庆东南部、贵州北部和湖北西南部一带地区。

两个成语中的“黔”指的是一个宽泛的地区,不等于今天的贵州省。

一个问题摆在面前,什么时候才有一个完整的“贵州”呢?

在古代,华夏之外就是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贵州一直是中华文明的化外之地。

在明朝以前,贵州基本处于蛮荒时代,社会形态是土司制,也就是少数民族酋长制,中土王朝顶多对其是羁縻遥领。

到了明朝,土司表面归顺,但是实际上还是各自为政,自成一国。

到清朝雍正年间,贵州才算真正纳入中土王权的管辖范围。

真正的贵州原住民,其实是仡佬族。

后来的贵州人,大都是移民。

又一个问题摆在面前,贵州的移民发生在什么时候,都给贵州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02贵州历史上的五次移民

查阅资料才搞清楚,贵州历史上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移民。

第一次,明代军事移民

明朝初期,明朝采取“移民实边”的重大举措,,一则可以缓解内地人多地少的矛盾,再则可以大量移民开发边疆,实行军屯制度,战时为武,闲时为农。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这些移民也带来了中原地区的文化和技术。

第二次,清代经济移民

清代时期贵州的移民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购买或租种苗人田土的移民;二是从事贸易、手艺和佣工的移民;三是因战乱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逃难到贵州的难民。

主要来自江西、湖广、四川等地的自由移民。

这些经济移民使贵州成为多元文化荟萃之地。

第三次,抗战时期难民移民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避难所。

主要来自长江中下游的江苏、安徽、浙江等省以及北方地区的难民。

这批移民来自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带来了资金、技术、文化,使贵阳工业兴起,金融业、商业活跃,文化教育有较大发展。

第四次,解放战争时期移民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加强贵州的党组织和政权建设,中央从老区和部队抽调的一批南下干部到贵州工作。

这些干部肩负着接管贵州、建立人民政权的重责,对贵州、贵阳解放做出重要贡献。

第五次,三线建设时期移民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为了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加强国防建设,国家实施了三线建设战略。

主要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等。

这一时期迁入贵州的三线建设人员数量超过18万人。

这些移民为贵州的工业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贵州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每一次的移民都像一股劲风,破门窗而入,带进众多的新事物,全方位地冲击了贵州的传统生活方式。

同时也改变着世人对贵州的看法。

说到底,一座城市,一个省份都是由人构成的,人是一个地方最重要的要素。

接下来我们谈谈,这片土地上的人。

03贵州的怪才、奇才、鬼才

王志纲说:“贵州土地贫瘠、风貌奇绝、信息闭塞,生存艰难,杰出人物就像贵州大山里的奇松怪柏一样,不可能批量出产,但一旦从山旮旯里蹦出来,就是怪才、奇才、鬼才。”

远有王阳明,丁宝桢,近有任正非,陶碧华,这些名字都如雷贯耳,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对整个中华大地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王阳明算是贵州最早一批的移民,他是被贬谪到贵州的。

余秋雨说:“倘若把中国历史上集大成的哲学家的名单缩小到最低限度,也少不了王阳明的名字。”

王阳明生于浙江余姚,成就“心学”却在贵州。“龙场悟道”是王阳明学说的起点,龙场即贵州的修文县,此处被誉为“王学圣地”。

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命题,在中国哲学史乃至东亚地区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影响力,而且在今天依然被广泛研究和推崇。

他的最后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成为后世许多人追求的人生境界。

后人在贵阳城东扶风山麓建了祠堂纪念王阳明,我专门抽时间到阳明祠参观。

如果说王阳明是贵州的“客民”,丁宝桢则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人。

丁宝桢出生在水西的织金牛场,33岁才考中进士,此后一路从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到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再到山东巡抚、最终官拜四川总督,成为晚清举足轻重的封疆大吏。

丁宝桢一生政绩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其历史功绩前人之述备矣。

时至今日,民间仍流传许多丁宝桢的轶事佳话,包括他所发明的名扬天下的名菜——宫保鸡丁。

前两位贵州人分别是明清两代的人物,在今天谈贵州人,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华为的任正非。

任正非的横空出世,有力地推动了坊间对贵州的重新认知。

当下热门的中美关系话题,把任正非推向风口浪尖,任正非创办的华为以一己之力与世界霸主在高科技领域分庭抗礼,惹得老美像一头不受控制的野兽对华为实施制裁,限制中国的高科技发展。

任正非的父亲就是在第三次移民潮中迁入贵州,这批移民来自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特别重视教育。任正非也不例外,在访谈节目中明确表示,希望提高基层教育工作者的的待遇,让更多优秀的人去当老师。

华为的强大也是源于对人才的重视,华为在全世界有七百多个数学家,八百多个物理学家,一百多个化学家,还有六千多位从事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个工程师。

任正非说:“美国还以为架起几门炮,就去吓唬一个国家的时代,还是那个时代,可能他误判了。以为抓起我们家一个人(孟晚舟,任正非之子女),就摧毁我们的意志,这可能他也误判了。”

这一席话说得掷地有声,让人振奋,为中华一洗雪耻。

正是因为贵州出了任正非这样的人物,坊间对贵州这片土地也有了全新的认知。

任正非的成功,不仅为贵州增添了光彩,更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贵州诞生了任正非这样在高科技领域的企业家,在贵州还有一位无人不知的草根企业家就是老干妈的创始人——陶碧华。

陶碧华这位来自贵州的传奇女性,以其非凡的商业才能和对美食的独到见解,不仅在国内市场创造了奇迹,更在国际舞台上让“老干妈”这一品牌熠熠生辉。

看似一瓶毫不起眼的辣椒酱,在这位极具商业智慧的贵州女性带领下,一步步行销全球。

她坚持用最朴素的方式——真材实料、匠心制作,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与喜爱。

她深谙“口碑营销”的力量,通过消费者口口相传的方式,让老干妈辣椒酱的美誉度迅速传播开来。

我是四川人,辣椒酱是川菜的灵魂,总能在异地的超市买到老干妈辣椒酱,找回家乡的味道,这要拜陶碧华所赐。

这次贵州行,去参观了甲秀楼。

甲秀楼的名字取自“科甲挺秀”之意,寓意着贵州能够人才辈出。

从贵州走出来的人才当然不止前面介绍的四位,借着甲秀楼的寓意,这里将走出更多的怪才、奇才、鬼才。

04贵州独特的美食文化

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是让外界了解自己的最好媒介,贵州的美食成为了一张名片,让世人争相前往。

无巧不成书,刚刚讲述的四个贵州人中,四者居其二都跟美食相关。一个丁宝桢与宫保鸡丁,另一个老干妈与辣椒酱。更巧巧的是这两道美食都离不开辣椒。

又一个问题摆在面前,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何以孕育出如此丰富的美食?

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得益于其丰富的山区地貌特征,垂直海拔的多样性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进而为贵州提供了种类繁多的食材基础。稀奇古怪的食材五花八门,折耳根、牛瘪、羊瘪、九香虫、独山臭酸、臭屁虫、走地鸡、小黄牛、豆豉耙。

第二,由于山区交通的相对闭塞,贵州的少数民族得以保留并传承食物的原始烹饪方法,较少受到现代科技与“狠活”的干扰,保留了食物最质朴的味道。

第三,贵州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食物很容易变味,在冰箱尚未普及的时代,激发了贵州人民对食物保存技术的极致探索。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用各种发酵的方式,努力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将美食的制作技艺推向了极致。

第四,前文谈到贵州移民城市,移民文化的特点是兼容并蓄,善于接纳新文化、新思想、新风尚。同时与这里原本就拥有16种少数民族的多元文化,所以各种饮食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碰撞,使贵州成为“美食千岛”,一举化身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缩影。如侗族的五彩饭、苗族的牛瘪与羊瘪、以及各式各样的卷粉等,共同构成了贵州美食的丰富图谱。

在贵州这些多彩的美食中,辣椒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贵州人对辣椒的热爱几乎渗透到了每一道菜肴之中,无论是家常小炒还是宴席佳肴,辣椒都是贵州美食的重要媒介。

一位郫县的朋友说,号称川菜灵魂的郫县豆瓣,其主要的原料辣椒都要从贵州购买。我推测这里的自然条件真的适宜辣椒生长。

辣椒产于墨西哥,却发扬于贵州。

贵州的辣椒,以其辣而不燥、香而不烈的特点闻名遐迩。在这片土地上,辣椒不仅是餐桌上的调味品,更是文化的一部分,深深融入了贵州人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之中。从家喻户晓的老干妈辣椒酱,到经典名菜宫保鸡丁中不可或缺的辣椒元素,再到四川豆瓣酱中精选的贵州辣椒原料,无一不彰显着贵州辣椒的独特魅力与广泛影响力。

写在最后

我们从调侃贵州的顺口溜谈到出自贵州的两个成语,从贵州的人谈到贵州的美食。

行将收笔之时,才发现贵州还有好多值得谈的地方。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曾写过一首诗: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

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刘伯温真是一位神人,不慎被他言中。

千百年来,贵州曾长期背负着“落后”的标签。然而,时至今日,贵州已华丽转身,成为大数据产业的璀璨明珠,吸引了全球高科技企业的瞩目。苹果、微软、戴尔、惠普、英特尔等国际巨头,以及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百度、京东等国内大数据与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纷纷抢滩贵州,共谋发展。

此外,贵州以其宜人的气候被誉为避暑天堂,每年吸引着数以亿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打卡,享受清凉与美景。

尤为令人瞩目的是,贵州民间自发兴起的“村超”与“村BA”赛事,不仅在国内掀起热潮,更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欧洲足球豪门也前来洽谈合作事宜。

这些赛事不仅传递了体育精神,更将快乐篮球、快乐足球的精髓深深植根于人心。它们不仅丰富了贵州的文化生活,也预示着“村超”与“村BA”有望成为东方的狂欢节,其影响力丝毫不逊色于西方的狂欢节。

更值得一说的是贵州的基建,伴随中国高速铁路网络全面打通,贵州全境高铁穿行,民航机场密度西南第一,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有50座,前10名中有5座在贵州。山高水险的贵州,实现了“机场星罗棋布,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的宏伟蓝图。

如今,还认为贵州落后,那一定是孤陋寡闻。时隔数百年,贵州一改昔日灰头土脸的形象,命运之神早已向他露出神秘微笑,贵州“黔”途无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772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45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61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40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57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9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62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31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7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1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0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86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69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4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9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74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40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