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育儿知识】——3-6岁敏感期
孩子认定的秩序动不得?!
看了这篇文章,让我不由想起之前发生过一段生活小插曲!
那天准备开饭时,我还在忙活,二宝把我平常坐的椅子摆好,我没来吃饭,她硬是不让别人坐!我们当时只当玩笑,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犟,又不是啥大事!后来顺了她意,我落坐了,她才乖乖吃饭!回想她们小时候,每次训觉前,小宝也总是要把每一样玩具,看过的书都放得井井有条,才肯去睡觉。原来这是孩子敏感期秩序感的出现。
.什么是秩序感
所谓秩序感是指物体摆放的空间和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从出生到四岁是宝宝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也是影响一个人终生的一种习惯和品质。
原来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对秩序有了敏感,但具体出现时间应该因人而异。井井有条的物体摆放,整洁有序的房间环境,按部就班的时间作息,有利于孩子身心愉悦,并能潜移默化让他们成为一个有秩序,并且愿意遵守秩序的人。
父母是幼儿秩序感发展的“引领者”,并且父母对儿童秩序感的态度也很重要。
对于孩子来说,秩序是一种安全感。像宝宝每天要听睡前故事,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内在安全感的反映!而当秩序感被打破时,孩子就会焦躁不安,甚至会出现大哭大闹的情绪反应。
幼儿秩序敏感期阶段表现的主要特征是“死板”“小气”“诚心找茬”等,如果父母不了解幼儿的发展的这些特点就会依照个人的观点和经验而采取一些强制行为,帮助其纠正孩子的“毛病”。其实这些都并不是孩子的本质,它只是为了促进秩序感的形成而存在的。
假如大人无法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那后果会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所说:孩子会“缺乏一个用以建立对各种关系的知觉的基础”,孩子的认知会变得混乱而无所适从。
所以,作为父母,不要随意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当不得不改变时,
一要尽量将不安降到最低,
二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发泄,让他们道过哭闹将焦躁和不安发泄出来,
孩子最终会比较平和接受已成的事实。