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线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线说”)
贝恩咨询公司(Bain & Company)前段时间刚刚发布了英文版的全球私募报告2019版(Global Private Equity Report 2019),为我们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的发展现状提供了满满的干货。
金线君在这里把报告中重要的内容作了翻译和摘录,希望分享给大家一起共同学习。
以下是本文目录,方便大家阅读:
Part One:机遇和挑战
破纪录的待投资本
激烈的市场竞争
经济下行的信号
Part Two:投资策略的转变
收购和商业运作
并购整合
临近战略
高级分析
Part Three:行业的新趋势
主流退出方式的转变
GPs和LPs关系的转变
基金交易特点的转变
以下是正文:
Part One:机遇和挑战
回顾过去的2018年,全球私募股权(PE)行业持续火热,投资、退出和募资都维持高水平发展。
LPs(Limited Partners)继续保持着高昂热情,向市场不断注入着海量资金(Flood the market with fresh capital)。
但同时,一系列的挑战也相继浮出水面:
1. 破纪录的待投资本
横跨所有PE类别的待投资本(Dry Powder),在2018年12月达到了创纪录的2万亿美元。
这里的PE指广义的私募市场,包括私募股权、私募债权和私募风险投资。
GPs(General Partners)手中掌握着破纪录的资本,怎么找到价格合适的标的,并把钱有效率的花出去,就变得更为重要。
2. 激烈的市场竞争
激烈的竞争把交易倍数(Deal Multiples)推到了历史新高。而来势汹汹的企业买家(Corporate Buyers),也主导了越来越多的战略投资出现在市场,进一步推高了资产价格。
而资产端则相对缺乏有吸引力的投资标的(A dearth of attractive targets),想要不支付溢价就买到合适的资产变得十分困难。
激烈的竞争像是把双刃剑,虽然对那些试图购买资产的基金经理是件坏事,可对渴望抛售的一方却又变成了好事。
3. 经济下行的信号
大量的富余资本、激烈的交易压力、攀升的资产价格和不确定的经济前景,这些都是周期接近底部的信号。
这时基金要做的就是保持谨慎,比如在不支付溢价的情况下完成更多交易,并且找到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的运营策略。
真正经历过金融危机的基金管理人会获得宝贵的经验。他们会发现,就算是那些看似可以对抗经济下行的行业,比如医疗,也会因为其不同子行业的表现差异,带给投资人高度不确定的回报。
Part Two:投资策略的转变
在过去的几年,基金经理们面对着相同的挑战:怎么样把募集到的破纪录的待投资本,面对资产端剧烈的竞争和不断攀升的交易倍数,更加有效的投资出去。
下面是贝恩给出的几个有效建议:
1. 收购和商业运作(Buy-and-build)
在交易倍数高居不下的时期,可以考虑买入强大的平台型公司(Platform Company)。
通过平台型公司来收购其他较为便宜的小型公司,不断为平台型公司增值,来帮助基金在退出时获得更加可观的收益。
至于平台型公司的选择,则要考虑:相关行业是否有运作空间?收购能否提高平台公司的运营效率并附加价值?平台公司的架构是否能支持和容纳后续的收购?等一系列因素。
2. 并购整合(Merger Integration)
基金经理要积极寻找市场上大规模的并购整合机会,并在投资前做好完备的尽职调查。
寻找标的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
目标市场潜力(Market Potential)
竞争程度(Competitiveness)
潜在的协同效应(Potential Synergies)
是否有缩减成本和改善表现的机会(Opportunities to cut costs or improve performance)
3. 临近战略(Adjacency Strategy)
基金在尝试多元化业务拓展的时候,尽量不要远离核心业务所在的领域(Closer to the core)。
一些可行的多样化策略包括:
投资区域多样化(Geographies Diversification):一个常见的投资扩张路线是,从美国,到欧洲,再到亚洲和其他区域。
资产类别多样化(Asset Classes Diversification):除了传统私募业务,可以考虑增加对房地产(Real Estate)、夹层融资(Mezzanine Financing)和不良债务(Distressed Debt)的投资。
基金业务多样化,比如:
长持有期基金(Long-hold Funds):企业的全部潜力在3-5年的持有期里无法被全部发挥,所以横跨15-20年的长持有期基金就能获得更多收益。2018年一些基金加速了在这个方向上的发展,比如KKR、PartnersGroup和CVC。
成长期基金(Growth Equity Funds):其寻找的公司处于风险投资和并购的中间地带,这些公司往往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商业模式,他们只是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扩大规模。成长期的投资策略和并购基金更像,因为这些公司的风险/回报情况(Risk / Return Profile)是类似的。
行业基金(Sector Funds):关注某一行业或赛道的专项基金,比如医疗和TMT基金。这些行业可能拥有着强增长(Strong Growth)、抗衰退(Recession Resistance)或是优越的历史回报(Superior Historical Returns)等特点。
中等市场基金(Mid-market Funds):作为其投资标的的公司估值,大概在5千万美元到5亿美元之间。
4. 高级分析(Advanced Analytics)
高级分析可以帮助基金经理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帮助企业改善运营和管理流程,并提前识别出那些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和商业模式。
至于相关的一些分析手段,比如:
网络数据采集(Scraping the web 2.0)
流量数据(Traffic Data)
数字化(Digitalization)
Part Three:行业的新趋势
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变化,私募行业的一些特点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来适应外部环境。
1. 主流退出方式的转变
因为公开市场为公司提供的估值不再具有优势,通过IPO退出的热情逐渐减退。上市的过程又十分昂贵,所以未来主要退出方式可能会发生一定的转变。
一些新的退出方式渐渐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它们各自有其优势和适用的场景,比如:
企业买家主导的战略交易(Strategic Deals)
基金公司间的同业买卖(Sponsor-to-sponsor Deals)
提前锁定部分收益的部分退出(Partial Exits)
2. GPs和LPs关系的转变
除了更加丰富的退出方式,GPs和LPs的关系也从短期的委托资金管理,逐渐有了进行长期战略合作的机会,即通过“GP股权投资”来实现。
其具体的操作方式是:
出资人(LPs)不再像过去只是认购某一期基金的一定份额,而是对投资管理公司(GPs)的少量股权(GP equity stakes / GP minority stakes)进行投资,双方完成深度绑定。
至于这方面的更多内容,随后会单开一篇来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3. 基金交易特点的转变
上市公司的私有化交易(Public-to-private Transactions):新一波针对公开市场的上市公司,帮助其进行私有化操作的趋势逐渐显露。
超大型基金(Mega-funds):富余的资本和超级马太效应催生了一批超大型基金,比如软银的愿景基金(Vision Fund)。
私募基金的民主化(Democratization of Private Equity):更多的基金募集不再局限于机构投资者,逐渐开放给更多个人投资者(Retail Investors)。
希望关于这份全球私募报告的观点摘录,能给热爱投资的朋友们带来更多的一手信息。
因为本文是在英文原版的基础上进行的观点总结,若有错误或不准确之处,希望大家交流指正。
后记: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这也正是我们为之着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